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开办海外华人学校的可行性?-回复必花! -- 端娘

共:💬58 🌺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也是我一直关心的一个问题。

      目前海外中文学校不少,但多数是业余时间补习中文的,全日制的中文学校在西方国家至少目前我还没听说过,(这里不涉及成人教育)。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语言文字文化传统习惯等等方面有相近之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影响下,在日本有全日制中文学校出现并不出奇。但在欧美,即使华人众多,但若要办一所全日制的华人学校或者幼儿园,我觉得所受的限制仍然是非常多的。

      如你所说,外国人的孩子在中国,他们去自己的母语学校,多数目的是为了日后回国在教育上有连贯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我不太清楚国内是如何审批和检查这些学校的。但在国外,哪怕是办幼儿园,都有相当严格的标准。除了硬件咱们这里暂略过不谈以外,软件上,一般都会有类似于education review office之类的相关部门来检查是否符合教育体系的要求。各国都有自己不同的但确定的教学大纲。作为业余补习的学校,一般不大会被列入这种教学大纲的要求里面。但只要是全日制的学校,就会涉及政府教育部门的管理要求。而办一所华人学校,所学所授必然都不可能是本地的教学大纲要求。那么,这里又涉及到几个问题。

      第一,办海外全日制华人学校的目的是什么?(肯定不会仅仅是为了学中文)

      第二,有关教学的课程和内容的设定,它们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第三,华人学生未来的出路是什么?

      在我的幼儿园,几年里前后遇到过不少中国家长,从他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包括他们的还有他们的朋友的),很多人都表示还是希望孩子能掌握中文,但同时,绝大部分都是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在当地学校里能如鱼得水,越快越好。有小部分家长曾表示想把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期间送回国学习一段时间,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写。有极个别认为可以念一下初中。但几乎没有已经定居在此的表示愿意他们的孩子高中毕业了再回来。这也就是说,如果在海外设立全日制华人学校,在我所接触的家长群和朋友圈中,市场不会很大。因为这的确涉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打算定居此地,那么融入本地社会不得不是首要选择。再往简单里说,比如,全日制华人学校的学生如何参加当地考试?如何升学?

      如果不是办全日制的华人学校,那问题就简单得多了。

      另,当地政府是否支持,还是满需要考量一下的,这里还涉及一个政府资金funding的问题。大多数西方国家,即使私校,也都会竭尽全力向政府申请教育类的补贴资金。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林连玉,象马来西亚那样的华人教育程度,在全世界都难再找出第二个国家出来。

      • 家园 花!

        非老师问得很专业了,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回答全面。说一点想法。

        目的,如非老师所说,定居的华人父母,更多地希望孩子融入当地社会,从语言到文化。我可以体会这种心情,自己的孩子被视为异类的滋味不好受。

        假如将目的设定为于国内教育衔接,那么恐怕就是面向一些比如并非永住身份的家庭,数年后会回国继续接受教育,愿意孩子在国外期间的教育有延续性。

        在另一种情况下,例如大熊所说的马来西亚华校的情况,是在当地教育体系内,建立相对偏重中文的双语学校。这样的学校,相对于前面那种情况,更能与当地教育体系融合,学生也像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按照正常途径升学。

        课程等的设定,太专业太具体了,我说不好。但是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中文教育(中文授课)都应该是占有较大比例的。

        非老师既然已经有过类似的思考,如能继续深入考察,一定比我这望空虚谈有益的多。

        • 花!
          家园 新加坡就是所谓的双语教育

          小学课程大部分以英语授课和考试,除了两门--母语课和好公民(类似德育课),到了中学就只剩下母语课,其它必修课全部英文了,高中(初级学院)有些提供高级华语、中华文学、中国通识等等,不过只是选修课。

      • 家园 呵呵,一并回复下面的帖子

        一看到端娘的帖子马上就想要回复,一方面从大马华文独立中学出来,对中文教育有一点关心,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前一阵子定远兄的帖子里面一些跟帖谈到海外华裔子女对中国和中华文化认同的问题。

        单纯的中文学校根本就是很难生存的。大马的华文独立中学是以相对国立中学较高的素质、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传承才得以生存。就算如此,仍然重视英语和马来语(却也是贪多嚼不烂……),毕竟英语仍是世界强势语言,世界级的高等学府也都在欧美。所以双语教育体系是一条出路。

        如我前面的帖子所说,要办校的话,应着眼于立足海外,胸怀祖国。培养的应该是以身为华人子弟为荣,将来在各领域为世界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孩子。

        要吸引海外华人的孩子报读,必须有高素质的课程和师资。关于课程的标准和内容,可以参考IB国际文凭,只是不知现在是否有中文标准。IB国际文凭一般受许多国家和顶尖学府承认,毕业后出路不是问题。如果IB没有中文,就自己出一个吧,大马华文高中文凭都闯出去了,中国这么多人才,怎么可能出不来一个受世界认可的标准?只是需要时间罢了。

        是否受到当地社会的重视,这要看办校的对象,定位要明确,就是认可及喜爱中华文化并要保留中华文化养分的海外华裔。

        可是,这样一个高素质的学校,硬件设备、师资等都得上去,我前面举的例子,一年上万美元的学校,是精英学校了,只有有钱的贵族孩子上的起。降低标准的话,抵消得了当地学校的竞争吗?

        我不知其他地方的情况,在新加坡,有明确规定,国际学校不能录取超过一定百分比(10%?20%?)的本地学生,这是为了保证本地孩子能够在自己国家教育体系下培养国家认同。如果其他国家有类似的规定的话,入籍的孩子会有麻烦……

        唉,越说越糊涂了……好像真的很难……

        另外,您也熟悉大马华教和林连玉先生?

    • 家园 好建议,乐见其成,这里是一些想法

      在海外办这中文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如您所说,美国、德国、日本等的国际学校都是为了让在国外工作的父母放心,他们的孩子回国后教育有连贯性。我认识的中国朋友,一般上都是能出国就不打算让孩子回国读书。好像都是在比较后更认可国外的教育素质。如果是为了衔接教育,这个学校会没人来而亏大本吧?

      我知道一些(不肯定是不是全部……)美国的中文学校,也就是让孩子每周一天上中文课,接触一些中文不忘本。新加坡倒是有一所中国私人办(?)的国际学校,也有中文课,但大部分都是英语的IB课程。

      所以这个中文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呢?马来西亚华人办中文教育超过一百年了,目的是让海外的子弟能知道自己的根、自己的文化,已经有从幼儿园到大专的完整体系,学院准备申请升格成为大学(当然素质比不上中国的一流甚至一般学府)。早期大马的华人可能还有回去中国的意思,但现在都在海外扎根了。这个中文教育体系完全是与大马国家教育系统平行的。又因为大马华文独立中学毕业生不能上国家的大学,所以高中阶段学校都会特别注重学生的英语以便到英美澳纽新加坡升学。这可能可以成为一个参考。

      如果要办的话,这或许是所独立于现居住国教育系统的学校。以中文授课的同时不忽略英语,毕竟没有多少人是要回中国上大学的。在保留中国教育的优点(如数理科目的基础等)同时吸取海外教育的长处,争取在知识面和独立人格的培养。这应该会是一个双语教育体系,如此才能在中国和外国间游走自如。但是,在英美澳纽的话,周围已经是英语环境了,可能在孩子早期(如幼儿园和小学)应该与父母合作,在学校与家庭两方面下手,特别着重在母语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我的看法是八个字,立足海外,胸怀祖国。不然没必要办这个学校吧?

      更要强调的一点是高素质,不然如前所述,本身是知识分子的父母是不会牺牲孩子教育送来这学校的。但是,所谓高素质也会有所牺牲,因为缺少中文大环境,绝大多数的孩子的文化熏陶是比不上国内的孩子的,就算是大马的华人也是一样,就算有特出的例子也会是极少数。(插一句,有些中国人对新加坡华人期望太高,是个脱离现实的误会了)

      我在新加坡的经验,一个国家如果大力吸引外来人才或移民,在政策上对国际学校会有优待的。毕竟要吸引的所谓人才或高素质的移民也会更注重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些人如果没有好的国际学校根本不愿出国。在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大公司甚至可以用数万美元预定几年后的名额给雇员的孩子。

      我不敢肯定如汉语办要资助的话,外国政府有什么看法。但我想国家也不能资助太多。据我所知,在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学费便宜的一季也要数千美元,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代价。在大马,华文独立中学的学费数倍于国立中学,当地华社每年还要为学校的经费和学生的奖助学金筹款。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政府能付出多少?羊毛出在羊身上,有能力的朋友,愿意为了中文的高素质教育付出这个代价吗?

      • 家园 花谢!

        我的一点模糊考虑,引来大熊的具体介绍、客观分析,正所谓抛砖引玉。呵呵!

        楼上非老师也提到,定居海外的中国家庭,还是更多地希望孩子融入当地;我也看了楼下介绍的横滨的全日制华校的网页,所以,双语教学恐怕是兴办海外华校的可行出路。

      • 家园 新加坡有中国私人办(?)的国际学校?

        新加坡倒是有一所中国私人办(?)的国际学校,也有中文课,但大部分都是英语的BI课程。

        在哪里啊?

        • 家园 汉合国际啊,就在武吉知马路

          印象里是私办的,但不肯定所以放了个(?)

          • 家园 呃...那种学校

            大概为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来的孩子提供过渡课程,以考取本地或国际承认的中学文凭吧?好像与楼主说的不是一回事。比较正式的还有华侨中学的国际学校,有许多国内大款的孩子就读,课程与新加坡本地的学校差不多,会考靠剑桥的O Level 和A Level。

      • 家园 想到一起去了

        我回复完帖子,才看到你的帖子,看到你的第一句话,就觉得,哈。

        双语教育体系是很好的想法,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能够双语教学的老师,那绝对是需要高新聘请的,因为,实在不多。现在海外的中文学校里也有补习数理化学科的老师,双语的多数来自港台或东南亚,他们都是兼职。

        至于以华文为主的国际学校,想要受到当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和优待的话,恐怕更要寄希望于中国的国力真正强大的时候了。

    • 家园 学习的革命

      记得有个做庄的。。呵呵

      做啦本《学习的革命》到处卖

      呵呵。。

      虽是笑话。。不过。。这个书有参考价值

      再一个。。那个南老先生的洋弟子。。搞啦个《第五项修炼》

      呵呵

      这些东西。。。我觉的。。有它的价值。。

      不过呵。。对孩子来说。。

      。。。有点不值得

      我呢。。。觉的。。可以开个课。。

      这个人学过。。很多的东西

      就是和孩子聊天。。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也可以讲叫脑力激荡

      鄙人不才。。教这个课还是可以的

    • 家园 在横滨中华街那有一家 很有名气

      韩国人,日本人都争着把孩子送到那里去学习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