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汤汤乎太宗 -- 日出之地 (2.8)

在萨珊帝国的东北部,有一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在萨珊时代被称为【呼罗珊】(Khorasan, Khurasan)。【呼罗珊】这种译法大致出现于中国唐代,近代多翻译成【霍拉桑】、【霍拉散】,专指伊朗东北部的霍拉桑省。在波斯语中,【khor】是太阳,【asa】是个后缀,整个词的意思是【日出之地】(land where the sun rises)。

其地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呼罗珊,北到阿姆河,南到兴都库什山脉。广义的呼罗珊,也称大呼罗珊【Greater Khorasan】,北到锡尔河,南到印度河谷,囊括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涵盖了半个中亚和南亚西北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呼罗珊,都在萨珊的东方,是地道的【日出之地】。

波斯人第一次与呼罗珊打交道,是第一帝国的太祖居鲁士远征中亚的马萨格泰人(Massagetae),据说居鲁士被其女王托米丽司(Tomyris)击杀。头颅被托米丽司砍下并浸泡在人血中,托米丽斯看着居鲁士的头颅意气风发的说:【孤家今为陛下止嗜血之渴!】(bloodthirsty as you are, I will give you your fill of blood)。尽管如此,到了大流士一世时代,呼罗珊还是被纳入第一帝国版图。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托米丽斯血浸居鲁士头颅=====

第二次打交道,影响更为深远。在公元前3世纪,乘着塞琉古帝国衰落,呼罗珊西部的帕提亚人(Parthians)崛起并建立安息帝国。安息帝国的第一个首都是尼萨(Nisa),在今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西南部,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呼罗珊东部有一重镇【木鹿】(Merv, Marv),最早出现于中国的《后汉书 西域传》,【其东界木鹿城,号为小安息,去洛阳二万里】,仅从【小安息】的称呼,就能看出木鹿对安息帝国的重要性了。呼罗珊是中亚游牧民族与伊朗、伊拉克农耕民族的交汇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同时作为安息帝国的龙兴之地,呼罗珊的亲安息势力树大根深、盘根错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年的西亚、中亚、西北印度地图,这时安息帝国尚未灭亡。注意里海东岸Dahae=====

阿尔达希尔建国前后,与安息皇室有密切关系的七大家族相继来降,他们与萨珊皇族构成了帝国贵族金字塔的塔尖。七大家族中,与呼罗珊有关的就有四个,占了一多半,他们是:

达西(Dahae)家族, 根据地在 Astabene,今伊朗东北部的【古昌】(Kuchan),濒临伊朗、土库曼边界。

卡伦(Karen)家族, 根据地在 Hyrcania,今伊朗东北部重镇戈尔甘 (Gorgan),里海东南角。

帕尼(Parni)家族, 很可能就是安息皇族,甚至是安息皇族近支,相当于周初微子。根据地在帕提亚故地,即尼萨城。

所西(Sohae)家族, 根据地在木鹿(Merv, Marv)

这些家族的主动、被迫归顺,使阿尔达希尔顺利收复呼罗珊。

呼罗珊的北面是花拉子模(Kwarezm, Kwarizm),东面是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这两个国家或地区,是新兴的萨珊帝国的主要打击目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月氏、贵霜迁徙、立国图。不知谁画的,还是相当准确的=====

贵霜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大月氏】,《史记 大宛列传》说大月氏【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故时强,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这段记载说明贵霜本是一个游牧民族,在公元前2-3由世纪,中国的甘肃地区迁徙到阿姆河(妫水)流域,征服了希腊化国家【大夏】。

贵霜在中亚完成了由游牧民族向定居的农耕国家的转变,并逐步向南扩张,经阿富汗的喀布尔河流域(Kabul River),越过开伯尔山口(Kyber Pass)进入印度次大陆。公元一世纪时,贵霜皇帝迦腻色伽一世(Kanishka I)定都于巴基斯坦北方重镇白沙瓦(Peshawar,中国史料称为“富楼沙”),“白沙瓦”在古梵文中意为“百花之城”。

公元一、二世纪是贵霜的鼎盛时期,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大呼罗珊和北印度,领土从北方的咸海延展到恒河流域。君主多崇信佛教,为佛法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迦腻色伽】(Kanishka)的后缀【色伽】(shka),很可能就是【释迦】(Shaka)。看过《圣斗士星矢》的读者,一定对【处女座沙加】印象深刻,这个【最接近神的人】,其名字【沙加】(Shaka)就是【释迦】。大约在公元2世纪,帝国首都进一步南迁到了秣菟罗(Machura,印度北方邦Machura)。秣菟罗与白沙瓦—喀布尔所在的犍陀罗地区,成为佛教造像艺术的两大中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犍陀罗佛教造像,注意她/他的衣着和发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秣菟罗佛教造像。他/她的衣着、发型、面部轮廓都与犍陀罗的不同=====

约在213年,贵霜帝国最后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波调(Vasudeva I)即位,从大月氏迁离河西走廊算起,贵霜立国已将近400年,对一个大帝国来说,已经进入暮年,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各地已有很强的分离趋势。应该说波调还是很有作为的,加强了对中亚尤其是花拉子模的控制,不幸的是他赶上了萨珊帝国的崛起。亚美尼亚国王库斯洛夫派遣使者到贵霜,建议建立罗马、亚美尼亚、贵霜反萨珊同盟。尽管这一宏伟计划未能付诸实施,却导致贵霜、萨珊两国关系急剧恶化。波调的卒年不详,大约在230年前后,他死后贵霜帝国迅速分裂为两部分。贵霜西部和北部由波调二世统治(Vasudeva II),东部和南部由迦腻色伽三世(Kanishka III)统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线为阿尔达希尔的中亚远征路线;紫色为推测中的沙普尔的远征路线;黑色细线为丝绸之路。蓝黑色方框为沙普尔册立儿子泥涅师的【塞人王国】=====

据《塔巴里史》(The History of Al-Tabari)的记载,在233年,即【三叉戟之役】的第二年,阿尔达希尔率军出征波调二世的西北贵霜。他从故都伊什塔克尔城出发,北上去卡伦家族的老巢戈尔甘,在这折向东去阿巴沙尔(Abarshahr,尼沙普尔所在省份)、所西(Sohae)家族的老巢木鹿。继续向东越过萨、贵边境,占领大夏故都巴里黑,即中国史书中的蓝氏城。巴里黑是呼罗珊东南部最重要的城市,相传琐罗亚斯德就是在这里开创祆教的,并在此去世,所以巴里黑是祆教圣城。不仅如此,该城还是从印度河流域的白沙瓦--开伯尔山口—喀布尔河—喀布尔—阿姆河通道的北方出口,这条通道是中亚和印度之间最重要的通道,从雅利安人到莫卧儿帝国太祖巴卑尔,无数中亚入侵者都是从这条路线入侵印度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前中亚的主要道路和规划中的道路,【白沙瓦—开伯尔山口—喀布尔—杜尚别】一线是最重要的南北通道=====

如今巴里黑已经衰落,同一地缘单元的中心城市变成了阿富汗的马扎里哈里夫(Mazare Shariff),关注阿富汗局势的读者一定对马扎里哈里夫耳熟能详。美军为首的驻阿联军的最重要后勤通道,仍是这条路线,沿线各地不断传出美军车队遇袭的消息。阿尔达希尔攻占巴里黑,等于切断了贵霜帝国的南北联系,兴都库什山脉以北的中亚地区,不复为贵霜所有。略做休整的阿尔达希尔发兵北上,攻入花拉子模。

花拉子模在阿姆河与锡尔河下游,中国史书上也记做【火寻】,中心城市是希瓦(Khiva)和玉龙杰赤(Urgench)。花拉子模是距离贵霜首都最远的地区,一直有很强的独立趋势。强大的萨珊军队粉碎了花拉子模的抵抗之后,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血腥屠杀,无数人头作为战利品被送往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阿尔达希尔血洗花拉子模之后,途径木鹿返回法尔斯。这一战对贵霜的打击非常沉重,完整的贵霜帝国的版图是由中亚和印度两部分组成,战后贵霜彻底变成了一个局限于印度次大陆的国家,彻底被赶出了丝绸之路沿线,窘迫的波调二世和迦腻色伽三世都被迫向萨珊帝国称臣纳贡。

为了进一步巩固在呼罗珊的战果,加强对东方的控制,阿尔达希尔在呼罗珊、木鹿各册封了一位藩王,以监控此地,这位呼罗珊王的首府,我认为是在尼萨。呼罗珊的征服,使萨珊完全控制了丝绸之路,滚滚财源使得帝国国库日益充裕。

沙普尔即位后,延续了其父的东方政策,按《阿贝拉编年史》的记载,240-242年间他在东方对花拉子模用兵,但战果不明。由于罗马皇帝戈狄安三世的入侵,他回师西向。

244年马西切战役到252年沙普尔吞并亚美尼亚的8年间,260年西方远征后到沙普尔去世的12年间,沙普尔很可能都进行了东方远征。由于严重缺乏史料,远征的具体时间和过程都仅限于推测。但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不得不提:

1 260年,萨珊军队越过波斯湾征服了阿曼。阿曼在波斯湾入口霍尔木兹海峡南岸,这不仅标志着萨珊将波斯湾沿岸全部征服,还获得了一个海军基地。阿曼的阿拉伯人历来善于航海,热衷从事海上贸易。萨珊征服这里,很可能以此为基地,建立了一支海军,可以从海上征服印度。

2 260年的西方征服后,沙普尔在呼罗珊西部,建造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尼沙普尔(Nishapur)。该城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介于伊朗高原和中亚图兰平原之间,是历代波斯王朝的东北大门。公元9世纪之后,相继成为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塞尔柱帝国的首都。13世纪初遭蒙古远征军血洗才衰落,取代它的地缘地位的是马什哈德。尼沙普尔的建成,为萨珊帝国对东方的统治,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支撑点。

据学者推测,260年之后,沙普尔从尼沙普尔出发,经赫拉特(或北线巴里黑)—喀布尔—开伯尔山口,在白沙瓦附近,与南贵霜帝国发生了激烈战斗,并迫使贵霜帝国彻底臣服。根据萨珊石刻,到沙普尔晚年时,他已经征服或臣服了下列东方土地:

图兰(Turan),大致相当于俾路支斯坦,与中亚的图兰不是一个概念。

马克兰(Makran),意为【食鱼者之地】,伊朗、巴基斯坦交界处的沿海地区,这里的居民以捕鱼为生,故此得名。

Paradan,巴基斯坦中部奎达附近。

信德(Sind),巴基斯坦西南部,印度河口一带。

白沙瓦(Peshawar)

喀什噶尔(Kash),中国喀什

粟特(Sogdiana),也叫【河中】,中亚两河之间

赭时 Chach(Tashkent),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对沙普尔来说,东方各地距离帝国统治中心两河流域过于遥远,难以直接控制。所以他建立了两个或两组政权:

1 以锡斯坦(Segistan, Sistan,塞种人【Saka】所居之地)为中心,包括帝国东南的信德、俾路支斯坦直到阿拉伯海沿岸等地(Sind, Segistan, Turistan as far as the sea shore),组合成一个藩国,沙普尔的幼子泥涅师(Narseh)被封为该地藩王,称【塞人王】(Sakashah == Saka Shah == 塞种人 国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00年的西亚、中亚、西北印度地图。右侧的Kushanshas就是贵霜沙=====

2 将远支王室成员分封到犍陀罗、旁遮普等贵霜故地,建立了一组政权,称为贵霜沙(Kushanshahs, Kushanshas,注意是复数),也叫【Indo-Sassanids, Kushano-Sassanids】。相比阿尔达希尔、沙普尔分封的其他诸王,贵霜沙的独立性更强,可以自行铸造钱币。除了稳定帝国东疆,贵霜沙对萨珊最大的贡献,是持续稳定的提供战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贵霜沙巴赫兰铸造的银币。贵霜沙钱币的特点是图案复杂,多站立像,多金币,很像佛教造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东罗、萨珊、法兰克帝国各自鼎盛时期的拼接地图。此图很大,建议点击开再看=====

贵霜沙的建立,标志着早期萨珊的军事征服达到了顶点。那么沙普尔如何治理他的大帝国呢,请看下节--《诸神之战》。

*************************

注:印度、中亚的历史十分混乱,学者们也众说纷纭。我的论述资料依据来自《History_Of_Civilizations_Of_Central_Asia Volume_2 The development of sedentary and nomadic civilizations: 700B.C. to A.D.250》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