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民工荒说起(上) -- 月色溶溶

共:💬283 🌺1578 🌵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长期民工荒,说明经济增长超过了潜在增长率。
      • 家园 该工人讲条件的年代到了!

        总是资方要价,自然越来越恶毒,现在开始有谈条件的可能了!

      • 家园 民工荒和工资对比

        企业是工人荒,不只是民工荒,技工荒得更厉害。

        但这个荒是有条件的荒,虽然现在动辄说工人工资三千四千的,但是那是加班累出来的,现在都是80、90后是农村外出劳务主力,从小生活就比上一代好多了,一年四季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给资本家打工受剥削,这和在学校里学到的社会主义精神相违背。人也是要享受生活的,赚的钱够自己花就好。

        如果不看加班工资,珠三角长三角各个工厂的工资都和政府的最低工资差不多,一个月1000块在沿海能干啥?现在内地的普通工作岗位也都是1000块起步了(营业员、服务员、普通工人等),技工特别是铁公基拉动的企业工人都是3000起,而且还有各种奖金(上个月年终一发,公司里工人超八千的比比皆是)

        再看人民币的相对购买力,在内地,衣食住行的花费去年上涨不少,但与沿海相比,大概也就是60%~80%的水平,再加上离家近,亲戚朋友有照应,现在不想到沿海打工是正常的,不要说工人,现在小白领都在大量回流,三、四千的工资应对那么高的房价,何苦在沿海苦苦煎熬。

        沿海这些依靠低工资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该考虑转型了

      • 家园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当然,民工工资提高,议价能力增强,就业增加,都是好事。但是,这说明的是从金字塔形社会开始转型,能不能转成枣核形,还很难讲。

        按网上查到的,官方媒体公布的统计局数字(2005和2000年数字来自统计局公报),2010年的名义GDP已经是2005年的2倍多了(397983亿:183868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19109:10493,农村人均纯收入5919:3255。这里面2010年的GDP是初步数字,05年GDP是核算后数字。GDP为2.16倍,人均收入都为1.82倍。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130756万人,2010年数字还没有,2009年是133474万人。所以2010年人口数估计比2005年只增加3%。再往前,2010年GDP是2000年的4.45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倍,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6倍。

        中国统计的GDP按各行业增加值算,增加值里面包括收入,又都是统计局的数字,所以相关性还是比较强的。那么就是说,收入占GDP比例下降了。收入增速与GDP增速之差还挺大。

        如果持续这样下去就有点问题了。首先这说明中国劳动力供给还是很大,仍然是就业压力大的形势。

        这届政府是着力提升了底层人民的收入。尤其是农村,效果很明显,00年到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5年到10年就拉平了。而且还有很多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但是,如果GDP增速还一直快于收入增速的话,会出现虽然实际收入增加,但是金字塔底变宽的趋势。即低收入人口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多,虽然现在的低收入比过去的低收入要高很多,也就是底层人口收入增加,但次底层没有增加。也就是忙总去年写的文章,【讨论】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article/2747715

        忙总这篇文章写的主要是现象,里面分析不多。有些话我是同意的,比如

        但由于2008年实施的投资计划大多投向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拉动就业的效果很小。

        我一直是非常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拉动就业的效果很小。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中国现在的技术也相当出色,运营效率也很高。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用的人不多,工期又短。比如京沪高铁,比较高的时期全线只用工10多万人,工期2年半,投资2200多亿。当然可以说他拉动了多少机械,设备,建材行业的就业。不过把那些东西的产量折成工时算,还是没有多少就业。比如京沪高铁用了500多万吨钢,宝钢年产量快4000万吨,职工人数6万多人。所以京沪高铁用的钢相当于几千人一年的工作量。

        所以忙总说

        所以首要任务是要调整投资结构,也即以创造就业为投资第一要务。

        我觉得也是对的。

        当然我不觉得基建投资大。我一直这个观点,就跟农产品比。2009年的产量:

        粮食产量53082万吨

        棉花产量640万吨

        油料产量3100万吨

        糖料产量12200万吨

        烤烟产量280万吨

        茶叶产量135万吨

        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

        牛奶产量3518万吨

        禽蛋产量2741万吨

        水产品产量5120万吨

        上面这些里面还没有酒和蔬菜。这些东西按最终消费计(在GDP里面投资和消费是并列的),比基建投资大多了。比如,2010年全国卷烟销售额比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还大。如果一家人1年置办大件的投资比吃吃喝喝还少很多,那不能算投资很大吧?

        房地产投资那个数字也不算大,4万多亿,1年给全国每人投资了1.x平方米?还是连工商业都算上了,听起来就让人泄气阿。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觉得主要说明中国的发展程度还是低。但是民工荒已经来了,不是一年两年了,而且有越来越厉害的趋势。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已经有几轮了。最早战前的欧美的不算,四小龙和日本也就干了2,30年。到中国这里,往多了算,现在也就20年,似乎拐点就要来了,中国还有这么多人口。不是说中国也要往外转,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盈利能力已经要不行了。

        也就是说,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既要增加就业,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这个收入是要相对于物价增加。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听起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面对的是个全方位的问题。民工荒倒逼产业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很大的不可替代性,服务业那些就不用说了,工业的部分也很难,否则前几轮那些国家和地区就找到替代的办法了。

        我想产业升级不能说这买卖我就不干了,这是不现实的。而且,劳动密集型产业绝大多数都是产业链中的一环,如果提高整条产业链的效率,还是可以解决一定问题的。主要的还是要发展生产力,同时也要解决分配问题。发展生产力虽然是主要要素,不过似乎自然发展的动力还是比较大的,分配的制度问题不确定性就大了。这个分配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已经过了靠福利(包括免农业税和农业补贴等)和社保之类起作用的阶段了。关键应该是资本分配了,这个当然不是直接把钱分了,而是金融服务阿,市场开放啊,公平竞争阿,融资成本阿这些,当然还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要不都是空文。

        目前大干基建我觉得还是对的,归根结底这是首先升级了的产业(相对发达国家,投资少,性能高,产量大,而且不是靠低人力成本。还有什么产业能做到这一点?),又是提供稀缺产品。基础设施决定着基本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的丰富程度,是发展一切生产力的基础。所以当前投资基建是很合适的。具体项目当然要规划好。我觉得基本没有超前一说,要在中国当前发展程度,土地人口资源条件下解决既增加就业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只有使用神器级别的玩艺才行,而且要尽早弄好。当然,价格也要合适。比如,能不能发国债把所有收费公路剩余资产给置换了,然后都取消收费。现在中国的国债水平还是很低的。铁路投资里面从铁道部1/4,地方政府1/4,贷款1/2改为铁道部1/4,地方政府1/4,中央1/4,优惠长期贷款1/4。中央出1/4并不过分,因为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要交国税(当然也交地税,不过地方政府出钱了阿),这也好大一笔,运营以后也交税。这税先不收一段时间总可以吧?然后把高铁价格降20%,普铁价格涨20%。优惠长期贷款,给国外建基础设施都有,怎么给自己建倒没有了呢?当然这些就是我个人随便一想。

        不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城市大建新城我觉得是两回事。这两样东西投入产出比不同。

        总之,民工荒确实是好现象,说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不过在这个阶段要继续前进,面对的是更加困难的问题。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坚持做下去,要能尽可能地提高非劳动密集环节的效率。

        通宝推:问天,常识主义者,
        • 家园 也许概括来说就是这次的民工荒不是主动的行为

          不是政府认识到了产业升级的重要性,而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在所有人的想法外就来了。所以如何引导产业升级,并且布置有层级的产业链,降低流通领域的成本,鼓励大型制造业在西部建立分企业,沿海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这样也许可行。

          可是如果没有这么做呢,企业经营环境继续恶化的话,那么就是破产的结局了。

        • 家园 基建拉动就业效果很大

          主要要看基建指的是什么。我觉得现在民工荒很大程度上就是基建搞出来的。从太上开始,然后是今上,在农村搞“村村通”工程,通电、通路、通电话,搞高等级公里和高速公里,搞铁路,基建并不仅仅是钢材加水泥就完了,很多工作需要劳力去干,很大成本是在人工上。这些基建工程用人工量非常非常大,所以基建本身就直接带动大量的民工就业。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在自己本乡本土就能找到基建的工作。TG在农村的基建持续了十多年了,投入数以万亿计的资金(大概是吧?)。这些民工有了收入后再盖房消费等,又需要有人做工。

          现在修路的高潮差不多结束了,这不TG的水利项目又接上了。而青壮年劳工的数量和质量却在下降,所以用工荒只会越来越厉害。别看现在招工难只影响工厂,很快就会影响到服务业和各行各业了。资本家和城里人的好日子怕是要告一段路了。

          • 家园 我指的是那些大项目

            不是人力为主的农村小工程。

            • 家园 正说农村的工程,这里就出现一个例子

              外链出处

              陕西启动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 10年涉及280万人

              按照总体规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投资共需1109.4亿元,主要包括移民建设投资77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0.9亿元、公共服务及其他投资159.4亿元,自主拆迁投资12.1亿元,以及24.8亿元的土地整治投资。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的资金则需要近50亿元。陕西将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

              在三个地级市一共投1000亿!这笔钱分几年投下去,至少在东部是看不到这三个地区出来打工的人了。

            • 家园 大工程的土石方工作很耗人力

              很多土石方工作是不能机械化的。这方面才是用工的大头。

            • 家园 村村通整体工程可不小啊

              最近十几年来,所有省道、县道、乡道全部翻新重建,水泥路通到每一个自然村,考虑天朝的幅员,这个工程可不小。

      • 家园 我从来都不觉得民工荒是坏事。

        说明民工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群体,而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了。

        如果真的民工不够了,完全可以淘汰一些特别低端的行业。

        血汗工厂也就在中国生存不下去了,希望这一天早一点来到。

      • 家园 资本家们有人羡慕俺吗?

        俺这里是珠三角。俺现在给工人开的是40元/天,不包吃不包住。工人同志们很开心,因为以前是35元/天,俺刚来的时候稀里糊涂地随口开了个40,以后就降不下来了

        抱头鼠窜ing。。。。。。

        • 家园 魔都郊区拔草普工

          45元每天 当地农妇。政府已经安排缴纳一次性征地保险。不过伊进入企业从事保洁即不愿满足此待遇。要求1300保底+镇保。5天8小时

        • 家园 哪个珠三角啊?1200还不包吃住?
        • 家园 月薪1200就可以让工人开心了,你在珠三角哪里?

          回渡泸:

          40元一天,1200元一个月,不包吃不包住,工人们还很开心?你还能请到工人?你在珠三角哪里?

          我在深圳,我厂现在普工工资是目前开出来的是1400元(26天制,每天8小时,平均每8小时54元)+加班费(26天内每天8小时以外的每小时8元,26天外的每小时12元)+免费住+免费水电,每月如果上足30天每天加班2小时的话,工资已经是2400元左右。

          我厂是精细加工,劳动量不大工作不累,车间全部是有空调的,我还招不到普工呢。我这里技术工是3.5K起,一般在4K。

          真诚请教你,能否告知你在珠三角哪个城市?我去你们那里招一点普工吧,谢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