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京津冀一体化看台湾统一 -- 剑寒秋

共:💬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京津冀一体化看台湾统一

从京津冀一体化看台湾统一

京津冀一体化吵了很久,原来说6月底7月初出来,后来又说8月底9月初出来,到现在还没出来。国家以产业的角度规划京津冀一体化,从上到下规划;我这里凑个热闹,以屌丝的视角从下至上规划,希望规划能够成功。

京津冀一体化其实是一个缩小版的台湾统一,台湾统一其实是放大版的京津冀一体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京津冀一体化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所谓的产业化,处在底层的屌丝来说,有些太高大上了;其实做屌丝的想法很简单,以我的知识和经验,到哪里可以找到工作,可以挣到更多的钱,当然还有更好的社会福利和教育等等。

第一章 住房公积金改为孝顺父母金

1. 钱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是大家从各自税前工资中扣除12%,单位再交12%,专门用于买房时候使用,这个是公积金的由来。

但是,现在北京的房价那么高,5位数,房子实在是买不起啊,所以我想着,反正房子买不起,还不如用这笔钱去赡养父母,尽子女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说把住房公积金改为孝顺父母金。

根据查到的一些资料,北京2013年的月平均工资5223元,每月住房公积金是5223×(12%+12%)=1253.24。如果把这笔钱不用来买房子,而用来赡养父母,那么父母每月可以收到这么多钱,他们可以用这笔钱进行消费。这将极大的促进老年市场的消费,提高老年消费的档次。这就意味着一些中低端产品有升级的可能,因为升级后有人会买。

中国的城镇化程度不高,许多北漂的父母可都是农民,农民每人每月养老金不过才60元,老两口一月不过才120元,一下子每月多了1000多元,多了10倍,有钱了他们就敢消费了。原来一月才买一次猪肉的,现在一星期就敢买一次,这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消费,也有利于城镇化建设,毕竟,有人才有城镇。

即使许多北漂的父母是城市户口,有养老金。恐怕很多的父母的养老金也不是很高,许多小城市一月1000多点退休金的比比皆是,当父母们一月多拿1000多的子女给的养老金的时候,一样可以推进当地的消费。(养老还是要靠子女)

这个会不会对北京的房价产生影响,我判断是一定会让房子价格下降,原因很简单,房地产的核心是信贷,住房公积金不再发放贷款,意味着房价下跌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由于资金跑到了各个北漂的父母手中,会使得北京的部分资金流出到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对北京来说可能不是很公平。但是北京自己有一个虹吸的效应,把周边的资金都吸收到了自己身边,我认为,区区一点住房公积金的钱没多少,最多只是一个心理效应。

这个也不会对企业产生负担,因为原来正规的企业就缴纳着住房公积金,现在只是改个名字而已。

最后呢,由于现在房价的高企,住房公积金已经演变成劫贫济富了,将住房公积金转化用途,才能真正拉动消费,这也是实现总理说的用好存量的概念。

小总结:

(1) 住房公积金改为孝顺父母金,不用增加企业负担。

(2) 会增加消费,特别是农民的消费。

(3) 会降低房价。

我们的口号是:要父母,不要高房价

2. 钱的转交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要求里面的钱只能用于房屋方面,为什么,是想专款专用。住房公积金改为孝顺父母金,怎样才能做到专款专用呢?

正常来说,我们缴纳的24%工资收入会到一个中间机构,然后由中间机构转到我们自己父母那边的账户去。这样就可以不经过子女自己的账户,保证钱能够到父母的账户。

先说说父母那边的账户,这个分两种,一种是退休的人,有退休账号,肯定不会弄错;另外一种是没有退休的人,账户子女自己问父母要,正常的子女不会坑父母的,就算坑了也是自家的钱T_T。核心在于中间机构。

目前这笔钱是由北京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代管,他们其实可以摸索经验,以后可以升级成中央机构。

关于钱何时能转移到父母的账户上,我个人能忍受的极限是30个日历日。

3. 非正常篇

所谓的正常,指的是,我们的养父母就是我们的亲生父母。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的分离就是非正常。

这里说一个典型,就是2014年6月底的一则新闻:吃草少年杨六斤。以下为摘录:

广西隆林县德峨乡独居留守儿童杨六斤的吃草特困生活经媒体报道后,感动无数国人,在几十天内就获得500多万元的捐款。但随着当地政府和堂兄因巨额善款到深圳“抢人”,导致“广西独居少年吃野草”新闻持续发酵,真实的生存状况也被指有夸大嫌疑。虽然并非当初报道那般艰苦,但杨六斤的确生活在贫困线上。像杨六斤这样遭遇的贫困独居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全国目前有205万。

杨六斤今年14岁,在他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4年前他的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杨六斤只能独自住在亲戚提供的空房子里,每周靠堂哥给他的10块钱维持生计。6岁的小孩,独自挑起生活重担,其艰辛困苦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得出来的。杨六斤得益于爱心人士的关爱一夜成名,不必再为后续的学习、生活担忧,无论是在老家生活还是继续去深圳上学,都不会再过着食不果腹住无定所的生活。

但是,不是所有独居留守儿童都有杨六斤同学这么幸运,能够得到媒体强力关注,即使被关注后,也不一定会有爱心人士能够将其接往大都市去生活学习,更很难获得数百万元的善款。换句话说,杨六斤同学现在的生活对于205万独居留守儿童来说是很难复制的。当我们在关注杨六斤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如何构建可以改变全国205万独居留守儿童命运的社会保障机制,这应该是“广西独居少年吃野草”新闻持续发酵之后应该引起的深层思考。

如果国家能够坚持24%的孝顺父母金制度,像杨六斤这样的悲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养了孩子付出了,想不想要回报呢?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无所谓回报,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呢?

如果有24%孝顺父母金的制度,像杨六斤这样的孩子会得到亲戚更多关爱,他们会更努力的将这个孩子养大成人,努力的给这个孩子好的教育,为什么呢?因为有利益牵扯其中,杨六斤有好的教育,才能有好的本事,才能挣大钱,挣钱的同时,能拿到他工资的24%(比起西方教会的什一税更厉害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笔生意。

4. 生意篇

当我们卸下所有的情感的时候,冷冰冰的看着这个24%的孝顺父母金制度,其实就是一笔生意。

我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有些大型企业会把毕业生集中起来培训三个月,然后才能上岗。如果我们把这个培训三个月的时间延长,延长成18年——22年。也就是一个人成年或他大学毕业。然后他再去工作,每月固定缴纳工资的24%给培训机构,你看看,是不是一笔生意。

如果杨六斤没有亲戚,而是一个孤儿的话,他的生死是否有人关心。但是如果有24%的孝顺父母金制度,那么将会有孤儿院主动关心他,因为他手脚健全,脑子看着也正常,是一个潜在的合格劳动者。如果把他养大,未来每月会有24%的收入哟,因为孤儿院就是他的“父母”。从22岁算到60岁,按照现在每月3500的GDP算,算算能从他身上挣多少钱。

有名利可收,自然有人愿意去做。谁会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呢?

构建可以改变全国205万独居留守儿童命运的社会保障机制,完成。

后续:

虽然我觉得这样可以解救很多的独居留守儿童,真的写出来之后感觉心里还是蛮冷的,慈善也不能脱离世间的规律,可能慈善也要食人间烟火吧。

关键词(Tags): #住房公积金#京津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