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像鸟儿一样腾飞(一) -- 晨枫

共:💬240 🌺50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像鸟儿一样腾飞(二十九)

      进入90年代,美国空军的F-16A/B已经开始大批退役,A-10的替代也早就上了议事日程,美国海军的F-18A/B也是一样。更紧迫的是海军陆战队的AV-8B,空军的F-22已经落实了,海军的F-18E也落实了,但海军陆战队的AV-8B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面对三军都需要F-16/F-18/AV-8这一级的下一代战斗机,美国国会指令三军联合研制,这就是“联合打击战斗机”(Joing Strike Fighter,简称JSF)的起源。JSF要求能够作为F-22和F-18E的低档搭配,并且具有垂直/短距起落能力,以接替AV-8B,为此,JSF具有陆基型、舰载型和垂直起落型,共用基本机体设计和发动机。JSF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在严格控制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要求具有垂直起落能力。普拉特•惠特尼的F119发动机已经用于F-22,被军方指定为JSF的基本发动机,通用电气的F120作为备选发动机低速发展。这里必须对美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能力敬佩一下,普拉特•惠特尼从F119基本发动机出发,一方面大大增加推力以满足垂直起落的要求,另一方面左右开弓,同时满足JSF所有方案的不同垂直起落方案,这个功力非同小可。

      麦道、波音和洛克希德分别提交了方案。麦道的方案采用单独的升力发动机,在气动布局上为无垂尾的V形尾方案,机翼后缘呈M形,可以说是空军的“先进技术战斗机”ATF竞争中落选的YF-23的缩小版。采用单独的升力发动机有利于降低动力系统的研制风险,通过适当的安排,在主发动机故障或战损时,升力发动机可以使飞机安全返航,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实现这样的动力备份。麦道方案的机翼设计很有新意,机翼和尾翼之间的“边条”既强化翼身融合体,又在大迎角时起到升力体的作用,是神来之笔。但垂直起落设计了无新意,死重大,成本高。最大的问题还是在V形尾。V形尾重量轻,隐身好,阻力小,但V形尾一动,在滚转和偏航上就有交联,对飞行控制系统的要求很高,对机动性的影响也大,YF-23就是载在这上面。麦道的方案在还没有进入最后的对比试飞前就被淘汰了。JSF落选对麦道是致命的,这个曾经研制F-4、F-15,主要承包F-18、AV-8的公司,就这样降下了帷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麦道JSF的方案可以看到YF-23的很多影子,尤其是它的V形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麦道JSF的进气道有很重的F-22的影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升力发动机在理论上可以在主发动机故障或战损的时候,单独将飞机返航回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麦道在情急之中,增加了鸭翼,力图弥补V形尾控制不足的问题,但为时已晚

      尽管波音在二战之前就再也没有得到过美国战斗机的订单,但波音对所有战斗机竞争从不放过,屡败屡战。正因为没有历史,波音也就没有包袱,设计方案就敢于另类。波音JSF方案是一反美国常规的大三角翼方案,采用和“鹞”式相似的升力-巡航发动机,其血盆大口一般的超大进气道十分引人注目。由于发动机要尽量前置,进气道只能又大又短,这给隐身带来很大的问题。波音用“雷达屏障”(radar blocker)来解决,就是在进气道中用涂覆雷达吸波材料的导流片使进气气流有一定的扭转后才进入风扇正面,而这扭转就有效地阻止电磁波长驱直入,多次折射、反射的电磁波被反复吸收能量,最后反射回入射方向时能量已经大大降低,达到降低雷达特征的效果。麦道的F-18E的进气道也是采用了类似的技术,才达到准隐身效果的。导流片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将进气气流理顺,增加风扇的效率。缺点是结构重量,和导流片产生的进气压力损失。波音JSF得到最后对比试飞的资格,代号为X-32。X-32的F119改型增加了前转向喷嘴以产生机体重心处的垂直升力,其后是延长的尾喷管,在机尾喷气,尾喷管可以推力转向,但用于改善机动性,而不是用于产生垂直升力。事实上,在垂直起落是,主要垂直升力由前喷嘴实现,姿态控制喷嘴实现其余的升力,尾喷管关闭。X-32的F119还有一个特色:从发动机风扇引出高压空气,在前机体下方向下喷射,形成气帘,阻止炽热喷气回流到进气口。发动机上所有和垂直起落有关的额外系统总重约300公斤。X-32肥厚、宽大的机翼为机内燃油提供了极大的容积,机翼翼载小,机动性相当好。X-32的问题在于过于围绕垂直起落性能而设计,常规起落的性能损失太大。海军对此尤其敏感,对无尾三角翼布局极力反对,因为航母上起落所必需的大迎角性能难以得到保证。波音试图亡羊补牢,在最后时刻将X-32改称有尾布局,但为时已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波音JSF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无尾三角翼,这是康维尔F-106后第一架美国的无尾三角翼战斗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个特点是其超大的进气道,这是采用机内的升力-巡航发动机所必需,但对前向隐身带来很大的挑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波音JSF的肥大的机体对布置武器舱十分有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波音JSF也是美国现代航空史上少有的丑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波音X-32的垂直升力机制基本和“鹞”式同出一辙,不同的是后向喷管一直延伸到机尾,在垂直起落时,使用偏转装置,从机身重心附近就“提前”喷射出来,这样对后机身气动设计比较容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悬停中的X-32,不容易看到的是,进气口稍后的地方,有一个辅助喷口,有压气机导出高压空气,向下喷射一道冷空气帘,用于阻隔炽热喷气的回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波音和洛克希德的不同的F119发动机变形,其中蓝色的部分为基本发动机,黄色部分为垂直起落专用的扩充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波音方案的F119发动机,可以看到其转向喷嘴和气帘喷射装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军队对距起落和大迎角性能特别讲究,强烈反对波音X-32的无尾三角翼布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面对海军的强烈反对,波音在最后时刻将X-32的无尾三角翼改称有尾,从根本上打乱了设计进程,也对用户带来很大的混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X-32的“超级大嘴”依然保留,给关注隐身的人们带来极大的疑惑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像鸟儿一样腾飞(二十八)

      “鹞”式是至今唯一参加过实战的垂直起落战斗机。在马岛战争中,作为皇家海军特混舰队唯一的舰载战斗机,“鹞” 式在实战中,创造性地使用推力转向,极大地增强了空战机动能力,打破了高亚音速战斗机难以匹敌超音速战斗机的谜思。采用跳板起飞后,“鹞”式的航程和载重大大增加,极大地增加的实战性能。垂直起落能力使“鹞”式在恶劣气候的出动能力甚至超过弹射起飞、拦阻降落的常规舰载战斗机。“鹞”式不仅在马岛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重新点燃了中小国海军的航母之梦,成为意大利、西班牙、印度、泰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唯一现实的选择。美国海军陆战队是“鹞”式的最大的海外用户。在美国海军陆战队里,“鹞”式称为AV-8,参加了91年的海湾战争、95年中的波黑和科索沃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海军最终抛弃了“制海舰”的概念,美国海军陆战队没有完全放弃这个概念,而是把“制海舰”和大型两栖攻击舰结合起来。大型两栖攻击舰的大甲板本来是给垂直登陆的直升机用的,但给“鹞”式用,也同样合适。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打算是,在登陆阶段,“鹞”式从两栖攻击舰上出击,提供滩头的局部制空权和近距支援;上陆后,在陆上用钢板铺简易起落场,从陆上出击,随陆战队的地面部队向纵深滚动。然而,在实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没有遇到向离岸纵深进攻的需要,在陆地上建造简易机场,也不仅是用钢板铺跑道的问题,还有油料、军械、维修和其他地勤问题,不如直接从两栖攻击舰上出击,所以“鹞”式没有在陆地上前进部署过。不过,“鹞”式的垂直起落能力和跳板起飞要求也给飞行员训练带来更高的要求,垂直起落和跳板起飞都是容易出事故的时候,90年代,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在不长的时间内在接连损失45架“鹞”式,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的“鹞”式也是一样的问题,原因基本上是垂直起落阶段发动机故障或飞行员操作失当。发动机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得到解决,飞行员训练也通过双座型“鹞”式逐渐得到解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赫尔姆斯”号航母上的“海鹞”式在恶劣天气中准备起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油画描绘了“海鹞”正在追击攻击圣卡洛斯湾的英国舰船后撤离的阿根廷“短剑”式战斗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鹞”正在“大西洋运送者”(Atlantic Conveyer)号上着陆,这艘集装箱船临时改装的简易航母后来被阿根廷的飞鱼导弹击沉,随船沉没的还有若干“鹞”式和CH-47直升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皇家海军的“海鹞”从“无敌”号航母出击,执行伊拉克南方禁飞区任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V-8B刚从出击返航会伊拉克的Al Asad基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V-8B在航母上作垂直降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皇家空军的“鹞”式在伊拉克作夜航出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V-8B正在伊拉克沙漠上空作空中加油

      用单一的升力-巡航发动机最大限度的避免死重,“雀鹰”/“鹞”式不是第一家。美国的贝尔首先用X-14研究机验证了转向喷管产生垂直升力的原理,日后Hawker的试飞员Bill Bedford在Ralph Hooper访美期间,在X-14上作过试飞,重点探索垂直起落和水平飞行之间的过渡,对日后“雀鹰”的设计和试飞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苏联的第一架垂直起落研究机雅克-36也是采用转向喷管。X-14和雅克-36遇上共同的问题:为了确保垂直升力的作用点在机体重心附近,发动机必须尽量往前安装,这样就需要一个长长的后机身来平衡发动机的重量,后机身有一个显著的“阶梯”形,大大增加气动阻力,全机布置也极不平衡。为了保证姿态控制,雅克-36在机头还特地向前延伸出一根又粗又长的杆子,用于安装俯仰控制的喷嘴。西方情报机关一开始对这根长杆的作用十分困惑,有人甚至开玩笑地说,这该不是苏联恢复了海军在风帆时代的冲撞战术,要用这根“长枪”把敌机捅下来吧?这些早期的尝试作为实用型飞机的气动设计并不成功,尽管苏联曾在航展上为雅克-36象征性地安装过武器,想使之实用化,但是这些早期的经验为后来的“雀鹰”/“鹞”式和雅克-38提供了思路:采用分叉式尾喷管,从两侧避开后机身,使机身和尾喷管的流线型大大改善。但是这还是不能避免单一升力-巡航发动机的另外一些固有的问题。为了实现垂直起飞,发动机必须具有很大的推力。事实上,“鹞”式战斗机的“飞马”发动机曾经是西方推力最大的战斗机用喷气发动机。但是,为最大推力而优化的发动机对巡航油耗的降低不利。为了最大推力,发动机的核心加大,进气道也必须加大,但巡航时要不了那么大的推力,过大的进气道和发动机造成不必要的阻力和结构重量。由于升力-巡航发动机的特殊结构,极其和机体设计的高度一体化,不经过大动干戈的改动,在别的战斗机上成功应用的新型发动机很难应用到垂直起落战斗机上,所以“鹞”式的“飞马”发动机一用就是40年,尽管罗尔斯•罗伊斯一直在不断改进,但“飞马”的核心发动机依然是40年前的Bristol Orpheus。这个问题直到F-35采得到解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尔X-14首先验证了向量推力用作垂直起落的原理,Hawker的试飞员在X-14上获得了宝贵的垂直起落经验,大大帮助了日后Kestrel的试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使矢量喷口能够安排在重心附近,两台发动机只能拼命往前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雅克-36是苏联第一架真正的垂直起落飞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雅克-36的发动机布置和贝尔X-14相似,也是拼命往前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机头、机尾和翼尖有姿态控制喷嘴,其中机头的姿态控制喷嘴在延长杆的顶端

      英国皇家空军从一开始就是把“鹞”式战斗机作为过渡性的应急之作,最终目标依然是超音速垂直起落战斗机,所以很早就开始研究“鹞”式的后继方案。由于位于Kongston的Hawker是“鹞”式的始作俑者,“鹞”式的后继方案基本都是在Kingston的原Hawker的设施里搞的,所以被称为Kingston Projects。以下是Kingston Projects中的一些方案,有些达到具体设计阶段,有些只是初步概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超音速垂直起落一直是“鹞”式之后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BAe P.1214采用前掠翼以解决发动机和喷口位置必须处于全机重心的矛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Ae P.1214的三视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模型更清楚地表示了发动机喷口的布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awker-Siddley P.1216方案,重点在于超音速,格外长的尾撑用于平衡全机重心,主发动机的向量推力喷口可以布置在重心附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1216的三视图

      受到“鹞”式成功的鼓舞,和美国海军在80年代“制海舰”设想的驱动,美国航空工业也推出一些意图取代S-3舰载反潜机的方案,如图中的洛克希德方案和沃特V-530方案,V-530的双涵道涡扇发动机是其特色,在概念上是洛克希德F-35的升力风扇的先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洛克希德的垂直起落舰载机方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ought V530的机翼可以折叠,以减少在航母机库里的占地面积。其双涵道涡扇发动机是其特色,在概念上是洛克希德F-35的升力风扇的先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530的发动机从垂直起落状态向水平飞行转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530意图取代S-3舰载反潜机

    • 家园 【原创】像鸟儿一样腾飞(二十七)

      随着各种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又得到解决,P.1127最终被命名为“雀鹰”(Kestrel),Hawker把“雀鹰”正式呈报给军方。但空军又改主意了,把“雀鹰”的速度从高亚音速改为1.2倍超音速,但这超出了“雀鹰”的能力,加大发动机推力也不行,需要大动干戈修改。与此同时,西德在竟标垂直起落攻击机(最后VAK-191入选),英国试图把西德拉入“雀鹰”计划,而美国陆军又对“雀鹰”有了兴趣,并把诺斯罗普拉进按许可生产“雀鹰”的意向书,所以英美德三方商议成立联合评估中队,共同评估垂直起落战斗机的飞行性能、训练和地勤支援要求、对空战和对地攻击的战术使用。不过这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了黑幕,西德根本没有把P.1127太当一回事,还是一门心思在自己的VAK-191上。美国空军对陆军介入固定翼飞机感到不满,因此反对陆军加入三国联合评估中队。英国皇家空军也对P.1127性能不能达到超音速不满,正想找借口溜号。这场各怀鬼胎的扯皮谈了一年,最后三国中队在65年4月1日(愚人节,不是一个好日子呀)成立,包括了皇家空军、德国空军、美国空军、陆军、海军,演练了垂直、短距起落技巧,在野外简易机场的隐蔽和起落,以及模拟对地攻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estrel由英国、美国和德国飞行员共同评估,机尾上就是“三国评估中队”的标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按照设计,Kestrel要能够在林间空地起落,以实现核大战条件下的分散部署和隐蔽出击。实际使用经验表明,分散部署对地勤支援的要求太高,在战时根本不实际。以后北约战略转向强调高性能战斗机,集中部署,集中保护,强调打击敌人,而不是分散生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1154“鹞”式超音速战斗机下马后,Kestrel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过渡,“鹞”的名字被转用到这个改进型Kestrel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鹞”式的卖点当然还是垂直起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鹞”式垂直起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鹞”式垂直起飞时的计算流体力学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手动转动向量喷口的示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气口旁的辅助进气口,用于垂直起落时增加进气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实用中,飞行员发现,如果在垂直起落中有一点前进速度,可以大大降低喷气回吸的影响,图中地面尘土和飞机的相对位置,表明这个飞行员正在向前低速移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鹞”式战斗机上的“飞马”发动机在这张剖视图中清晰可见,其四叉喷口是实现向量推力的关键,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四叉喷口,极大地限制了发动机和飞机的整体布置,而注定了“鹞”式只可能用“飞马”发动机,而不大可能有任何别的替代发动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尔斯·罗伊斯和BAe正在试验PCB(Plenum Combustion Chamber,增压燃烧室)

      但是皇家空军对超音速要求还是念念不忘,坚持要求Hawker把P.1127改进成超音速,否则不会订货,北约也有相应的要求。这倒不是皇家空军和北约出花头,而是大势所趋。60年代是一个追求高空高速的时代,战术飞机不能达到超音速被看作是一个严重的缺陷。Hawker将“雀鹰”加长,发动机的前转向喷管采用喷管加力燃烧(Plenum Chamber Burning,简称PCB)技术,和主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一起,使飞机达到超音速,P.1127也因此改名为P.1154,并正式取名为“鹞”式。在62年北约竟标中,P.1154赢得了技术分,但法国的幻影III V赢得了政治分,因为幻影对工作量在北约内均匀分布有利,否则好事全叫英国摊上了。不过最后结果实在也是无关紧要,因为北约并不对赢者拨款,还是要靠成员国自己出资进一步研发。

      在英国,军方希望用P.1154取代空军的“猎人”和海军的“海狐”(Sea Vixen),但是空军需要的是单座攻击机,海军需要的是双座截击机,很快空军和海军就为了不同的技术、战术要求而争得不可开交。尽管Hawker对于在技术上是否可能同时满足空海军的要求根本没有信心,但先把鸭子煮熟,调味以后再说。但钓鱼工程不能瞒过所有人,最后的妥协方案空海军同时拒绝了。63年底,军方决定海军的舰载战斗机由装备罗尔斯·罗伊斯“斯贝”涡扇发动机的F-4“鬼怪”式战斗机完成,海军退出“鹞”式计划。“斯贝”日后被中国引进,用于“飞豹”战斗轰炸机,不过这是后话了。Hawker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但这是风水又转了,工党政府对英国航空工业的大砍刀下来,P.1154(和前述TSR.2)一同下马。不过Hawker这一头没有一棍子打死,空军的“猎人”也有“鬼怪”式代替,但是由“雀鹰”配合,作为对地攻击使用,“鹞”的名字也被用于放大的“雀鹰”。“鹞”式在外形上和“雀鹰”十分相似,但要增大一圈,也增加了很多实用的战术装备。但是政府对“鹞”依然三心二意,财政部一算,外购“鬼怪”式和正在和法国合作研制的“美洲豹”(Jaguar)比自研“鹞”是节约一亿三千万英镑。在财政部提议取消“鹞”式的时候,科技部强烈反对再砍硕果仅存的“鹞”式,“鬼怪”式的采购计划由于“斯贝”发动机和“鬼怪”式的进气道适配问题而大大拖延、超支,“鹞”式是这样才躲过了下马的大砍刀。政府对“鹞”式毫无感情,军方对“鹞”式更是充满了敌意,三年前取消“雀鹰”的采购计划时的理由一个也没有改变,皇家空军是把“鹞”式当作过渡性的应急之作。Hawker就是这样步履维艰地开始了历史上唯一参加过实战的喷气式垂直起落战斗机的研制。经过多年的研制、改善,“鹞”式从单纯的对地攻击型,发展成具有空战能力的“海鹞”和“鹞II”。 “鹞”式战斗机不仅在英国空海军服役,还出口到美国、西班牙、泰国、印度,成为战后英国最成功的战斗机。诺斯罗普和Hawker的意向书已经过期,Hawker和这时已经通过“鬼怪”式和Hawker有合作的麦克唐纳合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制造“鹞”式。Bristol Siddeley被并入当年试图用带推力转向的“双斯贝”搅局的罗尔斯·罗伊斯,Hawker也和当年的竞争对手德哈维兰、英国通用电气等一起并入英国宇航,真是物是人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皇家空军的“猎人”战斗机,反正老了,打不动仗了,就做做秀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皇家海军的舰载战斗机“海狐”(Sea Vixe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鹞”式的名字本来是给P.1154的,计划用来取代“猎人”和“海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图比较容易看到采用加力燃烧的前喷管,进气口可以向外张大,以便在垂直起落是加大进气量,在平时则关回去,以减小阻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1154的Bristol Siddeley BS.100发动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1154已经进入全尺寸模型阶段了,这是发动机喷管转向时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架P.1154的机身已经开始制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