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四季 天命之主 第2章 皓月东升

由于315~323年间萨珊、罗马都没有太值得一提的故事,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萨珊东方的印度。这里所说的印度,并非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所在地域,而是大印度(Greater India)的概念,泛指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之外的南亚。在历史上大印度从未统一过,即使在英国统治时期,依然有两个问题。一是佛陀的诞生地尼泊尔至少名义是独立的,二是沿海有些小地方,如法国的本地治理(Pondicherry)、葡萄牙的果阿(Goa),不归英国管。二战后英国人离开,英属印度大分裂,先是印缅分治,后是印巴分治,好在印度相继收复本地治理和果阿,才扩大了领土。1971年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又分裂出孟加拉国。因此下文所说的印度,涵盖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被印度强行吞并的锡金、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没想好是否包括不丹,欢迎讨论)。

印度名字的源于印度河(Indus River),印度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黄河,已知的印度最早文明,就是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文明(Mohenjo-daro) 和哈拉帕(Harappa)文明,之后统治印度雅利安人也是从北方的中亚南下,先征服印度河流域,而后向南扩展的。印度河在梵文中写作Sindhu,是河下游的信德地区(Sindh)的词源;古波斯阿维斯陀文中写作Harahuti,在后世的波斯语中读作Hindu;中国古籍中称之为【信度河】、【申河】或【辛河】,其本意就是【河流】(river, stream)。从西方来的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称之Indus,并进而将印度流域作为整个大印度的代称,这个过程有些像希腊人将来自法尔斯(Fars)的伟大民族,称为波斯人(详尽过程见《波斯源流》章)。即使在今天,Hindu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名称之一,如印度教写作 Hinduism,印度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印度斯坦(Hindustan),印度最重要的英文报纸《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等等。这里补充一句,很多人看到中亚国家多叫【xx斯坦】,以为词根【斯坦】是突厥语,实则不然,它来自雅利安语,在古波斯文中是【stan】,在梵文中是【sthana, sthan】,都是土地的意思(place, land)。突厥人西进之后,大量使用波斯文词汇,沿用了这个词根而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诸神衍变示意图,蓝箭头是衍生线,红色双箭头是婚姻线。可以看到辩才天和吉祥天都失去了水神的基本功能,但安娜希德还保留了水神属性。吉祥天与Harahuti没有名字上的衍生关系,但有功能的继承。梵天的座驾是金翅大鹏迦楼罗(Garuda),天龙八部之一,《水浒传》中的摩云金翅—欧鹏,就取其涵义。 =====

Sindhu、Harahuti/Harahvati是《梨俱吠陀》中的河流【娑罗室伐底】(Sarasvati/Saraswati)及其河神的词源。在之后的印度、波斯文献中,这位女性河神或水神的地位逐渐提高,形象也日趋丰满,又引申成了财富、丰饶之神,她在波斯和印度各有一个分支,印度分支中又有1个小枝,总共3个分支:

1. 在波斯神话中,Harahuti/Harahvati演变为主管水、丰饶、财富的安娜希德女神(Anahita, Anahid),后来又与闪族神话中的金星伊什塔尔女神(Ishtar)合并,成了中东、近东最重要的女神。301年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的亚美尼亚梯里达底大王,一直是个虔诚的安娜希德信徒,改宗其实是政治需要,这一点与经常打扮成阿波罗的君士坦丁很相似。

2. 在印度神话中,转为为智慧、知识、语言女神,最终定格为辩才天或辩才天女,仍叫【娑罗室伐底】(Sarasvati/Saraswati),她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创造神梵天(Brahma)的妻子。

a) 从丰饶、财富本意引申为较抽象的幸福、吉祥女神,这就是前文提到的,三大神之维持神毗湿奴的妻子【拉克休美女神】(Lakshmi/Lakasmi),通常译法是吉祥天/吉祥天女/大功德天/宝藏天女。

中国史书对印度最早的称呼,是《史记 大宛列传》中的【身毒】,可能是梵文Sindhu的音译。曾亲临印度的玄奘法师说:【(印度)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茍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玄奘说【印度】的中文意思是【月亮】(唐言月),其来由可能是梵文中的【indu】,意为月亮或者月光。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中亚的雅利安人翻越兴都库什山脉,经开伯尔山口征服印度河流域,并继续深入北印度,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居民。为了巩固少数人对当地多数人的统治,雅利安人发明了种姓制度。不过雅利安人并未建立统一的国家,而是分成了诸多小国,各国君主多是武士出身,属于四大种姓的第二级—刹帝利(Kshatriya),他们被称作【Raja】或【Raj】,佛经音译为【罗阇】,意译为王公,是现代英语中的【王室、皇家】(royal)的词源。现代印度的西部的拉贾斯坦邦(Rajasthan),就是王公斯坦,意为王公们统治的地方,其后缀是【sthan】而不是【stan】,都是古雅利安语,区别在于前者是梵文写法,后者是波斯文写法。

此后1200年的印度政治历史非常模糊,直到前327年马其顿亚历山大杀入印度河流域为止,在这段时间内,印度文明的中心,转移到自然条件更好的恒河(Ganges)流域,印度河与恒河的关系,大致相当于中国的黄河与长江的关系,失去印度河给巴基斯坦,是印度共和国及其百姓永远的痛楚。大约是前325年,即东周显王姬扁44年,一个名叫【旃陀罗笈多-孔雀】(Chandragupta Maurya)的年轻人,来到旁遮普地区拜谒亚历山大,却因语言冒犯而差点被处死,后来侥幸逃脱。以阿喀琉斯自居的亚历山大,根本没有把这个冒失的年轻人放在心里,他想继续挥戈插向印度的腹心,但思乡心切、水土不服、疲惫不堪的马其顿将士们拒绝继续前进,使这个高傲的征服者不得不第一次屈从了部下,在留下了代理人之后,心有不甘地离开了这块热土,并一去而不再复返。亚历山大前脚一走,王公/罗阇们立刻举兵起义,推翻了亚历山大的代理人。在起义者中最终成功的,正是这位【旃陀罗笈多-孔雀】,他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伟大帝国,以其姓氏命名的【孔雀帝国】(Maurya Empire,前324~前187)。在他的名字【旃陀罗笈多】可以做如下解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印度的月船一号(为毛我看见这图,就忍不住要笑呢) =====

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 == 旃陀罗/Chandra + 笈多/Gupta

旃陀罗/Chandra == 梵文中的【明亮和耀眼】(shining),引申为印度神话中的月神。近年印度的探月探测器【月船】(Chandrayaan),就以此命名。玄奘说的【印度者,唐言月】,有可能来自Chandra,这个词与Sindhu/Hindu的构词方式实在太像。

笈多/Gupta == 来自梵文中的 goptri,意为督军、节度使(military governor)。至今印度仍有许多刹帝利家族以笈多为姓氏。

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 == 月亮/月神 + 节度使 == 月神庇护之王 == 月护王。

故而佛经将【旃陀罗笈多-孔雀】译作【月护王】,月护王的孔雀帝国首都,是摩揭陀(Magadha, 恒河中下游,比哈尔邦)地区的华氏城(Pataliputra, 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Patna)。月护王的孙子更有名,就是以弘扬佛法闻名的阿育王(Asoka, Ashoka),他统一了除印度最南端之外的几乎整个大印度,他还在印度各地广树石柱,镌刻着他的事迹和对臣民的教诲,这些石柱因而被称为【阿育王柱】(Ashokan Pillar)。现代印度国旗和国徽上的狮子和转轮,就来自阿育王柱的柱头。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迅速分裂,前187年灭亡,印度重新进入诸国纷争时代。大约与此同时,原居住在中国陇西(甘肃)的月氏人受匈奴压迫而西迁,迁到中亚形成贵霜国家(Kushan)。公元1世纪,贵霜人沿着当年雅利安人的老路,翻越兴都库什山脉(Hindu Kush),经喀布尔河—开伯尔山口征服印度河流域,并进而征服恒河流域中上游,印度西北部尽在贵霜版图内,如果月氏/贵霜人算是中国人的话,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征服北印度。兴都库什山脉(Hindu Kush)的意思,一种说法就是印度-贵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左起,阿育王柱头,印度国旗、国徽。柱头上其实有4头狮子,由于投影的原因,只能看到3头 =====

220年代,萨珊帝国强势崛起,阿尔达希尔一世、沙普尔一世两代皇帝不断东征打击贵霜帝国,导致其分裂,其中亚和阿富汗领土,要么被萨珊吞并,要么并入臣服于萨珊的贵霜沙,只在印度北部留下一个名不副实的东贵霜帝国。于是曾经臣服于贵霜帝国的北印度诸侯们,纷纷趁乱独立,并互相攻击。3世纪中叶,恒河中下游摩揭陀(Magadha)地区一个小诸侯室利笈多(Sri Gupta)逐渐强盛起来,制服附近小国并自称【摩诃罗阇】(Maharaja)。室利笈多很可能是贵霜人,因为他的家族不属于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至少也是有贵霜血统的印度人。他名字中的笈多(Gupta)、称号中的罗阇(raja),前面都解释过,这里只说室利(Sri)和摩诃(maha)。

前面解释辩才天 (Sarasvati/Sarasvati)时,说她的另一个衍生分支是吉祥天(Lakshmi)。Lakshmi本身没有吉祥的意思,但她有一个别名【摩诃室利】(Mahasri)。【摩诃】(maha)意为【大、伟大】(great),例如大乘佛教(Mahayana),音译为【摩诃衍】。印度国父甘地(Gandhi)的尊号—圣雄(Mahatma),本意为【伟大的精神】(Great Soul)。佛教传入中国后,摩诃不仅用于佛教词汇,也用于人名,例如南陈名将萧摩诃(532~604)。室利(sri)意为灿烂、吉祥、幸运、财富,所以摩诃室利(Mahasri)意为【大吉祥】、【大宝藏】,美化一下就成了吉祥天、宝藏天女。总出事的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名字由室利和那加(Nagar)组成,后部分意为城市,完整意思是【吉祥之城】或【吉祥天女之城】。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Sri Lanka),【兰卡】(lanka)意为土地,与现代英语的land同源,完整意为【吉祥之地】或【吉祥天女之地】。7世纪苏门答腊岛上的室利佛逝国(Sri vijaya),意为【辉煌胜利】。所以室利笈多(Sri Gupta)意为【幸运王】或【吉祥天保佑之王】,他的称号【Maharaja】意为【大王】或者抽象点叫【王中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笈多帝国的扩张,东北部青色是新月护王征服的土地,红点是华氏城 =====

4世纪初,室利笈多的孙子旃陀罗笈多一世(Chandra Gupta)即位,他的名字与孔雀帝国太祖完全相同,可以译作月护王或新月护王,他的起家之地也是摩揭陀。约在308年,新月护王娶当地著名部族离车(Licchavi)公主鸠摩罗提毗(Kumaradevi)为妻,离车族统治华氏城及附近地区,旃陀罗笈多以婚姻关系继承了华氏城,令笈多家族实力大增。

31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激烈动荡时期,316年,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4年,汉刘曜陷长安俘司马邺,西晋亡。次年三月,晋琅琊王司马睿即晋王位,改元建武。318年,司马睿在建邺(江苏南京)即皇帝,改元太兴,建立东晋。

320年,即东晋中宗元帝司马睿的太兴3年,新月护王正式建立笈多帝国(Gupta Empire),并以老月护王为榜样,迅速扩张,以统一印度,再建帝国为己任。这个印度历史上的第二个大帝国,终于闪亮登场了。虽说新月护王时代的笈多帝国并不大,可这个帝国注定要统一北印度,消灭残余贵霜势力,进而灭亡萨珊附庸贵霜沙,并与萨珊帝国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

320年后,本季的男一号沙普尔二世逐渐长大成人了,君士坦丁与妹夫李锡尼脆弱和平即将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第二罗马》。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抱朴仙人,澹泊敬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