西西河

主题:【奇谭录】中国海军最早的“航空母舰” -- 宝剑橡叶骑士

共:💬17 🌺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奇谭录】中国海军最早的“航空母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人所绘“镇海”舰

在1920年代,中国就有着一艘当时被类分为“飞机母舰”的舰艇,虽然该舰只是一艘由商船改装的旧舰,舰载机也不过是区区一两架水上飞机,然而在当时世界上,舰载航空力量也刚刚处于萌芽时期,虽说无法与世界列强比肩,但当时分裂对峙,根本谈不上具备什么力量的中国海军,不仅没有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还早早地在实战中投入了这艘军舰,从这个意义而言,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也并不为过。

东北海军的基础

这艘军舰就是“镇海”号,若要提起她,还必须从东北海军讲起。东北海军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中,可以说是一支独树一帜的力量。

1922年8月,张作霖开始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事实上就是东北的海军部队。他委任了曾留学日本江田岛士官学校的沈鸿烈为航警处少将处长。沈鸿烈深知当时仅有的吉黑江防舰队实力单薄,根本无法于其他军阀相抗衡。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海防舰队”。虽然当时沈鸿烈积极筹备购买军舰,然而外购军舰需要大笔款项,这对于地方军阀而言绝非易事,况且当时正值华盛顿会议以后,各国限制出售军舰。因此,沈鸿烈提议购买旧的商船,以此改造成军舰。

1923年7月,沈鸿烈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一艘2708吨的商船“祥利”号,该船原为德国海军的运输船,航速为12节,在当时世界上的海军运输船中算是比较先进的。随着德国的战败,其残存舰船就流落到山东沿海被当作商船使用,“祥利”号就是其中之一。沈鸿烈首先就将“祥利”号进行了改造,不过当时奉系势力之下根本没有造船厂,非要到旅顺口日本海军基地改装不可,该舰在改装完毕以后驶回东北,停靠在葫芦岛作为当时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并由航警学校校长凌霄充任舰长,盛建勋少校任副长,轮机长则由张振舣少校担任。次年他又购买了一艘日制废商船“广利”号,因张作霖被北洋政府授予“镇威上将军”的称号,为人乖巧的沈鸿烈为了取悦张作霖,特意将“祥利”和“广利”号分别改名为“镇海”和“威海”。沈鸿烈买这两条船,虽然比买军舰便宜得多,但仍然需要一笔巨款。而且,他向军需处申请,可是军需处看到如此,拒绝拨款。他去见张作霖,这位大帅立即把军需处处长找来说:“我家有的是钱,你尽管拨款好啦!”从这里可以看出,张作霖建立海军心切,另外对沈鸿烈也真是信任至深、甚至言听计从。这两艘军舰,尤其是“镇海”舰,改装以后配置了4.7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海军炮2门、3英寸口径陆军炮4门,动力为烧煤锅炉往复蒸汽机,1200匹马力,航速可以达到12节(也有资料称10.8节),虽然不及正式的军舰,却也成了东北海军发家的基础。

第一支海军航空兵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沈鸿烈曾向张作霖作了“海防无虞”的保证,然而吴佩孚的帐下拥有温树德麾下强大的渤海舰队,该舰队以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为主力,张作霖的海防舰队根本无法望其项背,渤海舰队进逼营口、葫芦岛等奉军要地,发炮挑衅,还掳走护渔炮舰“绥辽”号。然而成军不久的“镇海”号却冒险开到秦皇岛。打出还我“绥辽”的旗号后得以返航。同时,奉军强大的空军也遏制住了渤海舰队,海防舰队以水雷封锁了津沽海面,炮击山海关附近直军的后路。由于冯玉祥的倒戈,腹背受敌的吴佩孚迅速溃败。奉军舰队又截击直军于秦皇岛海面,堵住了直军由海上南逃的退路。战争以直系失败而告终,沈鸿烈当初夸下的海口也侥幸得以兑现,至此张大帅对他更是言听计从了。

奉军入关以后,占据天津接收了大沽造船所,俘获俄造破冰船一艘,船坚马力大,当即被改装成军舰,命名为“定海”。次年秋天又自日本购买鱼雷艇一艘,命名为“飞鹏”号,自此,加上原来“镇海”、“威海”,这四艘舰艇构成了东北海军的海防舰队,升任舰队长的凌霄,“镇海”舰舰长方念祖,都是沈鸿烈的留日同学。海防舰队以营口为基地,巡防于东北各海域,此时正式改称“东北海军司令部”。

在以后对孙传芳的作战中,为了配合奉军进军浙江,1925年11月9、10两日,沈率领“镇海”、“威海”炮击吴淞口、乍浦,对直军的后方进行了骚扰,牵制了五省联军的反扑。不过,由于四舰不是属于“半路出家”的改装商船,就是没有装备像样武装的陈年货,大小不一,老少俱全,其战斗力远不能和正式舰艇相比。为了弥补这一差距,东北海军一方面加强针对渤海舰队的鼓动,企图坐收渔利,另一方面,还亮出了一张新牌。

1924年12月,张作霖向法国订购了“施来克(Schreck)”FBA-19型水上飞机,这种飞机是施来克FBA-17型的改进型,全长12.87米,翼展8.94米,主机由原来的180马力向后推进式改为300马力伊斯帕诺—斯维萨(Hispano-Suiza)向前拉进式发动机,时速则由原来的158公里提高到了180公里。还曾打破过水上飞机的飞行高度世界记录。该型飞机一共只生产了9架,而张作霖的这份订单就订走了其中8架!首批4架加入奉军以后,在1926年3月,东北海军“水面飞机队”于秦皇岛成立,张作霖聘请原滇军唐继尧麾下的云南航空处飞机师、华侨黄社旺任中校队长,“水面飞机队”最初在葫芦岛设立了陆上场地,并且将“镇海”舰改为飞机母舰。虽然闽系海军早在1919年已经开始自制水上飞机,然而起步晚、规模小的东北海军,却率先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海军航空兵部队,而且建制一直保持在其作战序列之内。“镇海”舰也成了中国第一艘类分为飞机母舰的军舰,舰上搭载一或两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随行。虽然不是正规航空母舰,更不具备弹射装置,飞机起飞时都要停车抛锚,用起重机将飞机吊入水面起飞,费时费工,然而,在当时落后的中国海军舰船中,算是放出几分异彩的了。

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使张作霖的势力范围大增,还得以把持北京政府,而且原来效命直系军阀的渤海舰队已经无枝可依,虽然渤海舰队拥有“海圻”、“海琛”、“肇和”、“永翔”、“楚豫”、“同安”以及“华甲”等十余艘舰艇,实力远远超过东北海防舰队。惟官兵腐败,斗志消沉,把舰艇当作了公馆,把青岛当作了乐园。而且舰艇长年不修,藻蜊浸蚀。舰队暂时落入了另一支奉系军阀张宗昌手里,由于不久以后的奉浙战争以及郭松龄反奉等各种战事,张作霖无暇顾及海军,也只能听之任之。然而,沈鸿烈依然窥伺着吞并的时机。

1926年冬,机会终于来了,“海圻”号赴旅顺日本船坞修理,沈鸿烈马上集合“镇海”、“威海”和“定海”3舰于旅顺港,对“海圻”加以监视,又买通日人,使之不开闸放走“海圻”;他还亲自率人上舰,广为收买水兵,加上他答应发放所有拖欠军饷,终于将这艘当时中国的最大舰艇纳入了其羽翼之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镇海”舰艉的“施莱克”水上机

随着水面舰艇的增强,“水面飞机队”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最初创建时,人数甚至不足百人,场地也仅限于葫芦岛,活动范围有限。但是到了1927年,渤海舰队的驻地被收归东北海军后,“水面飞机队”直属于东北海军司令部管理,属于团级建制,东北海军在青岛、长山岛为该队又增设了两个陆上场地,“水面飞机队”最终拥有了8架法国制的水上飞机,人数有所增加,名称也改为“海军航空队”,由中校王寿南任队长,还聘请俄籍空军军官霍尼罗夫为中校副队长,俄籍航空机械师班可夫任中校机械长。为增加航空队飞行员的专业技能,俄籍军官负责对十余位飞行员进行海面飞行训练和投弹练习,仿照俄、英等国家的海军航空部队做法,训练细致而严格,大大了提高了飞行员的素质技能,而且成军不久,航空队又获得了实战的机会。

关键词(Tags): #镇海#东北海军#水上机母舰元宝推荐:MacArthur,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