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文化扫盲(1):中庸 -- 语迟

共:💬5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汉文化扫盲(1):中庸

此贴改动较大。

  《三字经》说,

  中不偏

  庸不易

  “不偏”就要调整方向,就要变化,“中”即指变化。庸是“不易”,不变化,固定。而“中”这个变化,是根据“庸”这个不变化的东西来变化的。

  譬如开车就是活生生的“中庸之道”。公路弯弯曲曲,是固定不变的,是“庸”。司机把方向盘转来转去,保证汽车始终不偏离公路,这个“转来转去”的过程行为,就是“中庸”里的“中”。

  《说文解字注》云:中...别于偏之辞也。而“庸”呢?其来源于《易》的一句爻辞:

  先庚三日

  后庚三日

  以庚日为基准,前面三天,后面三天。以庚日为基准,就是在“用”这个庚日,所以“庸”的意思是“用庚”,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庸”,是个会意字。

  莫名其妙地不知道什么逻辑,后来中庸的“中”成了中间,折中主义。“庸”成了庸才没出息。人们一听“中庸”就觉得软绵绵,窝囊,这真错得稀罕。

  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儒学思想并不是孔子首创或者说最先发现的,而是上古时代的华夏民族普遍尊奉的哲学,100个人当中有90多个都明白,所以很少有人说他。到了孔子时代,人心不古大乱在即,就象老子说的,“乱象已萌”,这个哲学呈现出衰微的趋势,孔子于是才传承记述下来。司马迁说“仲尼厄而著《春秋》”,《春秋》在孔子时代有几个版本,孔子到底写没写《春秋》,有争论。孔子大部分的工作是编辑。现在可以确定的孔子自己的著述,我知道的,只有孔子语录集《论语》与《周易》的《传》文部分。

  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是三个圣人的合著。华夏民族的始祖伏曦,先画出图案,即卦象,卦的样子。到了西周文王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搞不懂图案的寓意,先前人们看到图案就能明白的。文王这才写了象辞,写几个字来解释这个图案什么意思,又给每个爻写了爻辞,解释卦中每一划,“——”,或者“- -”,这个爻在这里什么意思。飞龙在天,利涉大川,元亨,利贞,等等,这是文王之笔。到了孔子时代,人们连文王的意思也模糊起来,孔子只好又写了《传》文来解释。而现在,《周易》差不多成了天书。你看不懂就看不懂呗,不行,还得说几句难听话。这不好。所以传统哲学认为人越来越傻,有些退化论的意思。

  《易》云——孔子在《系辞传》中写道:

  ......

  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赫赫有名的“天道”的概念。这就是天道。中国正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中庸的思想,就是来源于这个天道。“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是说表面现象是骗人的。雷霆虽然震撼激荡,万物在打击之下才被鼓舞奋发。刮风下雨虽然不舒服,而万物却得以滋润。中国人教育子女,往往严厉苛刻,这就是运用天道的表现,这样来教育,孩子才能够成器。古语说“多难兴邦”,现在也有“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的话,我们中国能够延绵数千年不绝其嗣,就是因为我们遭遇了太多的苦难而又能够正确对待苦难。风雨雷霆,无不是天地父母的恩德。中国人不讲仇恨。一个人不遭受打击不会成熟,往往历尽苦难之后,才能拥有幸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所以风雨雷霆看着不好,其实却是好事。

  但是持续不断地,一再打击也是要出问题的,冰冷无情的家庭的孩子们往往有心理人格方面的障碍。所以同时要参照“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规律,严厉与温情二者不可缺一。宇宙中各种现象也是如此表现。黎明前的黑暗最黑,当你感到极其困难,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这时曙光马上就要出现。反而,当你志得意满,感受着无上幸福的时刻,不幸和灾难也正在降临。

  天道是阴阳的对立统一,四季是寒暑的对立统一,冬天是寒战胜了暑,取得了领导地位,夏天反之,春秋则是相持阶段。一年中天气总是冷(凉)几天热(暖)几天,春天在这样的冷暖交替中,暑热逐渐获得优势,秋天反之。这个规律,就是万事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

  所以中庸是什么?中庸就是变化,中是变化,时刻调整方向,使之不偏于庸,庸是固定,那么这个固定不变的庸又是什么呢?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个变化有个范围。夏天并不会热到100摄氏度。这个范围这个界限就是庸,它是固定的。所以古人解释“庸”为“平常”,为“可久行之道”,吃饭要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好太饱,不要出线,不喝酒可以,喝酒也可以但不要总是喝醉,这样才能长久,不会生病早S。所以孔子说“过尤不及”,什么都不要搞得过分。不及也是过分。譬如自满骄傲不对,而太谦虚了也讨厌,也是过分。民间传说夫妻情人不能处得太好,关系太好了,不舍得片刻分离,也要出事的。这么说也有道理的吧?所以凡事要有些缺陷才好,不能求全责备,这样才长久。曾国藩的书斋叫做“求缺阁”,良有以也。

  

  刘少奇曾说,治理国家就象开飞机,一会左一下,一会右一下。例如共产党要取得全国政权,这个阶段性目标在取得政权之前不会变,是固定的。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共产党的策略就要随时调整,一会妥协一会战斗,一会撤退一会进攻,不能僵化机械,这就是“中”,调整方向,走中道。拿哲学理论来说,哲学形而上的原理是庸,其界定的范围固定不变,执行哲学原理却是灵活变化的。《易·系辞上》云——子曰: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哲学写出来的文字,相比哲学形而上的原理总是有偏差的,并不能准确表达原理,有时执行哲学原理看起来似乎违背了哲学教条。但是必须这样,只有这样才是忠实于原理。所以要反对教条主义。譬如中共似乎变化无常,造反有理是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同样也是毛泽东思想,就是这个道理。

  中庸这个事情其实要说明白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件事一种现象都要依照这个规律发生、发展、消亡。聪明人总是在变化发生之前主动来做些什么,来顺应这个必然的变化,否则,就要被规律操纵着被动地变化,这样往往不舒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参透了这个思想,生死的问题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得道了。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我现在也不明白这句话的真意。所以这个贴只能泛泛而谈,算是抛砖引玉,引起诸位对这个规律的注意。

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