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摸秋”与“送秋” -- 爱莲

共:💬60 🌺1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摸秋”与“送秋”

中秋节快到了,想起一段旧事儿。

中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八月十五前,亲朋好友间以月饼相赠。到了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一边赏月,一边看花灯。许多地方还要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好不热闹。

在江浙地区,中秋之夜除了吃月饼、看花灯之外,在一些村镇还有“摸秋”的习俗。这一习俗始于何时难于考证。其做法是在中秋之夜,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儿借赏月之名,到邻居家的菜地里“摸”些瓜果。在经历了盛夏的劳累之后,通过“摸秋”在邻里之间增加一些乐趣。在平常,邻居家的瓜果是“摸”不得的。可在中秋之夜,唯有此夜,可以“摸。” 这“摸”和“被摸”在邻里间是有共识的,不像孔乙己的“读书人窃书不算偷,”那只是一厢情愿。

但凡种瓜的农户,在中秋节之前,是要把地里熟透的瓜果采下来,拿到集市上去卖掉的。但是,他们并不是把瓜地里所有的熟瓜都采掉,而是要在路口埂边那样的方便之处,留下一些与“摸秋”之人,等他们在中秋之夜来“摸”。到了八月十六早上起来,如果瓜地里的熟瓜被摸走了,则要张扬一番,让左邻右舍知道,有“摸秋”者光顾过了。张三说被摸去多少,李四说被摸去若干,如此这般。有瓜被人摸去,既光彩又高兴。如果地里没有任何动静,熟瓜还横在那里,那主人只好憋在肚子,郁闷一回。

有瓜的摸瓜,没有瓜的,则摸芋头、茄子、青豆之类的时鲜货。被摸的庄稼常常是被连根拔去,操作极其粗糙。这也难怪,深更半夜的,虽说是摸而不是偷,但必竟不像大白天在自家菜地里收获来得心安里得,无法精工细作。被摸去的,少则几棵,多则几十棵。主人见了,多是一笑了之。来年要多种、多留些瓜果,以免殃及其他。

被“摸”的程度,与主人家的人缘有关,这是一种以恶作剧方式表现出来的亲情。最为极端的,莫过于那些有妙龄少女但还未定亲的人家。闺女越漂亮,来摸的小伙子越多,地里被摸去的东西就越多。于是双亲心中有数,日后有媒婆上门说亲时,便可以大肆讨价还价一番。反之,家有待聘少女而无人上门“摸秋”,其女非丑即癞。

“摸秋”的小伙儿,多是单枪匹马的,独来独往。偶尔,也有兴趣相投的,在某户人家的地里碰上之后结伴而行。当然,也会有游手好闲者混杂其中,趁机捞一把。不过那实在是少之又少。已经成家立业的大老爷儿们,是绝对不会再出去“摸”的。哪怕家里揭不开锅,也不会在中秋之夜出去“摸。” 被人撞上了,那是要遭人笑话的。

这“摸秋”的习俗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文革期间,首当其冲遭了大殃,理所当然被取消掉了。但是,几百年的传统,并没有一下子就被彻彻底底地铲除掉。只是当“资本主义的尾巴”被一轮又一轮地割去之后,农民的自留地越来越小,地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好“摸”了。可“摸”习难改,于是就有了“新生事物。” 青年人在中秋之夜,由“摸”瓜改为“摸”人。

按照旧习惯,没有订亲的男女青年,即使相互中意,在平时也是忌讳肢体接触的。可在中秋节晚上是个例外,中意的少男少女在赏月时碰上了,难免要嘻戏追逐一番。少则拉拉手,多则周身摸遍。情深意切的,还要请月亮老人为证,山盟海誓一回。可往往是好的开端并非都有好的结局。这种月光下的乡村恋曲,多以悲剧而终,白“摸”的多。

订了亲的,在中秋之夜,那更是要非“摸”不可的。在农耕社会,四季中最紧张、繁忙的莫过于夏季高温酷暑下的抢收和抢种,俗称“双抢”。在“双抢”期间大家都忙,姑娘小伙儿很少见面,订了亲的也不例外。而中秋节则是“大忙”之后见面的极好机会。 是夜,毛脚女婿提了糯米酒、月饼之类去拜见未来的丈人、丈母娘。当然了, 最主要的还是要见见“寄养”在丈人家的心上人。晚上酒足饭饱后,两个年轻人到外面走一走,在月光下手拉着手,说些恩恩爱爱的话,顺便“摸”一“摸。”

媳妇已娶进家门的,那就不用出去“摸”了。但是,如果过了门的媳妇还没有怀孕,肚皮没有鼓起来,那说明没有“摸”出成效来,有人会上门来帮一把。帮这个忙叫“送秋”。

“送秋”是由远亲近邻中的好事者,有时是自己家中的尚未出门的大姑子,用一只空碗或空酒杯, 外加一根红筷子和一只新鲜的红茄子, 包在一块红绸布里。然后找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把这一包东西悄悄地丢到已经不太新的新娘子的床上。讲究一些的,要用水车的“车键子”来代替筷子。“车键子”是一根十来厘米长、拇指那么粗的精致小木棍。不言而愈,碗或酒杯代表的是女孩,而车键子、筷子和茄子则预示的是男孩。

“送秋”的目的是为还未生子(女)的新媳妇求个吉利,早生娃娃。儿也好,女也好,有比没有强。送秋要背着被送者悄悄地进行,东西既要藏到被子底下去,又不能让被送者在睡觉前发现,否则便不灵。当那被“送秋”的媳妇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床上有这么一个红布包,没亲眼见过的也听说过,知道是啥意思。于是红着脸,打开红绸子,把那已经瘪了的茄子拿出来,推醒呼呼大睡的男人。嘴里难免要骂一些诸如“像根瘪茄子,就知道死睡”之类的难听的话。男人被吵醒了,听了这话,哪有不羞愧的?于是加倍努力。

被这么一刺激,多半会有些成果。来年生个胖娃娃,全家皆大欢喜。“喜三”的时候,要给那位送秋的小男孩家送去一篮七七四十九只煮熟染红的红鸡蛋。做“送秋”这样的好事,特别是送成了的,是会被人记住一辈子的。

中秋节的“摸秋”和“送秋”习俗有异曲同功之妙,其实都是为了因应农时的需要。在农村,虽然一年四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以夏季最忙。特别是在“鱼米之乡”,夏天更为辛苦,常常是顾不上吃、顾不上睡。青年男女又都是劳动生产的生力军,每天披星星、戴月亮。整个夏季,所有的事都给“双抢”让位。虽然传宗接代之事很重要,但也无暇顾及,也是要给“双抢”让位的。即使是心有余的,力也不足。

有力气的,也没有条件。天热的时候,为了避暑,要在夜间干活儿。常常是夜里到“秧母”里起秧苗,早晨、上午插秧。而中午和下午天热的时候,把门板褪下来,搁在有过堂风的地方睡觉,醒来后傍晚再接着干活儿。整个夏季,最多也就是边干活儿边说说笑话,开开“口荤”而已。

立秋后,天气渐渐凉了下来。秋高气爽,农活儿虽然还是天天有,但远没有“双抢”那么忙。夜夜都在屋里的床上睡,此时便是怀孕的极好时机。要是怀上了,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里,活儿也不多, 便于“安胎”。整个一个冬天都是“农闲”的季节,对行动不便的孕妇十分有利。

“摸秋”和“送秋”都是旧习俗,如今不兴这一套了。即使是在农村,年轻人也是随时都可以“摸,”不必等到中秋节。在过去的农耕社会,人们年年“摸秋,”岁岁“送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劳作、繁衍和生息。谱写的是来无影、去无踪的乡村文化。这种文化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样高雅、被千人传、万人咏;甚至没有多少文字纪载,不被外界所了解。无庸置疑,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Tags): #中秋节#爱莲生活#摸秋#送秋元宝推荐:水风,铁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