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四季 天命之主 第13章 后君时代

随着罗马帝国军队地位的日益提高,从3世纪危机时代起,大多数皇帝都来自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巴尔干半岛,其中就有前文提到的德基乌斯(Traianus Decius)、克劳狄二世(Claudius II)、奥勒良、普罗布斯、二君-康斯坦提乌斯二世等。与大多数前任一样,约维安也出生于巴尔干半岛,今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附近。他当上皇帝时,只有30多岁。本来最有资格做皇帝的人,是禁卫军长官,或曰殿前都点检的萨鲁斯特。不过他被萨珊军吓破了胆,面对远征军的困境一筹莫展,坚决不愿坐上火炉,这才让年纪轻轻的基督徒,出身军人世家的约维安当上皇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约维安 =====

约维安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与王中王和谈。击斩了尤利安的沙普尔二世,就像100年前击斩戈狄安三世的同名祖先一样,接受了约维安的和谈请求,经过简单的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1. 沙普尔的祖父泥涅师,在《尼西比斯条约》中割让给罗马的,底格里斯河以东的5个省份,全部归还给萨珊帝国,其中包括尼西比斯、辛加拉等坚城重镇。

2. 罗马人放弃亚美尼亚王国的宗主权、基督教保护权,不再干预亚美尼亚内政,亚美尼亚成为罗、萨两国间的中立国。

3. 亚美尼亚归还在《尼西比斯条约》中获得的萨珊领土。

4. 做为优惠条件,萨珊帝国允许罗马放弃的东方土地上的,忠于罗马的居民,携带财产撤离。

5. 双方承诺保持30年的和平或停火。

6. 为了表示尊重条约,双方举行隆重的宣誓和宗教仪式,同时还交换了若干特殊地位的人物充当人质。

这一条约被马西利努斯称为【ignobili decreto】,意为【耻辱条约】(shameful treaty),鉴于这个条约没有明确的名字,363年又是东晋兴宁元年,所以笔者按中国式命名规则,称之为《兴宁和议》。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沙普尔二世终于洗雪了祖父泥涅师带给帝国的一切耻辱。然而《兴宁和议》的墨迹未干,双方阵营中就出现了很多对条约内容不满的声音,萨珊方面不乏【活捉约维安,打到爱琴海】的呼声,罗马方面同样不乏指责约维安是卖国贼的声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图中央上方的灰色区域,是《兴宁和议》中约维安割让的土地 =====

条约签字不等于罗军就可以安然撤退了,500多年前刘邦刚刚与项羽划鸿沟为界,转身就跟踪追击退兵的楚军,联手彭越、韩信在垓下打垮了项羽。沙普尔还算恪守条约,允许罗军西撤。然而不知沙普尔是真的无力约束,还是故意放纵,一路尾追罗军的阿拉伯贝督因人来了精神,跟在罗军屁股后面一通掩杀,杀害、抢劫掉队的罗马官兵。从幼发拉底河畔到叙利亚之间的320公里行军中,罗军不得不忍受极度的饥渴的折磨。他们必须横穿一片绵延110公里的沙漠,沿途看不见一叶绿草或一眼甘泉。军营中如能发现少许面粉,每20磅便有人愿意花10块金子抢购,部队的驮畜早都被杀来充饥,沙漠上随处可见罗马士兵丢弃的武器和行囊,他们的破烂不堪的衣服和面黄肌瘦的容颜,充分表现出他们经历的苦难。整个退兵过程,仿佛是1800年代从俄罗斯转进的拿破仑远征军,拿破仑唯一比尤利安幸运的地方,在于他成功的逃回了祖国。

当这支衣衫褴褛、鸠形鹄面的叫花子军,出现在叙利亚的地平线上时,整个罗马帝国都震惊了,更让帝国臣民们不能接受的是,新皇帝胆敢如此丧权辱国,葬送了列祖列宗辛苦挣来的荣誉和土地,从元老到百姓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年轻皇帝的不满。随着约维安的残兵到来的,是另一次苦难的行军,这就是撤离割让省份的罗马军民们,这支沉默的队伍,给罗马军民带来了更大的震撼,每一个罗马人都清楚的意识到,帝国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最后一个可能成为图拉真、塞维鲁式皇帝的尤利安,死在异国的土地上,罗马帝国已经不可逆转的衰落下去,今后帝国的任何一个省份,都可能被皇帝抛弃,而划入异族的版图。

死去的尤利安皇帝,被安葬在西里西亚的大数附近,后迁葬于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大教堂。尤利安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曾经底格里斯之水兮,于斯归于永寂。

"Here rests in peace, retir'd from Tigris wave,

其智其义其勇兮,尤利安之墓。

"Julian the wise, the virtuous, and the brave."

为了提振江河日下的人气,约维安废除了尤利安制定的所有不利于基督教的法令,力图以基督教保护者或复兴者的面目出现。事实证明他的举措是徒劳的,罗马的所有宗教的信徒都不喜欢他,他成了卖国贼,或者是东征失败的替罪羊。撤回安条克不久,皇帝派遣大将Lucilianus和瓦伦提尼安(Valentinian)去巴尔干,安抚多瑙河前线的边军。没成想,边军们拒绝承认约维安的帝位,杀死了Lucilianus,瓦伦提尼安脑子、手脚比较利索,仓皇逃离才捡了一条命。为了镇压这些叛乱者,约维安离开安条克西征。364年2月17日,还没等他抵达首都君士坦丁堡,就神秘的死于小亚细亚的Dadastana城,死因可能是吃了毒蘑菇,或者是取暖时一氧化碳中毒,总共在位8个月,终年33岁,无嗣,被安葬于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大教堂。

笔者不给约维安庙号,仅给他【赧皇帝】的谥号,【赧】意为羞愧,与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的谥号相同。

约维安死后,大将瓦伦提尼安当上了皇帝,史称瓦伦提尼安一世(Valentinian I)。鉴于罗马帝国太大,瓦伦提尼安重拾先帝们的故事,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他本人坐镇北意大利重镇米兰;任命他的弟弟瓦伦斯(Valens)为东部的皇帝,坐镇首都君士坦丁堡。

随着《兴宁和议》的签订,罗马-萨珊的百余年战争,暂时告一段落。经过30年的努力,年过半百的沙普尔终于可以告慰列祖列宗,完全收复失地了。在此后的100多年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大的战争,双方忙于对付各自的新对手。沙普尔与罗马的30年战争中,不乏各种传奇的故事,流传到后世。有一个传说记载道,当时还是英俊青年的沙普尔,变装易服潜入罗马帝国宫廷探听对手的虚实,不幸被罗马人识破,罗马人很没待客之道,将沙普尔塞进野驴皮口袋,再扔进地窖。这一处置的原理是,逐渐变干的野驴皮会不断收缩抽紧,会把口袋里的人活活绞成一团模糊的血肉。万幸的是,罗马皇后有个年轻美丽的波斯侍女,爱上了英俊的祖国皇帝,她冒着生命危险,用牛奶泡软野驴皮,放走了沙普尔。以为沙普尔已死、国中空虚的罗马皇帝,率军围困泰西封时,出乎皇帝意料的是,沙普尔率领6000勇士夜袭罗军,不仅大获全胜,还俘获了皇帝陛下。作为报复,沙普尔割下皇帝的耳朵和鼻子,扔进监狱瘐死。

行文至此,我必须对337~363年的罗萨战争做个总结,结论如下:

1. 罗马帝国的国力远在萨珊之上,仅帝国东部就高于整个萨珊帝国。只要罗马或东罗马皇帝不犯致命错误,沙普尔就很难占到实质性便宜。

2. 两国之间的争斗,都不约而同的使用宗教,来振奋本方士气,罗马更是将萨珊境内的基督徒视为潜在的合作者。

3. 在意识形态战线上,身为民族宗教和自闭型宗教的祆教,完全处于守势,无法对普世宗教基督教做出有力反击。有鉴如此,沙普尔必须用武力来镇压本国的基督徒,还要需要不断启动战端,在战场上证明祆教的优越性。

4. 两国在上美索的30年拉锯,除了关系到各自的国家荣誉,更重要的是萨珊帝国为了改善国防态势而不得不开战。对萨珊而言,上美索尤其是泰西封所在的底格里斯河上游,落入罗马帝国之手,是不可接受的。就像东吴必须夺取蜀汉的荆州一样,萨珊必须不断主动出击,不计代价的争夺上美索。

5. 从泰西封到上美索并不远,萨珊军的补给线不长,故而可以不断出击,还能充分利用沿线地形平坦的特点,发挥重骑兵和战象的冲击力。罗马方面正相反,富庶的安条克、大马士革一线,与上美索之间,是一片干旱少雨的平原,其间还有广阔的沙漠,更有幼发拉底河天堑,导致罗马对上美索的支援一直力不从心,还要冒着野战被歼和补给线被截断的巨大风险。在双方君主和朝廷都不过于昏庸腐朽的状况下,罗马丧失上美索只是时间问题,幼发拉底河才是双方的天然疆界。

6. 罗-萨恢复传统的幼发拉底河边界之后,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点。取得一定优势的沙普尔很克制的没有得寸进尺,得理不让人,展示了一位明君的睿智和克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沙普尔猎狮英姿。这是同一张盘子的2张照片,一个彩色,一个黑白 =====

这场30年的罗萨战争,有一首并不动听的背景音乐,就是沙普尔对异教的残酷打击。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基督教,在大穆贝德Adurgosnasb的主持下,王中王的将作大匠(master craftsman, 或者叫‘首席工匠’) Pusai,以及Ba’utha、Thekl、Danaq,还有众多的女信徒,如Pusai的女儿Martha,以及Taton、 Mama、Mezakhya、Anna、Abyat、Hathay、Mezakhya 等等,都被杀害,成了基督教的殉教者。不过总的来说,沙普尔对基督教的戒心,主要来自担心罗马皇帝会以基督教为第五纵队,威胁萨珊的国家安全。事实上萨珊境内的基督徒,多是城市居民,广泛从事工商业,是帝国经济的活力所在,所以在《兴宁和议》后,沙普尔就放松了对基督教的迫害。

与基督教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沙普尔对摩尼教的严酷打击。高宗泥涅师(293~302),为了建设反巴赫兰王朝的统一战线,放松了对摩尼教的迫害,摩尼教在萨珊境内逐渐恢复了元气。摩尼教的问题在于其教义与祆教颇有相似之处,纵观世界历史,差异大的宗教之间往往还算融洽,差异小的宗教或教派却经常斗得你死我活。在萨珊境内,摩尼教与祆教相似;在罗马境内,摩尼教又与基督教相似,所以两大帝国都将摩尼教视为洪水猛兽。在沙普尔的迫害下,摩尼教在萨珊境内绝迹,只能墙里开花墙外香,跑到国外,特别是中亚发展去了。

沙普尔是祆教发展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他对祆教发展有2大贡献:

1. 完善了祆教的教会制度,或者说祆教教会在他的时代臻于完善,后世要做的,只是在他打下基础上,略些小修改而已。

2. 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老君的尼西亚会议相似,沙普尔也搞了统一宗教教义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大致相当于董仲舒的人,是大穆贝德阿杜巴德(Adurbad I Mahrspandan)。他的名字中的阿杜巴德(Adurbad)是其本名,Mahrspandan是其父的名字,I 是个连词,意为【xx之子】(son of),与阿拉伯文中的【本】(bin)相当。在王中王的支持下,阿杜巴德召开全国祆教教士大会,网罗全国的各版本祆教文本、口传经典,经过一番整理和辩论之后,形成了统一版本的祆教典籍和教义。相比于尼西亚会议上晕头转向的君士坦丁,沙普尔的宗教造诣显然高得多。穆贝德们当然也很推崇这位护教法王,尊称他为【dad arayed】,意为【整顿世界者】(the one who arranged the world),阿杜巴德则被尊称为【den-rast-wirastar】,意为【宗教的恢复者】(restorer of the religion)。

《兴宁和议》之后,萨珊-罗马的边境异乎寻常的安静下来,大约与此同时,欧亚大陆上一场规模空前的风暴,正在逐渐形成,它的风暴眼位于顿河两岸,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莫提斯海》。

*****************************

注:民族大迁徙要来了,相关国家、民族、英雄太多,想想都头痛。

*****************************

通宝推:南云北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