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军垦与西方的商征 -- 唵啊吽

共:💬92 🌺4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看呢赶紧推宝,毕竟,认证如此挨骂的我,想必离被封不远了

      尊敬的 唵啊吽 先生:

      您好,俺是您的铁杆粉丝,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让您的光芒照遍河底,请批准俺的认证。

      非常感谢。

      此致

      那个敬礼!

      临文不胜恐惧 毛发战栗 涕泪俱下 汗不敢出

      云云 云云 云云 云云

      云云云云云云云云

      云云云云云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以下观点表示异议

      “《国富论》是重商的经济学,认为财富来源于贸易。”——我对斯密著作的印象是,斯密主张在农业和工业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发展商业促进流通,才能实现更多的财富。

      • 家园 很对。财富来源于生产,贸易只是促进生产财富,不能产生财富

        贸易促进生产的分工明细,社会生产分工越细,生产效率越高。社会总财富越多,越丰富。贸易同时促进了消费的丰富多样。生产是基础,商业是辅助。不能说商业这个盐的作用大,而说正盘菜的的财富都是盐的功劳。那只吃盐试试?或者去掉农业、工业,只商业试试。

    • 家园 在中国的北患面前,军垦可以保命,商征可以致富。命更重要。

      在中国的北患面前,军垦可以保命,商征可以致富。不同选择不同结果。

      贸易可以发家致富,但北方的威胁没有解决的话,会丢命的。所以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选择保命。

      古中国要想发展贸易又要保命,只能发展北方的贸易。也就是古丝绸之路。汉唐也是这么做的。但后来的丝绸贸易之路被波斯切断,失去贸易的唐朝也就不再富足。加上维护贸易的军队的粮饷的缺失,终有安史之乱,慢慢唐朝崩溃。到宋代时期,开辟海上贸易线路,促成了宋朝的富足。宋朝的富足来自于沿海的海上贸易线路,造成对北方的投入不足,终止丢命。帝国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元朝本来可以恢复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但短暂的帝国命运使它成为黄粱一梦。直接的后果是后来的明朝面对元朝蒙古的保留势力,根本无力恢复丝绸之路。且还要面对北方的重大威胁,回到保命还是致富的选择上去。明朝曾做过两步走的战略,郑和下西洋是重大尝试,但帝国的资源有限。最后朱棣选择保命,迁都北京,停止海上贸易(国家级的停止,民间的还是有的,但没有了国家兵力的保护等),一生征伐,马革裹尸,成就了明朝的长治久安。但明朝的天平慢慢的向致富倾斜、向沿海倾斜、向海上贸易倾斜。导致了更多的资源倾向这里:为增加丝绸销量,大量农田改为种桑,直接造成粮食的缺失;为维护贸易路线,大量的资源兵力投入维护海上贸易路线,最终导致北方的空虚,造成满清的入侵。

      军垦和商征分别代表的是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帝国是农业文明还是商业文明,不是人能决定的。针对中国一直面临北患的情况,农业文明可以保命,商业文明可以致富。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宋朝选择了商业文明,使其成为历史上最富足但最孱弱的朝代。

      • 家园 逻辑很清晰,事实好像不是这样的吧

        安史之乱不是什么粮饷缺失吧,安史之乱起点的北京地区和丝绸之路不太搭边吧,即使说安史之乱是粟特胡人为主的动乱,也不能说是粮饷缺失。

        明朝亡国倒是和粮饷有关

        • 家园 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已经被阿拉伯军队大败。乃时缺兵、缺粮

          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已经被阿拉伯军队大败。唐朝和阿拉伯的大战,是唐朝衰败的开始。发生的战役是怛逻斯战役,西方人叫做 The Battle of Talas. 失败之后的唐朝没有修生养息,而是不断的再筹集资源,最后导致安禄山被迫逼反的。国家虚弱,又不断压榨获取资源,是个有实力的人物都知道该怎么做。

          • 家园 怛逻斯战役对唐朝来说只是输掉一场中等战役,根本没有伤筋动

            怛逻斯战役对唐朝来说只是输掉一场中等战役,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所谓“失败之后的唐朝没有修生养息,而是不断的再筹集资源”——事实上当时吐蕃方向才是唐朝战争的主要战场。

            而“安禄山被迫逼反”与“不断的再筹集资源”也没有什么联系,况且“安禄山被迫逼反”这种说法本身就很牵强。

          • 家园 您是平行空间来的?
          • 家园 建议再看看唐史

            安禄山被逼反本身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

            安禄山最终反和杨国忠的相逼是诱因。唐玄宗给于其过大的地盘与权力是根本原因,手上握着唐朝精锐的一半以上,不反也会被拿下。

            谈罗斯之战对于唐朝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唐头大的是吐蕃,谈罗斯之战也就是近代有人追思古人功绩,拿出来说事。在唐乃至明清就没有什么人关心过这个事情。

            网上传的唐朝的王某某横扫印度也是一样。

            在当时及以后人的记述中都不是大事情。

            • 家园 西域通,胡人是敢于冒险的马上商人.贸易不通,胡人是马贼

              安禄山所属的胡民依附中原,是因为作为中间商得利.贸易不通,上马就变成 掠夺

              这是中原和胡商的根本矛盾,西域通,安禄山们是敬仰中原的胡人守护神.贸易不通,安禄山是眼馋中原的胡寇争先锋.

            • 家园 历史是客观的,唐乃至明清没人关心,后人没有记述,就推出不

              是大事情,有点太唯书本主义了。研究历史如果只唯古人想法,关注历朝皇家写的记述文字,可能会让自己的思想面很窄。人做不到完全客观,各种各样的原因制约他在记述中必须添加人的主观意志,尽信书不如无书。

              • 家园 不是唯书本,而是唯实

                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说当代人难免将自己代入历史,毕竟历史留下的仅仅是记述者的笔触。当代人要完全还原历史是不可能的,必然要用自己的经历代入。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当代人的观点,古人不一定有。以今人之事推古人是有问题的。

                中国是最重视修史的国家,历史记载的当然是当事人认为重要的,也许我们现在觉得不重要。比如在史书中,有很多关于祥瑞之类的记载。当时人家觉得重要就记了。

                唐阿之战在整个古代都不是重要的记载,甚至不如史记所载的李广利征大宛之战。两战对中原的影响不同。唐阿之战,唐根本没有伤了元气,那场战役更多的是高仙芝个人的攻略与荣誉。

                应该说安史之乱伤了唐的元气,使得唐在之后没有力量经营西域,而不是倒果为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