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牧野政变 -- 夏商楚歌

共:💬186 🌺1185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这观点是受苏三文章影响吧?

我读过苏三的这篇文章,给你看一篇驳苏三的文章《关于苏三言;殷人飘向美州的一点看法》

全文如下;

怎么飘移?首先就要解决大陆的问题,这当然不能拿今天大家熟悉的地理做参照物,那位苏三女士铮铮有词的说;

-----------------------------------------------

“古人从哪几个主要渠道来到中国,这是个问题。假如你同意非洲起源说,那么你必须要承认,从非洲到中国的通道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也就是东亚地区受到外部影响是个无须论证的事实,中国人起源要经过中东,中国早期的文明同样要得益于中东地区。

假如你反对中国文明受到外部影响,是你必须拿出证据以说明这样的一条人类通道是如何突然中断的,而不是我需要拿出证据证明这个通道的存在,因为我认同从非洲到中国的通道一直存在,并且dna已经潜在证明了这样的通道是存在的。”

首先苏三女士的证据全是出自这里;从化石断裂代带说起(3)_读书频道_新浪网 http://book.sina.com.cn/nzt/his/nanyizhixin/4.shtml

海平面的波动_读书频道_新浪网 http://book.sina.com.cn/nzt/his/nanyizhixin/5.shtml

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1)_读书频道_新浪网 http://book.sina.com.cn/nzt/his/nanyizhixin/6.shtml

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2)_读书频道_新浪网 http://book.sina.com.cn/nzt/his/nanyizhixin/7.shtml

人类起源于海洋假说_读书频道_新浪网 http://book.sina.com.cn/nzt/his/nanyizhixin/8.shtml

别的且不说,单看看最后一条苏女士的理解;“海猿说”也有丰富的论据:

第一,人的身体表面裸露无毛,却有皮下脂肪,这与灵长类动物大大不同,光洁无毛的身体与丰富的皮下脂肪更适宜在较冷的海水中生活并保持体温。

第二,人体无法调节对盐的需求,而且要“出汗”来调节体温,这是“浪费”盐分的,而灵长类动物却不需要靠出汗调节体温,反而具有对盐摄入量的控制与渴求的机制。这说明人类是从盐分丰富的海洋中来。

第三,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都不是游泳能手。

我就不一一列出,但她拿出支持自己想法的所谓材料全是读书频道_新浪网。这个大家可翻她的书去查证。

----------------------------------------------------------------------------

这些材料估计她自己都看不懂,然后选择性的拿一些对自己想法有利的做证据。我看这位苏女士应该先补补学术举证常识,什么材料才能举证。

而且,苏女士你提出的假说,就必须接着亲自研究,然后拿着严谨的证据摆给大家看,怎么就是别找你要证据?那找谁要?你在假说,难道不找假说者,还去找几千年前的殷人要证据?

目前苏三的全部文章没有一条能作为证据的材料,就这样的东西,你是怎么相信的?总要有可信的科学根据支持你相信吧?别告诉我网络那些读书站的东西,这个话题已经是学术范畴,既然你掺和到专业领域就应该拿出点知识层次证明你够资格假说。

要知道假说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层次上,否则你说,他说,谁都可以假说,岂不乱套?历史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是你和他可以随便假说的吗?没有任何材料支持,直接空想那是弱智干的事情。

好歹读过大学写过论文吧?那就应该知道什么是举证的可信而又严谨的材料。世界上任何一篇论文都不可能出现网络上随便一篇文章拿去举证吧?那个国家的学术单位允许你拿网络上随便找的东西去做注释和参考资料啊?

如果照她这样想当然的折腾,网络上材料要多少有多少,谁都可以拿自己喜欢的一部分,那些材料的严谨且不论,自己很可能对这行完全不了解,全是想当然的推测。

苏女士的想向力非常丰富,这不是坏事,可是在历史领域,它的第一道德是真实,不是想当然。那些爱做梦的只好克制一下,否则误导大众,骗人眼球换来的是历史上永远的骂名。

在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大胆猜测”,不过他是学者,比较严谨的学者,所以他还知道后一句“小心求证”。这一求证就到了今天,目前仍然没拿到可令人满意的证据证明这一假说。因此,苏女士所有的猜测仅仅是她的个人想法,和事实无关。

按培根的猜想,南美州和非州到是有块地方,就是相邻的一侧可以衔接,但这需要气侯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地貌学,环境学等等多学科结合,共同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难道苏女士精通这个假说需要的全部领域的学科知识?仅仅从研究时间上苏女士都做不到,穷其她一生都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

西方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大陆的问题,他们把南美和非州的地图剪下来,然后再拼凑,却发现有近二十度的夹角,这些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啄磨出,地球上的大陆轮廓是海岸线。

海岸线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在变化的,除了河水冲刷和淤积外,气侯变化等等也影响着极地冰川的进退,并且控制着海平面的升降。所以,不同气侯,海面升降的幅度可达数米,或者数十米,跟着海岸线的进退可达数百甚至几千公里。

那么,要确定这个事情,必须先找到大陆的边缘,这里指的边缘是原始时期最早的边缘,可以理解为真正边缘。

海洋壳和大陆壳的真正分界是大陆坡,海底先是从陆地慢慢向外倾斜,型成大陆架,然后出现一个陡坡向下倾斜,再接着向外,这才能达到海洋的典型深度,这个深度一般是5-6km,而这个陡坡叫作大陆坡。

大陆架的岩石重量和岩石磁性,与陡坡以外的海底岩石重量以及岩石磁性存在着很大差异,真想请教苏三女士,这个差异您怎么解决?这难道是人力能解决的事情吗?

您有控制大海和大陆架的超能力吗?凭空想象就让殷人飞越高山大海,直接穿越去了美州,就算你敢想,殷人也不敢做啊。。。当然,您可以开金手指。。。

首先,研究者需要重造地质时代各岩层的情况。然后根据地质历史比较长久的相似性,或各大陆曾经发生的一些重要特殊事件,来检查它们之间是否配对得上。而地质年代对比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其中的化石,二是通过放射性测定年龄。

懂地质学的都清楚,一个岩层的内部,虽然能找到同样的化石,但在比它年轻的覆岩层中或比它年老的下岩层中,则不会出现这样的化石。因此,任何一个具体的岩层内都含有一组特殊的化石。所以,这些化石可用来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只有把化石组合的年代顺序先确定,才能含同类化石的地质年代通过和化石组合的年代顺序对比,然后鉴定。

遗憾的是,目前的科技,利用化石鉴定年代有个时间限制,在这个时间限制外的原始生物还没有带硬质的壳和骨骼。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请教苏三女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