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彭德怀为什么是解放军第一战将? -- 叶长安

共:💬140 🌺1023 🌵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条都没有靠谱的佐证材料!

              1.陈毅和太祖商定粟兵团渡江决策,并得到粟裕拥护。粟裕思考后提出不渡江在江北歼敌,陈毅犹豫不决,令太祖不满。粟裕立下歼灭五军军令状,太祖决定给他全权全责。

              48年3月中至5月末,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在濮阳主持召开。其间,粟裕向陈毅汇报个人对南线作战重点的思考,建议:从渡江跃进完全转为“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陈毅认为粟裕建议很重要,他鼓励粟裕向党中央和主席报告。

              而且粟裕在4月18日发出那封著名的“斗胆直呈”电之前,陈毅让粟裕先向刘邓报告争取支持(4月16日,粟裕以长近1300字的电报向刘邓报告,陈述意见:将第1兵团暂时留在中原歼敌比远出江南的战略机动更为有利的意见。“请钧座予指正”),这一点是“斗胆直呈”电最终被中央接受的关键因素之一。“斗胆直呈”电中本身也提到,是经陈毅等“鼓励勇气”,才“斗胆直呈”的。

              不知你是在哪里看到的“陈毅犹豫不决,令太祖不满”?

              2.刘邓一直想统一中原指挥,但陈毅主导华东野战军虽然受刘邓指导,实际是合作关系,因此刘邓一直在要求刘邓陈组成中原指挥部,甚至提出如果陈毅来可以取代刘做司令或者取代邓做政委。统一中原指挥也是中央的设想,却因而埋下二代对粟裕的不满。

              48年4月前,刘邓在大别山一直很困难,中央让一兵团渡江本身就有拉动刘邓身边跗骨之蛆的想法,对此,刘邓是支持的。所以,谈不上“刘邓一直想统一中原指挥”的问题,刘邓“提出如果陈毅来可以取代刘做司令或者取代邓做政委”,已经是刘邓收到粟裕4月16日长电之后,5月5日给中央的电报,当时陈粟已经在城南庄和书记处开过会了。

              3.修养和小姚一直想在华东排除陈毅,形成饶粟组合,但太祖以粟裕代理陈毅职务,饶的长期努力部分得逞。太祖的平衡术炉火纯青。

              47年华野分兵之后,陈粟部就划给刘邓了:“9月22日,中央在组织建制和领导关系上重新作了区分:刘邓部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兵团,陈粟西兵团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对外仍称华野),(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华东野战东兵团改为华东野战兵团,由许(世友)谭(震林)指导,受华东局直接领导。”

              陈毅到中野,和饶没啥关系。

              • 家园 有些不是那么和谐

                粟裕准备几个月后变卦,陈毅其实不愉快。毛陈议定的决策,陈毅躲在一边,却鼓励粟裕斗胆直陈,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粟兵团原定划入中原建制,归刘邓指挥,陈毅率其他部队返回华东,陈粟其实都不满意。于是粟裕“让帅”,要求华野粟兵团和陈唐兵团入中原,保留华东野战军建制,仍由陈毅负责,粟裕协助。陈粟华东野战军受刘邓指导。

                饶排除陈毅蓄谋已久,这一点粟裕在批饶的时候揭发过。

                • 家园 你看明白时间关系没有?47.9后,饶就管不上陈粟了!

                  粟裕准备几个月后变卦,陈毅其实不愉快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 家园 粟裕48年1月份致电军委支持直接渡江

                    渡江前需要时间休整补充。

                    休整三个月后,粟裕有新的思考,四月提出江北决战,和陈毅发生激烈争论这也不是秘闻。

                    当然结局据说是陈毅为了不淹没粟裕的才华,自己不去顶缸,让粟裕斗胆直陈。

                    • 家园 张嘴就来呀!你赢了!

                      你看过“子养电”和随后那份要求整补休整的电报全文没?

                      还“和陈毅发生激烈争论这也不是秘闻。当然结局据说是陈毅为了不淹没粟裕的才华,自己不去顶缸,让粟裕斗胆直陈。”!

                      • 家园 都是一堆从张雄文、挺粟之流贩卖来的东西。

                        彻彻底底的败坏粟裕的名誉。

                        正常的必要的处理,引申想象,东拉西扯。把粟裕一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生生演绎成了一个小人。

                      • 家园 有几点你不否认吧

                        1.1948年1月,太祖决策粟兵团直接渡江,并组建东南野战军,陈正粟副。

                        2.1月底粟兵团转入准备。

                        3.1948年4月,华野高干会议,粟裕提出江北决战,与陈毅发生争论

                        4.4月18号,陈毅鼓励粟裕发出斗胆直陈电。

                        • 家园 这能证明你说的“陈毅犹豫不决,令太祖不满。”?

                          能支持你“陈毅调中原有几个原因”帖子里那一条?

          • 家园 饶漱石不够忙吗?

            挺粟裕,赶走陈毅是饶漱石做的主要事情,当时华东的一把手是饶漱石,华东不像二野基本“流窜”,居无定所,华东+山东是大片根据地,又不像东北聚集了那么多人物,政府方面的事物无比繁重,找人,找钱,找枪,找粮,找药,就好比东北地方没有高岗一样,饶漱石够忙的了,干的事和打仗一样重要。

            就是这样还要关键时刻把陈毅调开,很反映问题呀!

            • 家园 东北可是林总一把手!

              在彭真前期工作不力的情况下,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症结,东北局、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统一由林总指挥,一个中央委员领导好几个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照你这样说,林总忙得过来吗?

              毛泽东就这么厉害,知道战略决战阶段,不可能让次要因素影响大局,认准华东战场只有粟裕才能担当战略决战核心,一切以他的思想、他的决策为出发点。毛泽东东北认准林总也是这种思想起作用,只不过东北比华东还重要,中央认为只要东北在手,中国的大局可定。

              至于决战过后,军事退回次要因素,粟裕回归军事指挥,但绝对不能说粟裕政治不行,只是相对陈毅、饶而言不占优势。

          • 家园 枪击问题说明了粟在险恶局面中不能团结内部。

            而一个团队在逆境中头等重要的大事就是团结内部。粟的做法说明了他当时的方寸已经大乱。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不适合独当一面。

            林评价粟险中求胜,是就军事方面来说的。而做一个成功的战区指挥官,光有军事才能是不够的。粟之所以“代”司令员和“代”政委没有转正,是因为需要陈毅调和粟裕和其余将领的关系,这说明了粟在这一方面的缺陷。

            粟的这个缺点和林彪对比更为突出。林和粟同岁,而且长期休养脱离军队,但是仍然可以独当一面;而粟一直领兵作战却做不到这点。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 家园 陈赓要是能及时去朝鲜跟彭总搭档就好了

        老彭需要个谨慎的副手,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副手说话得管用,因为老彭自视甚高,一般人说话老彭听不进去的,所以只有陈赓了。陈赓当时在越南真是大材小用。但话说回来,要不是陈赓资格老能跟胡志明称兄道弟,换个人还真镇不住越南那些自大的家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