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谈复盘马岛战争 -- 晨枫

共:💬174 🌺7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用太祖的战略如何?

自古至今,以弱胜强我以为无人能出太祖之右。

观马岛之战,整体国力日不落虽然已经不复当年之盛,但较之阿根廷仍然远远高出,更何况岛屿之战,主要依靠的是海空军,高科技装备,阿根廷就更加落于下风。当此敌强我弱之际,可否采取太祖的战略战术指导这场战争?

马岛位于南大西洋,距离英国万里之遥,距阿根廷有600公里,岛的面积并不大,物产除了农产品外,没有什么工业,无法给驻军提供充足的补给。对于双方而言,占岛之后,驻军的补给都必须依靠外部海上运输才可支持,可靠的海上补给必须在充分掌握了制海权之后才可能做到,而制海权又必须是在取得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确保。鉴于阿根廷海空军实力整体落于下风,制空权和制海权是不可能确保的,这也就确定了马岛即使占领之后也无法坚守的结局。实际战争的进程也证明了这一点,当英军在空战和海战中取得优势,阿军海军龟缩在港内不出,马岛守军陷于孤军无援的境地时,阿军士气低落,全无斗志,英军一旦登岛,则势如破竹,轻松取胜。既然,马岛不可能守的住,为什么一定要守?先与再取如何?

英军方面,劳师远征,军力有限,占岛可行,灭国无望,占岛之后,如战争仍未结束,则旷日持久之下,糜费巨大,能否坚持到底,实在难说。所以,英军的策略必然是速战速决。

太祖当年的游击战原则,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又如,解放战争初期的放弃延安,将包袱甩给敌人,而我可以机动灵活地展开游击战和运动战,疲惫敌人,待敌消耗殆尽之时,再以小的代价,收复失地。

阿军具体作战可以采取以下的战术:

敌进我退阶段:占岛之后,不采取长期固守之措施,将岛上可转移物资运回国内,无法带走的全部销毁,坚壁清野。港口布水雷,岸上交通要道布雷,增加英军抢岛难度。待英军舰队逼进马岛时,即主动撤退。同强调撤出并不意味着放弃马岛的主权,仍将为马岛而战斗。

敌住我扰阶段:待英军舰队抵进马岛开始,即以本土陆基空军为主,以小部队开始袭扰英军。此时英军出抵战场,必然士气高涨,阿军应避其锋芒,避免大规模的出击和空战。出动小部队,不时威胁英国舰队,使其舰队防空人员和舰载机飞行员疲于奔命。当然,英军的空中力量主力的垂直起降鹞式的性能也并不出色,当小部队接触时阿军占优时,亦可战斗,当不应以此为目的。英军登岛和在岛上展开时,亦只用空中力量在有利的情况下进行袭扰,不以杀伤为目的。在此阶段,战斗主要采取上述低烈度接触,保持战争持续状态。同时开始展开统一战线工作,寻求外援。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明确支持英国,阿根廷必须寻找到新的木器供货商以维持战争的消耗,中国和苏联都是可以拉拢的对象。阿根廷有丰富的农产品,对于当时的苏联尤其需要(现在中国也需要)。法国的飞鱼没了,俄国的冥河中国的蚕式弄点玩玩也不错,又便宜。

此阶段中,英军可能会被阿空军骚扰得不胜其烦,决定以远征舰队对于阿根廷本土进行攻击,但这并不可怕。首先英军陆战力量不强,不可能登陆阿根廷本土,如果一旦登陆,则阿根廷陆军的力量必可击败英军海军陆战队,英国陆军实力再强也没有如此的战略投送能力配合海军陆战队作战。即使米国表哥相助,将英军主力运到阿根廷,这场战争将变成灭国之战,英国是负担不起的。如果仅由海空军在海上打击阿根廷本土目标,一,英军可使用的打击手段和武器有限,攻击能否达到有效的效果很成问题。二,鉴于鹞式作战半径有限,舰载对陆攻击武器的射程(当时还没有巡航导弹)限制,英军舰队必须靠近阿根廷海岸,而阿军可以充分利用岸基预警和武器系统对于英军舰队给予打击,同时英军舰队前出,阿军可派海军对于英军的补给线进行打击。空中作战,鹞式性能有限,英军不见得能占得了便宜。

敌疲我打阶段:当战争旷日持久之后,马岛必然像鸡肋一样,撤退不好向国民和世界交待,守之花费太大劳民伤财而且无必守得住之望,英国一定骑虎难下。同时,对于英军补给线持续不断的打击,英国在远离本土的南大西洋上能否支持得住如此庞大的舰队?随着战损,英国能否派出增援部队和轮战替换部队?远征军战士在长时间高强度作战之后,如何能够保持战斗力?所以,阿军应该在英军战斗力下降或者撤出一部分兵力之后,海空军主动出击,打击英军。将英军掌握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夺过来,切断马岛英军的补给线,孤立消耗马岛守军。

敌退我追阶段:当马岛的制海制空权牢牢掌握之后,将英国的舰队赶出马岛海域,将马岛守卫英军彻底孤立,进一步围困。当守岛部队士气低迷时,即可展开多到作战,收复失地了。

通宝推: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