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汤汤乎太宗 -- 饮马凡湖(2.5)

早在242年,即沙普尔正式加冕称帝的那年,他的弟弟呼罗珊总督卑路斯(Peroz),向他推荐了一位叫摩尼的年轻人。作为见面礼,这个年轻人献上了自己的著述《二宗经》,又名《沙卜拉干》(Shapuragan == Shapur-agan),意为《献给荣耀所归的沙普尔》(Book composed in honor of Shapur)。当时沙普尔正忙于应付罗马皇帝戈狄安的入侵,没有足够的精力研读这部鸿篇巨著,但他对虽然年轻却聪明睿智、见识深远的摩尼很有好感,让他随侍左右乃至参知枢密。到两年后马西切战役尘埃落定之际,摩尼已经成为沙普尔的精神导师。

尽管他对摩尼非常尊敬和信任,但作为一位皇帝,他最关心的并非云山雾罩的精神世界,而是内政、外交和军务等现实问题。精力旺盛的沙普尔,并未停下征服征服的脚步。244年之后的数年,他仍然不断对中亚用兵,打击已经日薄西山的贵霜帝国。内政方面,他也颇有建树,值得大书特书。宗教、征服中亚、内政等事情,都将在后面的章节专门记述,此处按下不表。

经过开国以来的20年战争,沙普尔敏锐的意识到,相比罗马帝国,萨珊的军事制度,存在着许多亟待变革的地方。首先,帝国没有常备军,每到战时都要靠贵族们出兵和强征农民从军,这不仅让朝廷受制于贵族,还严重影响经济和生产。为此,沙普尔仿效第一波斯帝国的【不死军】(The Immortal),组建了自己的【不死军】。第一帝国的【不死军】,由一万名精锐步兵组成,由朝廷发放军饷,每当有成员伤亡,立刻就有新人补充进来,所以总能维持万人规模,故曰【不死】。与旧【不死军】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不死军】完全由骑兵组成,其成员多为小贵族和较为富裕的平民,按中国的说法,就是【良家子】,他们平时充当宫廷宿卫,战时随皇帝或大将出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身着宫廷装的第一帝国【万人不死军】,穿长袍,持矛携双月牙盾,背负弓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身着戎装的第一帝国【万人不死军】,穿细密的鳞甲,不仅防护效果好,还轻便柔软,舒适耐用=====

部队的建制分为三级,按东方常见的10进制组建:

1 基层建制为连或百人队(Vasht),约100人。

2 基本编制为旗或千人队(Derafsh),约1000人

3 最大编制为师或万人队(Gund),除了10个千人队,还包括攻城、辎重、侦查等和夫役,约12000人。

各个精锐或有功勋的千人队,都有自己的队徽,队徽也叫【Derafsh】,绣在千人队的战旗、军装等处,最著名的队徽或战旗,是上一节提到的皇家战旗【Derafsh Kavian】,意为【皇家战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珊石刻上发现的各种队徽=====

除了原有的精锐骑兵,来自印度的战象,是个强大的突击型兵种。太祖时代大败而归的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在罗马元老院发表了一番自吹自擂的演说,声称萨珊军队有【700头驮着塔楼的战象,塔楼中满载弓箭手和无数箭支;我们俘获了30头,杀死了200头】(there were seven hundred elephants provided with turrets and archers and great loads of arrows. Of these we captured thirty, we have left two hundred slain upon the field)。即使亚历山大的说法有水分,也可以确信,战象已经成为萨珊军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高加索山北面的阿兰轻骑兵,阿拉伯的骆驼骑兵,作为辅助军也相继加入萨珊阵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有的这些军制变革和准备,至少短期内是为了一个明确目标—征服亚美尼亚。虽然根据《马西切条约》,罗马不再干预亚美尼亚内政,等于放任萨珊吞并该国,但能否咬动这颗硬核桃,还得看沙普尔有没有足够硬的牙口。

位于萨珊西北方的亚美尼亚安息王朝(Arsacid Dynasty of Armenia),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早在萨珊立国之初,其国王库斯洛夫一世(Khosrov I, 也叫Chosroes,与后世的两位‘库思老’同名),就企图勾结东方的贵霜帝国、西方的罗马入侵萨珊。两国严格意义上的冲突,是232年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的三叉戟之役,北路的罗马军队,途径亚美尼亚时,获得了他们的后勤补给,库斯洛夫还提供了一支精锐的重骑兵给罗马人,有效加强了严重缺乏重骑兵的罗马人。不过,北路罗马军并未与萨珊军真正交手。之后的萨珊要么忙于内政,要么忙于经略罗马或防御罗马入侵,转眼萨珊开国20多年,两国居然一直没有正面交手的机会。

长寿的库斯洛夫身历萨珊两代皇帝,亲眼看到从一个【绝其哺乳,立可饿杀】的婴儿成长为巨人歌利亚,阿拉伯人菲利普又弃他而去,只能自求多福了。与安息帝国一样,亚美尼亚实行封建制度,地方诸侯中,大的叫亲王(Nakharar),小的叫领主(Azat),彼此还互相攻杀。亚美尼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城市人口很少,却以外来的叙利亚人、犹太人为主。这种产业结构与安息和萨珊很相似,盛产优异的骏马,所以亚美尼亚拥有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波斯重骑兵相提并列的亚美尼亚重骑兵,其轻骑兵也久负盛名,对于一贯骑兵量少质劣的罗马帝国,亚美尼亚是最可靠的骏马和优秀骑兵来源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 安息重骑兵;2 亚美尼亚重骑兵,外穿片甲,内套锁甲=====

亚美尼亚北方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小国,一个是伊比利亚(Iberia),另一个是阿尔巴尼亚( Albania),它们与西南欧和巴尔干的两个民族名字完全相同,其实没有任何关系,纯属重名。伊比利亚是格鲁吉亚的前身,首都在米斯克海塔(Miskheta)。阿尔巴尼亚也叫【Arran】,首都在加巴拉(Qabala, Gabala),有人认为他们是高加索山以北的阿兰人【Alan】的分支。两国与亚美尼亚和已经亡国的安息很相似,都是农牧结合的国家,民风剽悍,内部分为许多部族,互相攻战不休,王室都来自安息王室。这两个小国是亚美尼亚的天然屏障,一个扼守高加索门(Caucasian Gates,格鲁吉亚Darial Gorge),一个扼守打耳班关(Darband,俄国杰尔宾特),阻止高加索山以北的游牧民族南下,所以远比他们强大的罗马帝国和亚美尼亚一直没兴趣和欲望吞并他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高加索形势图。左上角的科尔奇斯(Colchis),当时属于罗马帝国领土。在此后的两千年中,此地一直是南俄各游牧民族-俄罗斯、罗马-东罗-奥斯曼、萨珊-黑衣大食-塞尔柱-沙法维王朝拼命争夺的焦点=====

251年,即曹魏废帝曹芳的嘉平3年,库斯洛夫遇刺身亡,亚美尼亚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大小封建主纷纷跳出来反对朝廷。种种迹象表明,这场谋杀是沙普尔策划的。新任国王梯里达底(Tiridates II)无法控制局面,只得在次年年逃亡到罗马寻求帮助。

【国不可一日无君】,广大亚美尼亚贵族组团到泰西封请愿,强烈要求并入萨珊帝国。眼见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沙普尔先任命一位安息王族Artavazdes为傀儡国王,不久又改封长子Hormizd Ardashir为亚美尼亚国王。就这样,沙普尔不费一兵一卒,就吞并了这个中东大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亚美尼亚人的发祥地和圣湖—凡湖,现属土耳其,现代亚美尼亚国徽上有凡湖标志,图片见1.5.2节。有个小故事,土耳其人质疑亚美尼亚:凡湖属于土耳其,你们干嘛放在自己国徽上;亚美尼亚人答:星星和月亮属于全人类,你们干嘛画在自己国旗上。=====

原以为沙普尔会大费一番周章才能吞并亚美尼亚的罗马决策层,眼见对手这么轻易就独占了公共擦鞋垫,会作何反应呢?请看下节--《流血漂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