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西选之菜根谭---我的父亲 -- 夜如何其

共:💬2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西选之菜根谭---我的父亲

说明:本篇经菜兄许可,阿夜黏贴为一篇。我记得当时我们都还没改名,我还嘲笑过他文笔干涩。

------正文-------

我的父亲(前言)

从此,人生只剩归途!

新冠永远改变了这个世界, 包括我们自己。这一年,家里近亲远亲有4个过世,其中就有我的父亲。

2020年的冬至,我回山东给老爷子一起庆祝了八十大寿,老爷子看着身板还不错,人也很开心。年末,河北发生疫情,疫情高压下,各地宣传就地过年,教育厅要求出省要申请。和家人商量了下,就说这个春节不回山东了,没想到,这会成为我永远的遗憾。

父亲在2007年中风过一次,后期恢复还好;中风是脑梗,有部分血管堵了,所以每年都要定期注射疏通血管的药物。我选择海归回国的部分原因也是觉得老父亲还在,希望有事情的时候至少能赶得上。

大年二十七,姐姐去给父亲买了些年货,注意到老爷子面相有点不对劲,舌头有点伸长,流口水,赶紧去医院做了个CT,CT片子看着还好,医生说老年脑梗病人这种事情也常见,怀疑是陈年血管又堵了,给开了点口服药,服了之后症状明显减轻。因为正好是春节,医生就建议春节之后再来住院,把血管疏通下。春节过得还好,电话视频都感觉人还行,就是不怎么爱动。过完春节,初三父亲去住院,按照老脑梗治疗,人明显的症状减轻变好,在医院还尝试了些复健的设备。住了10天,正月十二,医生建议出院,说正常的复健可以再加自己做,按照医嘱,我在京东给老爷子买了一套5000多的复健设备。

十二的下午,姐姐把老爷子接回家,一切都好。

有些时候总是觉得人有些心灵感应,我一般晚上手机充电,手机会放静音,怕吵。正月十三,早上4点多人就警醒了,说不出的心慌。5点,书房的手机响了,拿起电话,看到是姐姐,我就心里发慌。我姐姐在医院给我电话,父亲凌晨脑出血,正在医院抢救。最早飞青岛的飞机是6:30,5:45我就到了机场。路上收到了姐姐发给我的CT片子,看完我就心凉了,脑出血占位,中线偏移。

不到9点赶到医院,看过父亲的CT片子,我又把片子给同行的专家交流之后,发现问题非常棘手。父亲之前住院期间一直用血管疏通药物治疗,前一天还使用了阿司匹林,凝血效果极差,CT明显显示的大出血,并且以他的年龄和身体,也无法支撑下来,抢救之后ICU坚持了一天,正月十四,父亲走了。我给他买的复健设备还在快递路上。

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的母亲在我大学时候去世,现在父亲也去世了。以前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感觉自己还有家,自己还是个孩子。父亲去世之后直到现在,这半年时间自己也活得浑浑噩噩,哪里才是我的家呢?

对着西西河这个树洞,写点东西,来纪念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前言续)

感谢河友的安慰,就不一一感谢了。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悲哀已经沉淀。父亲以前脑梗过,家里人也早有心理准备,悲痛是难免的,更深沉的是思考。毕竟,父母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

父亲正月十四去世,十六出殡,十八圆坟。正月十三青岛雨加雪,天气极差,出殡当天晴空丽日,圆坟的日子又是阴雨霏霏。山东风俗是说,圆坟要在新坟撒上芝麻,圆坟时下雨最好,雨打新坟,芝麻发芽就能节节高,保佑子孙。

五七,清明,百天,以后还有周年,三年,十年的上坟忌日,我们都会来拜祭。但是慢慢的,慢慢的,人走了,也就被世界遗忘了。我和姐姐们说起,等我们这一代人再走了,下一代人也许上坟这个风俗都没有了。这个事情已经在发生着,相邻胶州的高密已经要求,去世当天火化出殡都要一天完成,不许烧纸,只许带小白花。我们村偏僻,村里自己还有墓地,还可以要一块坟地。县城的很多人已经只把骨灰盒寄存在灵堂,去烧纸的时候无人认领的灵位多的是。

有人说过,什么时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死亡呢?当你被世界遗忘的时候。被世界遗忘是宿命,写点东西,希望记录下父亲的足迹。他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希望这个世界能记得他久一点。

我的父亲(一)

胶州是青岛的贫瘠地区,我的家乡这一片是胶州的贫瘠地区,在胶州的西南部,毗邻高密,丘陵地带,山不清,水不秀,地不灵,人也普普通通。祖宗十八代都在此生活,祖传贫农。村子不大,从古到今,一直没超过300户,算是方圆5里内的大村,迄今还有个驻村小学。村里地不多,人均土地1亩多,一半是水浇平地,一半是山田。爷爷奶奶在父母结婚前已经去世,我又是家里老小,家里的老事知道的就更少了,尽我所能,能写多少写多少吧。

父亲1941年出生,在家行二,上有个姐姐,下有个弟弟。爷爷是个私塾先生,30多岁得了肺痨,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奶奶小脚,脾气泼辣,解放前骑着毛驴走街串巷做生意,据说赚了很多钱,就是投资意识比较差。别人赚了钱都是盖房子,奶奶投资去给儿子们买地。没买几亩地,解放了。盖了房子的人没事,反正房子还是自己住。买了地的完蛋了,土改没收全部重新分配,竹篮打水一场空。好在家里成分还是被划分为贫农,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又是小脚,地里的活做不太来。有些年份,家里比较困难,1953年,父亲十三岁,小学毕业,参加了平度师范生招考。去考试的时候,下大雨,没有伞,借了一件烂掉一半的蓑衣。路上碰上了一个邻居,邻居嘲笑他说,穷得裤子都穿不起了,还想着考学吃皇粮。父亲很聪明,在胶州西南乡考了第一名,也是唯一被录取的,远近闻名。老家距离平度师范150里,步行来去,要走一天一夜。1956年,父亲16岁,正式毕业毕业成为一名公办教师。他教书44年,从来没离开本乡镇,最远离村8里地,本地学生无数,威望挺高,体罚学生从来没人敢管,因为回家诉苦,会被混合双打;经常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一辈都是他的学生。

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父亲参加了不少运动,三反五反,四清,扫盲等等,但是从来没听说他提起这些往事。我也是在收拾他的老照片时,看到了那些印着各种革命口号的老照片,看到了青涩的父亲,阳光向上。父亲偶尔会提起给老贫农扫盲的各种笑话,比如有个堂爷爷贴春联,把“肥猪拱门”的春联给贴到了热炕头。想想看,那也是他的青春。可是这些青春的故事,再也没人知道。

四清期间,家里曾经出过一件大事。本村经历了一次龙卷风袭击,正好经过我家,把老房子的屋顶掀掉了。父亲当时在外乡的四清工作队,叔叔步行了40多里去把他叫回家,收拾房子,还要借粮食。借的粮食据说到了70年之后才还上。

父亲参加了一些运动,但是胆子小,三反五反四清文革他都参加过。文革时听说是保皇派,后来县城要武斗,他就吓得跑回家了,很快结了婚,也就没了斗志,老老实实做他的老师。1967年,大哥出生,从此父亲也开始了他的中年。

哥哥出生了,但是叔叔年龄也不小了,一起生活几年之后。父母一起努力帮叔叔娶了媳妇,两家开始分家过日子。家长里短,妯娌打架那都是免不了,现在当事人就只剩下我叔叔一个,也就再没人讲起了。那些年,大家日子过得都不容易。

我的父亲(二)

我在家行小,前边有3个哥哥姐姐,我出生那年,父亲35岁,正是人到中年。家里孩子多,也没有老人可以搭把手,母亲从民办教师辞职,在家带孩子忙农活。很快大包干开始,家里分了5亩地,更是干不完的农活。父母一起努力,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家里盖了新房。

78年母亲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发现是乙肝晚期,已经非常严重。村里还有好几户都诊断出来,很多人家没钱治疗,几年之内大多去世了。母亲很沮丧,自己也几乎放弃了。父亲一直不放弃,当时他在外地教书,每天骑自行车来回跑,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给母亲看病,买各种好吃的给母亲补充营养。家里四个孩子,上没有老,下有一堆孩子,老婆又生了重病,回想起来,父亲的压力可能很少人知道。

85年,山东出了新政策,我们全家户口随父亲转成了城镇户口,母亲的重病养了几年也恢复了,家里随时过上了一段好日子。但是父亲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孩子逐渐的长大,一个个的接着升学,就业,结婚,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段牵挂;而每个孩子都要花钱,只能说,人到中年,怎么都不容易。

94年,我上大学,父亲的压力减轻了一点。但是很快96年,母亲乙肝复发,已经是肝癌晚期。做完手术母亲又生存了一年,97年的冬天,母亲走了,父亲一下子苍老了很多。

那年,父亲57岁。孩子都已经成年,老伴走了,他的后半生怎么办?母亲去世之后的那个寒假,我哪儿都没去,就在家陪着父亲。爷两个睡一个炕头,经常整宿整宿的聊天,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了。父亲很要强,那时候也很脆弱。具体内容不记得了,我那时候就劝父亲再找一个伴,否则的话,他后半辈子怎么办?子女再孝顺,再贴心,有些话也没法交流,并且不生活在一起,一个人有点头疼脑热怎么办?回想起来,父亲的中年就是为了家庭而奋斗,为了子女在吃苦受累。母亲去世之后,我当时跟父亲说,你这一辈子,对待家庭可以问心无愧,对孩子问心无愧。我希望他的后半生可以为自己活着。

我现在也是中年,回头再看看父亲的这段经历,更是唏嘘不已。

我的父亲(三)

人生走到现在,总是不时的就被悲观离世的思维影响,人生无常。 少年时母亲的重病,青年时母亲的去世对我的顾念都有很大的影响。父亲是我儿时的偶像。青年和中年时的观察对象,不再崇拜,但是越发觉得自己的性格思维处事方式都能看到父亲的影子。

母亲去世之后,父亲还没退休,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家的老房子里,非常孤独。不久之后,父亲和邻村一个丧偶的阿姨一起生活。哥哥姐姐对此非常反感,跟他大吵了一架,觉得母亲刚走了半年就这样,哥哥姐姐有点接受不了。我倒是一直很支持父亲,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总还得活人。他和这个阿姨一起在农村又生活了几年,直到退休。母亲去世之后,我也忙起来,忙着打工,忙着找工作,忙着生活,忙着忙。母亲去世之后,家也不再是家的感觉。男人之间交流本来就少,有了外人在,就更不会交流,回想起来,我一辈子和父亲深入交流也就是母亲去世后的那一个月。之前之后都再也没有过。

这个阿姨和父亲一起生活了4年,我对她没什么印象了。因为那时候就很少回家了,假期基本上也在打工,考托福,准备出国。这个阿姨也很命苦,和父亲一起生活了3年多就检查出了脑瘤,父亲把她的子女们召集起来,想一起联合给阿姨做手术。她的子女们都在农村,也没经济能力,也不想出钱,父亲还和人家大闹一场,也没多大办法。阿姨检查出脑瘤之后没几个月就去世了。父亲那时候已经退休,又单身了。

那时候我正忙着出国签证等一系列的事情,也很少和父亲交流,不知道父亲当时的心境如何。现在回头想想,人人都是这样,忙着生,忙着死。02年我出国留学,留学的事情一言难尽,学到了很多,经历了不少,也错过了很多。留学期间,外公去世了,家里人没通知我。05年的时候父亲又找了一个阿姨一起生活,这次老爷子找了个年龄小的阿姨,比他小18岁。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还是很多人反对,父亲还专门给我打电话寻求我的支持。我是一直支持父亲的。当时家里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觉得两人年龄差别太大,觉得阿姨只是看重钱。不管如何,他们两个还是正式领证开始独立生活。高阿姨和父亲一直生活了16年,陪他一直到去世。父亲在07年脑溢血,还好发现的早,去医院做了手术,有一些后遗症,手抖的厉害,但是恢复的还好,生活能自理,几年之后人也慢慢恢复了。

生活的进展总是比人的想象的要快。07年我博士毕业开始工作,08年自觉意气风发,事业兴旺,结果没几年接跌入谷底。10年哥哥喝大酒查出肝癌晚期,51检查出来,拖了半年,年底人就走了,44岁。高阿姨后来跟我们说过,父亲在夜里偷偷地哭过,说自己命苦,少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辈子就是受苦的命。人的一生,生老病死苦,谁又能不经历呢。

我的父亲(结尾)

10年哥哥的去世对我冲击很大。12年我海归了,刚刚海归回来那几年是一地鸡毛。工作跌入谷底,一事无成,婚姻走到了尽头。有几天很郁闷,去普陀山拜菩萨,发了个朋友圈。吓的我姐不断给我打电话,怕我要出家。前后折腾了3-4年,离婚这个事情才算处理利索。那阵子自己心灰意冷,也考虑过重新归海,但是考虑到老父在堂,实在下不了决心。生活总是比较想象的进展更快,碰到了现在的老婆,决定留在国内重新开始。定居买房再婚,生活就是这么一步步的走下来。

父亲步入了老年。父亲和高阿姨在一起生活之后,有不少艰难。四个子女的读书成家,我母亲的重病去世,把父亲一辈子的积蓄花的一分不剩。虽然我们兄弟姊妹都有份稳定的工作,也都是白手一家,一点点的过日子,虽然不啃老,但是也帮不了父亲太多。父亲工龄44年,退休时以小学高级教师兼校长退休,退休工资后期有8000多,后来他和高阿姨的生活主要也要靠这笔收入。高阿姨是农村户口,,他们在一起后的收入基本上都是放在高阿姨手里,父亲去世之后还有一笔抚恤金和殡葬费都给了高阿姨,也算让她老年有个保障。父亲和我商量过,给她补买了养老保险,16年开始高阿姨也有了退休金,一个月能有个1000多块钱。高阿姨也是离婚过,自己也有个儿子,跟我们相处的也很好。这些年她的衣服鞋帽过年的年货我们也基本包圆了,相处成亲人了。

11年的时候父亲在本地铁路局职工宿舍买了个小平房,2个大开间间隔成4个小间,有个小院子,小院子盖了厢房,厨房厕所,还带一块菜地,父亲的晚年基本就在这个房子里度过。那时候父亲身体还好,经常自己种菜种水果,父亲百日坟的时候恰逢麦收,他栽下杏树结了一批水杏,孩子们跟着饱了口福。回国之后,几乎每个春节我都回胶州陪他一起过年,一起守岁,包饺子。

父亲脑梗恢复之后,开始几年手抖的厉害,后来恢复的还挺好。73岁那年他很害怕,因为老话说73和84对老人是个坎,那一年他就不怎么照顾菜园子了,也不怎么出门。那年春节,跨年钟声敲过之后,他跟我们说,73这个坎总算过去了。17年的时候他自己起来上厕所,摔了一跤,不算严重,但是额头磕破了一点。给他买了拐杖和助行器,但是他自己从此之后就很害怕。从此就很少出门,平日也就在家看看电视,也不怎么活动。人啊,一旦不动,身体很快就会差下去。看到父亲的老年,我恍惚看了30年之后的自己。

人老了,观念会固化,也会更加的执拗。有人说,人老了就有两个特征:爱财怕死。我父亲不算爱财,但是怕死这一点也跑不了。孩子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我一年一般能回青岛4-6趟不等,除了春节能陪他的时间长一点,其他回去也就是一个周末而已。和父亲的交流也是一个大问题,父亲不爱说话,打电话基本上就三句:是谁?哦,我身体挺好的,别操心。你好好管好自己,没事挂了。想交流也无从谈起。

父亲很孤独,我们能感觉到他想交流,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交流。他给我们写信,但是写信的内容莫名其妙。比如说他曾经跟我写信,说他四十多岁时和XX老师曾经结仇,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这个xx老师,也不允许我们原谅这个xx老师。可是,这个老师已经去世快10年了。

父亲最后的几年时间,我们看着他日渐衰老却无能为力。上半年的时候,Anthony Hopkins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在国内上映,我去看了,很有触动。也许父亲的最后日子,也是被困在时间里,只是他的世界我们无法理解而已。这也是我的,也许是你的未来。

仅以此纪念我的父亲八十一岁的人生。

关键词(Tags): #西选 菜根谭 悼亡通宝推:西电鲁丁,桥上,rentg,菜根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