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 1-2 -- 风雨声

共:💬38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 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 3-4

(3)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

[MP=320,40]http://www.guitarsound.net/elixir/mp3/alhambra.mp3[/MP]

内华达山峰在天边划过一道清晰的峰线。七月的烈日下山上干枯的黄草远看斑斑点点。这片干涸的土地除了漫山遍野的橄榄树,看不出得天独厚的地方。美国西部那片沙漠和山地大约因相似的景观,让早期西班牙殖民者看到故乡的影子才被称为内华达吧。

格拉那达在安达路西亚的群山中,离塞维娅只有三个小时的路,西班牙的征服者走了二百五十年。

十三世纪中期摩尔人从鼎盛走向衰落,在同北方的基督徒的战斗中开始节节败退,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领土越来越小,都城科尔多瓦和塞维娅相继陷落,1238年摩尔人退守安达路西亚东边的群山之间,其后二百五十年间“纳扎瑞”小朝廷偏安于格拉纳达,直到1492年彻底亡国。

格拉纳达火车站简朴得象个乡村小站。有两三个站台,没有检票口,下车出门穿过一个侯车室还没有明白过来就出站了。

这里很多建筑颇为典雅,有些皇城风韵。格兰维尔大街把它分成两部分,街一边整整齐齐是西方的对称,另一边曲折环绕有东方的亲切。山上的阿尔拜辛是格拉纳达古老的阿拉伯聚居区。白房子在山坡上一家连着一家,高墙深院,木窗木门紧锁。这个象迷宫一样的阿拉伯小镇,聚集了当年富甲安达路西亚的阿拉伯商人,而今这些巷子已改成了基督徒的名字,清真寺也做了教堂。这里很安静,很长的时间才偶尔遇到有人从窄窄的巷子另一头走过来,相互经过时都有些警惕。爬到圣尼古拉高台上,发现这里突然开阔,看见对面山上阿尔汗布拉宫的城堡,眼睛能触及的只是一段城墙加两三个炮楼。山下是重屋叠楼的城市。我们沿着石子路的小巷一路走下山去,小路边是阿尔拜辛和阿尔汗布拉宫所在两山之间的塔萝河,河不算宽,流着浅浅的清水,砖砌的?砬湃赐赋鼍?年的历史。

阿尔汗布拉宫所在山上两边看都很荒凉,七月的烈日照着焦灼的土地。然而当穿过一个石门后,两旁顿时绿树成荫,旁边还有汩汩的溪流,头顶几乎是参天大树。

我们的旅店在同一座山上,店家告诉我们,阿尔汗布拉宫就在对面。脑袋伸出窗户看了半天,除了一片树林外就是山。早晨沿着旅店前的一条小路往左走,五十米处就看到了树丛中排着两条长队,原来这宫殿藏在丛林中,可除了门外,仍然什么也看不见。一条队伍是给提前预订的游客,另外一条是临时购票。一群美国年轻人冲了过来,看到两条队伍的长龙,一个俨然有领导才能的姑娘在指挥:“两边都排着,哪边快就在哪边买”。这打法原来跟中国人没有两样?!还有一个西班牙老兄,我们到最前面绿线等待时,他旁若无人地从旁边就往售票窗口走去,手持警棍维持秩序的西班牙女士把他拦住,他开始高声纠缠甚至拉扯要往窗口挤,没有想到西班牙姐姐也很硬朗,向窗口示意不卖给他,我们进门后也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发生武装冲突。

进去是个森林,一条蜿蜒小道把我们带到一座桥,桥下是很深的壕沟。再往里走,一个叫麦地拉的小镇只剩残墙断壁。左边的城墙和炮楼修在悬崖边,山下是塔萝河,对面山上能看到阿尔拜辛。在这么险峻的地方修建皇宫,一边是绝壁,一边是鸿沟,可以看到摩尔人在丢失了塞维娅和科尔多瓦之后的心情和处境。

后花园中松柏满园,过一道门走进一个小巷,旁边都是阿拉伯风格的小店,顶头是摩尔人的防御城堡。旁边一个方方正正的查理五世巨大王宫,他在这里和摩尔人的建筑憋着劲一比高下。这座王宫就个头无疑是气势磅礴,只是有点突兀,和周围的环境建筑格格不入。

从查理五世的庞然大物前右转过去,就是纳扎瑞王朝的老皇宫。进门后,在大理石的雕花回廊里和绿树参天泉水叮咚的花园中,头晕目绚。摩尔人在这个荒山上按他们心中天堂的形象建造了这座宫殿。在这里,怎么能记得山外骄阳似火,千里之遥十字军还在虎视眈眈…….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

说的好象也是阿尔汗布拉宫的主人。那时的摩尔人,已无征伐扩张的勃勃野心,只求有一个安静的地方能过一些平和的日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已经有很多旅人介绍阿尔汗布拉宫,它的精巧也超越了我的描述能力。我只能辞不达意,语无伦次地咕哝。阿尔汗布拉宫的外表并不张扬,甚至还有些内敛,所有的精致和优雅都在建筑的细节之中。山上没有积雪,水应该是珍稀品。在阿尔汗布拉宫错落有致的房屋中,大理石的地面凿出一道窄窄浅浅的水槽,泉水从一个喷泉流到另一个喷泉,从一个庭院流到另一个庭院,再从一个花园流到另一个花园……..

阿尔汗布拉宫每一个墙面,都是成千上万精雕细刻的马赛克图案,和谐一致而无重复。124条近于细长而柔弱的大理石柱在回廊中支持着石狮苑,七百多年了,经过地震洪水,世上无数坚硬的堡垒都已倒塌在尘埃中了,而这些光滑细长的石柱还立在这里,毫发未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石狮苑南侧是一个宴会厅,大约三十平方米,中间一个圆圆的大理石盆冒着咕咕的泉水,旁边一根细长的石柱分出两个阿拉伯拱门,后面是客人坐的地方。天顶上可以看到一个十六角形的顶盖,侧面开了十六个小小的窗户,光线照在天顶的壁上。“天花乱坠” 大约是恰当的描述,完全几何对称的石钟乳从顶上垂下来。据传说,在摩尔人内部的冲突中,最后一个君王“包布提尔”在这里宴请显赫一时的贵族“阿本塞拉赫”时,处死了他的全家。我坐在这个小屋中,因华盛顿欧文记录的故事,忘记了周围嘈杂的游人。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在觥酬交错的宴会中,我几乎能看到这门后的刀光剑影,听到“包布提尔”在动刀之前一刻他身内沸腾的血液和沉重的呼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尔汗布拉宫是一个优雅的地方,每一个房屋的窗户向外望都能看到一个花园。在石狮苑的旁边的林达拉赫花园里,我们驻足很久。这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天井,中间两三棵参天大树,周围是修建整齐的灌木,灌木丛中是盛开的鲜花。天井中照例是一个泉水。周围是一个回廊,回廊中放着木椅。我在这里坐了很长的时间,清风拂过,听太太讲“三个摩尔公主”的故事,相象着她们在这个花园中长大的情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1492年,北方的基督徒兵临城下,摩尔王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包布提尔被放逐。据说2004年马德里车站爆炸后, “基地”组织曾发过一条短信,说是和西班牙结一笔旧帐,说的就是1492年格拉那达的陷落。其实,基督徒夺回西班牙,清真寺被改成了教堂;而在地中海的东边,穆斯林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教堂被改成了清真寺,帐应该算平了。

格拉那达的地名里都留有历史的遗痕,据说包布提尔被放逐后,他路过一岩石时驻马回首,泪流满面,那个地方从此被叫做“摩尔人的眼泪”。包布提尔的母亲对这个亡国之君说: “你表现不错,不能象个男人一样保卫它,却哭得象个女人。”这个小插曲后来传入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耳朵,“如果我是他的话,我宁肯让阿尔汗布拉宫成为我的坟墓,而不会在阿尔普哈拉的土地上失去自己的国家。” 很多人都乐于对一个失败者做英雄主义的布道,因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摩尔人则在安达卢西亚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达八百年之久。包布提尔被放逐后,他来到北非不知所终,多年后大批摩尔人被驱离西班牙,他们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中似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176年前一个从美国新大陆来的游客华盛顿 欧文也到这里寻找摩尔人的足迹,在当时被遗弃的阿尔汗布拉宫中住了几个月,这个美国外交官后来写下一段的文字:“他们在哪里?这个曾经一度强大帝国,其臣民被放逐在非洲原始部落从此消亡。尽管八个世纪里他们曾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在身后却没有留下一个独特的名字。除了被称为“入侵者”和“篡位者”,他们曾占领和继养的土地数个世纪来拒绝承认他们。残垣断壁是他们曾经强盛的所有见证。就如阿尔汗布拉宫,这个在基督教土地上的穆斯林建筑,西方哥德式建筑群中的东方宫殿,犹如一个精致的纪念碑,见证了一个勇敢、聪明而优雅的民族,他们曾经

征服过、

统治过,

然后消失了。”

我们离开格拉那达,坐在远去的火车上,看着阿尔汗布拉宫消失在视线尽头,这座宫殿是摩尔人留在这个世上的绝唱。我脑中浮现的是石狮芫里精致的回廊,小巧的花园,汩汩的清泉,耳边隐隐响起泰雷加的《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在大学时代成长的岁月里,这首吉他曲让我痴迷于那天际边传来的隐隐忧伤,却一直没有明白这音乐是写给谁的,写的是什么。此时,想起在摩尔人如日中天时代,中国一个同具才情的君王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好象是李煜给泰雷加的吉他曲提前填好的词。

(4)后 记

我的一个越南同学在读书的时候曾经很郑重地建议我不要用ORIENTAL来指人,说我们又不是地毯。她从小在美国长大,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是我不可以启及的。不过此后我对“东方”“西方”这类词却比较留心。

在读华盛顿欧文的旅行回忆和格拉那达历史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东方”的描述,豁然明白大多数欧美文献中所谓的“东方”在好几个世纪里,在大多数人脑子里的形象根本不是我们,而是地中海东边的阿拉伯世界,那时候这里可能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地球上还有个地方叫东亚,就象我们以前不知道中国以外还有国家一样。

地中海的沿岸是人类现阶段已知历史中很神奇的一块地方,五千多年中是西半球的舞台中心。先是古埃及,而后是以色列,希腊,罗马,而后是基督教,阿拉伯伊斯兰兴起,所谓的东方和西方仅仅一湖之隔。近两个千年中,这块土地上没有二三百年一次的王朝更迭,却有五六百年一次的大规模文明冲突。

几个世纪前的伊斯兰文明是一个今天无法想象的世界。

摩尔人治下的西班牙,无论犹太人还是基督徒都可以自由地保留自己的信仰,也就是多交一点税;穆古尔人治下的印度,大多数人是印度教徒,大家相安无事。此时的伊斯兰文明,对比任何其他的文明,他的胸襟是宽宏而开阔的。很多个世纪来,阿拉伯人都是一流的商人,先知穆罕默德就是一个生意人,直到今天,纽约顶尖投资银行的交易台上最杰出的交易员很多还是阿拉伯后裔。欧洲文艺复兴的奠基者,是从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译的古希腊罗马的经典中获得的启发。

十五世纪,中国的郑和带领巨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西班牙的哥伦布一艘小船找到了美洲。我常常想,怎么这么巧,一个东亚大陆国家和一个南欧半岛国家似乎约好了要成就一个大航海的时代?《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作者孟西斯认为哥伦布等人的航海地图是从中国人那里得来的。阿拉伯人的影响曾经东到中国的泉州,西至比立牛斯山下的平原,有着发达的海上贸易经验和航海技术,我没有证据,但相信更合理的猜测是中国的航海图可能是从阿拉伯手中获得的。这个中国穆斯林和西班牙雇的意大利人,在十五世纪的时候站在阿拉伯人肩上。

……..

这个取得如此高成就的文明,在惨痛的杀伐中却渐渐失去了光彩。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本是同根生”,《圣经新约》和《古兰经》只是同一个犹太旧约故事的不同注解:世界的末日,神派“弥赛亚”来到世间救赎人类。公元初的时候,基督徒说耶酥就是“弥赛亚”。公元六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说,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来救赎人类的先知。他们崇拜的是同一个神,不同的只是他们各自相信的使者。一两千年来这么近亲的兄弟却相煎甚急,相互迫害和杀戮,一代代人流离失所血泪斑斑。

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贝士兰小学血肉横飞的孩子,巴勒斯坦的人体炸弹,马德里清晨火车站奄奄一息的乘客,伦敦街头被炸开顶盖的巴士,纽约世贸大厦下埋葬的数千个平民…….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独特的画面,这些画面的背后透出的是穷途末路的挣扎和无可救药的悲观。

今天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绑架了这个文明和众多无辜的穆斯林,一部分极端分子的所为其实在左右一个文明的方向,就象很多国家的命运并非由无辜的沉默的大多数决定一样。一个曾经伟大的文明,一旦失去信心,不仅失去曾经风华绝代的优雅和宽容,也可能失去了百折不回的坚韧和勇气。

元宝推荐:马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