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炸药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人(工作都是在中国作出的) -- 黄河故人

共:💬38 🌺2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据说今年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有戏
    • 家园 汤飞凡的事情应该河里的老人都知道!

      当年京虎子在河里的连载文章写的让人既激动又伤感,真的是一个国宝呀!

      可惜现在京虎子也不怎么来河里了,那也是河里的国宝呀!

      • 家园 汤飞凡的事情以前看过

        现在不光是京虎子不来了,不来的太多了,看看每天的帖子,像以前那样吸引眼球、凝聚人心的太少了,以前大家都彬彬有礼的,现在呢?过几天就有一架,还不算那些在跟帖里吵架的。

        真的很怀念以前的那些老人,好些现在新来的人包括已经或正在申请认证的,都不是跟原来的西西河一条道上的。

        • 家园 京虎子有自己的自留地了

          吵架也没什么不好。有人要来占领舆论阵地,奉陪就是了。人一多了,不吵不正常。

        • 家园 "牢骚太盛防肠断"——我也来两句

          [QUOTE]都不是跟原来的西西河一条道上的。/QUOTE]

          ——这句话说得好,不是很四平八稳十全周到,但是对极了

          其实我想这不光是西西河一个网站的现象,而是整个华人世界(其实还是以中国人为主)互联网的普遍发展规律:在互联网初期(西西河大概是06年以前)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后来较高,所以看起来跟后来的东西相比高雅不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批“格调太高雅”的网站倒下去了,西西河能够生存到现在除了很多人的不离不弃之外也还因为它接受了很多不那么“高雅”的东西——也因此,很多人都有了上面的感叹

          这个现象也在一些论文里有反映:03年福建师范大学发表一篇论文,主要的论调是说互联网会导致贫富差距在知识和信息层面上的扩大因此国家应及早预防;但到了06年,北大信息学院(?)副院长发表的论文就完全没有提到这点,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互联网信息泛滥化低俗化等不良影响的方向上了

          废话说了不少,其实就是希望大家别老长吁短叹的了:03年铁手初创西西河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我们大家会是这个样子

          支持西河

          • 家园 Good point

            不只是西西河,甚至不只是 Forum 这种形式。从早期的新闻组,到 Mud 游戏,到 Blog,很多互联网上的文化社区形式有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个话题认真挖起来就深了,绝对是论文的好题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