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打过仗的沈括-启蒙篇 -- 黄河故人

共:💬96 🌺6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打过仗的沈括:西夏篇(上)

这里有一段直接复制粘贴的黄有财兄弟的文章,非常不好意思。黄兄写得非常明白清楚,俺就不再多嘴了。

西夏境内北有阴山与狼山保护着河套平原,西有贺兰山与黄河自西南向东北并行,首都兴庆府(银川)依山带河,形势雄固,其北方贺兰山和黄河之间的克夷门要塞更是北方进出银夏的咽喉要冲,蒙古第二次侵夏之战就被阻于克夷门外两月,最后采用调虎离山之计才攻克了克夷门,进抵兴庆府外,逼迫西夏纳女请和。夏之西南有祁连山,东南有六盘山,乌毛素沙漠在东,腾格里沙漠在西,巴丹吉林沙漠在西北,靠近宋朝边境的横山,更是其对宋的重要前哨基地和进攻跳板,其地“延袤千里……其城垒皆控险,足以守御。”宋若反击即使控制横山也要越过乌毛素和黄河才能对其根本造成威胁;而北方来的敌人辽、金、蒙古,也被阴山和黄河阻隔,即使翻阴山渡黄河后仍然要越沙漠穿黄土才能紧逼银夏,西夏人只要坚壁清野,在贺兰山以逸待劳即可稳胜不败

西夏的地形易守难攻,但也带来一个问题,自己扩张也困难。就那么大点地方,也就那么多人。西夏总的来说是很穷的,地方又小,说句站着说话不腰疼得话,要是北宋一仗一仗稳扎稳打,宋甚至有可能用一连串的失败换来西夏的灭亡。宋神宗是第一次伐西夏,宋惨败。但西夏惨胜如败,来年逼的他必须以全国之兵来攻。

不同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政权,西夏从政权建立之初,就确立了蕃汉联合统治的原则。所谓“蕃汉联合统治”,指的是以皇族鲜卑拓跋氏(目前西夏研究者比较倾向于西夏皇族拓跋氏和北魏拓跋氏为同族,秃发鲜卑建立的南凉被西秦灭掉后,拓跋(秃发)鲜卑一分为二,其时迁往青海的部分融入了当地的党项部落,成为党项八部之首)为核心,党项羌上层为主体,联合吐蕃上层,回鹘上层以及汉族地主阶级,共同治理西夏国家,早在李继迁重建夏州政权之时,最始“设官职,以定尊卑” 时建立的联合统治机构由十一人组成,其中汉姓三人,党项羌姓四人,鲜卑拓跋姓两人。此时蕃汉联合统治尚以蕃为主,以汉为辅。但到了李德明时期其官署总人数仍为十一人,但却变成了汉姓八人,蕃姓三人的以汉为主,蕃为辅,只不过这些汉人大多是蕃化的汉人而已,例如后来权极一时的梁氏。

说完了西夏的地理和政治,说一下西夏的历史。

党项人唐时归顺,赐姓李,其中拓跋部迁徙到夏州,被称为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镇压黄巢有攻,再被赐姓李,建夏州为“定难军”,名义上归属中央朝廷,实际上割据一方。宋建立后,对宋称臣。后来李继捧新任节度使之后,到开封见赵光义,结果被留下了,李继捧不得以献出土地。宋太宗这招有点流氓,但却还算有效,吴越国就是这么完的,这么被搞定的可不止一个。但是李继捧有个族第李继迁,不愿跪降,带了几十人到地斤泽开始打游击。那时候宋刚刚开国,精兵良将都在,李继迁被打得抱头鼠窜,虽然窜来窜去,但是竟然存活了下来。后来赵光义两伐契丹失败,失去信心,到了他儿子,李继迁又攻灵州干脆弃守灵州。灵州,古称朔方,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就这么离开了著名的外行领导内行的北宋。后面大家还会看到更多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

说一下放弃派的理由:

1打仗会花太多的钱,关中一带压力太大。(那是塞上江南,有宝竟然看不见!!!)

2.就算放弃灵州,他们只有几百户人口,能有什么作为?(放屁,有落水狗还不打!!!!)

3.只有放弃灵州,才能证明李继迁不讲道理,这样我们有道理,所以天地鬼神不容,李继迁必然自灭。(脑子有水啊!!!!)

当时有人主张封锁党项的青白盐入境,失去了支柱产业,党项不战自溃,放弃派头头竟然还要接济敌人粮食,还办到了。(KAO!!!!!)

1002年,李继迁克灵州,1003,迁都灵州。至此北宋再也得不到马匹,西北边境,又多了一个劲敌,所花的钱财,那更是无数了。1004,李继迁死。1038,孙李元昊建西夏。1040-1042,北宋三次惨败。

多说一句,宋朝的这些皇帝,也就赵匡胤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北宋不缺钱,赵匡胤曾经打算赎回燕云十六州,但没有办这件事就去世了。有笔记说,赵匡胤打算如果买不会燕云十六州,就用这些钱买契丹的人头,也差不了太多。

关键词(Tags): #沈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