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危机点 -- 整合精神哲学

共:💬26 🌺112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危机点

  最近看了一本穿越小说《赤色黎明》,它用穿越的方式展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念和方法,补充了一些原来教科书中没有的环节,让人重新思考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课题。

  社会主义是一个逻辑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尤其脉络清晰,能够勉强和它相媲美的大概只有新教伦理相关的资本主义理论体系。相比而言,中国社会主义更有前途,资本主义短期效果更明显。本文尝试论述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运行中可能爆发危机的地方。

  1. 目标。中国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自我解放和人类解放,新教资本主义的总目标是通过经营和盈利来奉献上帝荣耀上帝。自我解放比起上帝的仆人,显然更彻底。

  2. 途径:劳动。

  自我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途径,是劳动。中国社会主义的劳动,不仅仅是手段,本身也是目的。脚踏实地地劳动,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做好每一步,而不是太在意结果,把事情本身当成目标,其实就达到了自我解放,不再被外相所迷惑,不再受面子和虚名所累。中国有“劳动改造”,不能理解成惩罚,而应该理解成帮助一些人达到自我改造和自我解放。这条自我解放之路需要明理,需要调整欲望,不大可能短期就达成很大的进步,需要长期奋斗。短期看,可能存在反复,会有周期律现象,但长期必然会螺旋形上升,会不断超越,延绵不绝。

  新教资本主义,为荣耀上帝也是注重劳动的,但劳动只是手段,目的是上帝的天国。这种理论设计是符合欲望方向的,对于欲望较强的人也特别适用。欲望带来的动力会很强,短期效果也很好,只是一旦欲望过头就没有一个缰绳拉住它,也无法踩刹车。内在从天使到魔鬼的那条线很容易打破,外在则是周期性经济危机和最终崩溃的结局都无法避免。

  长期看,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显然的。

  生活中有很多好逸恶劳的说法,有很多看重面子的习惯,就象染缸一样很容易误导人。修行的人则应该坚持不看重结果的劳动。

  3. 劳动的方法:

  如何劳动?只要看重的是劳动本身而不只是结果,自然能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就是没有扭曲地反映客观真实,不被面子和浮名所累,不受情绪欲望干扰,不为外人的评价而烦恼。只要长期实事求是,也自然能总结出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个基本办事技术。劳动-实事求是-矛盾论实践论,这就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的自我解放方法体系。

  新教资本主义也重视实践,但欲望方向单一,呈现线性思维方式,对矛盾论应用不深入。就算是奉献上帝,也是一种欲望,欲望驱使下的行为必然存在盲区,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欲望导致的行动直接而能量大,短期效果很好。但不会拐弯的欲望长期看只能导致崩溃。崩溃后很难恢复,跟中国所谓周期律完全不同。

  中国社会主义在劳动方法是也是具有长期优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意思其实是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实,所谓唯心主义其实是把幻想和猜测当真实。不能按照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角度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而应该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超越了传统的唯物唯心争论。比如只是唯物的话,人民土改后获得比较好的生活,为了保住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起来参加战斗,就解释不通,因为战争中死了以后哪里还有美好生活。要解释只能说为了家庭为了子孙而战斗,但是为了家庭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话,就不唯物了。那种唯物主义解释不了人类的高尚情操。另外,历史上的唯心主义也不一定就是说,人饿了只要想一想天上就会掉馅饼,这样去理解有点歪曲。苏联那帮人缺乏真正的哲学大师,设计的一些名词混淆了思想方法和本体论,其实并不真懂什么叫辩证。

  4. 劳动的社会性--人民和阶级

  劳动是有社会性的,是群体行为,因此有了人民的概念。人民其实是个不太科学的概念,因为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人性,而有阶级性。

  历史上阶级划分标准是经济地位,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就是无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就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可以拥有私人财产,只是不占有生产资料。有的资产阶级靠融资而占有生产资料,其个人财产可能为负。这里的概念不能混淆。不过这种阶级划分标准是外在的,它跟一个人内在倾向于公心还是私心没有必然联系。人都有生物性,有私心,但有的人通过说服教育,容易转化为公心并保持下去,有的人则死不悔改。所以一个人内在的阶级性比外在更重要。

  内在阶级的划分,要看一个人是否实事求是,欲望、情绪、毁誉、面子等的影响是大还是小。做事只想要结果,还是更重视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步。一个理性的实事求是的人,一定是比较倾向于公心的人。实事求是踏实肯干,是内在的阶级划分标准。

  在工业社会中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跟国家发展阶段和文化特点有关。

  5. 工业化和信息化

  工业化是人类欲望在物质领域的折射,因此新教资本主义由于欲望的强劲动力而率先开始了工业化,也在大工业运营中遇到周期性经济危机。在不断的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为对抗经济危机也增加了一些社会主义成分,但是新教资本主义国家以欲望为导向的经济制度和文化习惯,决定了它无法靠自身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只能透支将来拖延时间,总崩溃不可避免

  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对工业化进行理性协调和监控。后进国家为了开展大工业化,只能通过阶级斗争达成无产阶级专政,采用公有制,才有可能集中力量办好大工业,否则和成熟工业国竞争只能破产。

  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大幅进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下去恐怕逃脱不了朝代周期律。建国以后利用公有制达成初步工业化,实际上是国家资本主义,过程中自然会形成一套官僚体系。由于高度介入经济活动,官僚体系迅速膨胀,其选拔机制会自然倾向于求稳求下级听话,这样就会造成逆淘汰,也就是那些倾向于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的人可能被压制,使得整个官僚体系倾向于僵化臃肿甚至腐化堕落。官僚主义会造成工厂的活力不够,创新也受到抑制。受官僚水平所限,盲目投资可能变多变大,也会引起经济危机。这样就不具备针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了。在这样的官僚体系中,整风也没有用处,因为整风的人未必有能力掌握好标准,所以作为一次大整风的文革失败,客观要求进行体制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进行部分私有化,让那些被压制的的人有机会在商战中脱颖而出,带来经济和社会的活力和进步。也要保证公有制主体,以便进行协调监控,不至于影响国计民生和战略产业。这个阶段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可能会交互上演,在某个阶段达成平衡。平衡阶段过去以后,跟以前的朝代一样,利益集团会掌握经济命脉,中央协调监控能力丧失,然后就改朝换代。这是假设没有信息化的演进过程。

  组织的强大可以是社会主义的优点,也可能异化成官僚和利益集团,带来经济和社会危机。

  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情况有了根本变化。

  从人员筛选角度,信息化带来的社会规则和心理,相对有利于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的人脱颖而出。在和平年代,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社会,实事求是的人不一定那么受欢迎,因为打破别人的幻想,或者扫了别人的面子,都会让人不爽,让自己难以生存下去。而在信息社会中,很多时候是通过网络交往,而网络的特点是重视真相,过滤情绪。网络中总有很多真相党,使得有意无意的谎言都不能长期存在下去,而实事求是的人的生存环境则大为改善。那些偏重于关系和面子的人,在网络社会里面则会相对受到抑制。这种信息技术带来的筛选效果,会促进人类的解放。

  从政务角度,政府管理有可能透明化标准化,人为因素会大为降低,官僚数量也不再需要那么多。政务通达简政放权成为可能。

  从企业监控整合角度,信息技术能加强对国有和私有企业的协调监控,对国企来说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对私企来说在天网恢恢之中也不容易违法乱纪。

  对社会主义来说,协调和监控才是关键,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协调和监控的一个途径,如果信息化发展完善,不管国企私企都能得到较好协调和监控,同时也能在市场经济中保持活力,那么所有制问题就不再是争议焦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公私混合型市场经济体系就能健康稳定发展。有了信息化疏通血脉整合活力,国家打破周期律长久运行就有了可能。

  中国社会主义有能力和意愿进行协调监控,但如果没有信息化这一技术手段,就会在官僚体系中发生信息淤塞或者瞎指挥,显不出优越性。有了信息化才能充分发挥主动协调监控能力,真正实现超越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世界上,可能只有中国社会主义才能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因为中国的文化特质不是欲望导向,而是理性导向。在西方的欲望导向社会中,即使有信息技术,也无法发挥出最大功效。所以本文中的社会主义是指中国社会主义。

  新教资本主义的总崩溃不可避免,而中国社会主义的长久延续可以期待,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信息技术是社会主义的天使,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通宝推:青青的蓝,老阿,天涯睡客,muqi,乾道学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