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凝固的音乐 -- 晨枫

共:💬703 🌺9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7
下页 末页
家园 履老师真是拈手成章

拜伦是英国文人中哈希派的领袖,他好像还志愿参加希腊反抗土耳其的战争?

佩服
家园 谢葱花

瞎捣浆糊,呵呵。

家园 应该是吧

不过加一点中国特色:上下一般粗,柱底有较高的柱台,柱头下还用了一些中国传统花饰。

圆明园真是可惜,要是留存今天,应该比颐和园还要精彩。

家园 大会堂的似乎不是follow西方柱式

瞅着跟埃及那旮打得有点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问题是埃及的柱头比例粗壮一些。

家园 你说得对

柱头式样确实更像埃及的。

家园 【原创】三、罗马的足迹

亚历山大把希腊文明的光辉带到最远的地方,但亚历山大的绝对权威也摧毁了希腊城邦民主的理念和基础。在希腊文明盛极而衰的时候,亚平宁半岛上冒出了一伙罗马人。这帮吃狼奶长大的“野蛮人”打败了希腊人,建立了第一个真正的帝国。说他们是吃狼奶长大的野蛮人,并没有冤枉他们。在传说中,罗马就是由吃狼奶长大的两兄弟Romulus和Remus奠基的。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希腊人看来,罗马人确实也是野蛮人。野蛮也好,狼奶也好,罗马人很实干。他们从本地的Etruscan人(中文的标准译名是什么?)那里学习了使用混凝土的本事,从希腊人那里学习了柱式和建筑美学,将“精英派”的希腊建筑加以平民化,并推广到罗马帝国广袤疆土的每一个角落,并形成了罗马风格。如果说希腊风格的特色是柱式的话,那罗马风格的特色就是拱和穹顶。由于不再受石料尺寸的限制,罗马人的圆拱和穹顶可以做得跨度非常之大。同理,圆柱不再是承力的主要结构,逐渐演变成装饰的元素,甚至变成墙面上纯装饰的半柱。神奇的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在没有钢筋的情况下,承受压力没有问题,但是不能承受张力。用现代混凝土技术而不用钢筋加强的话,重建罗马时代那么大跨度的拱、穹结构将没法承受自身的重量,将会坍塌。罗马人的混凝土技术对现代人依然是一个谜。在罗马帝国覆没后,混凝土技术失传,中世纪建筑直到文艺复兴才重新掌握大跨度拱、穹的技术,不过这时用的是石料,有时也开始用铁架加强。罗马建筑在形制上比希腊建筑更自由,除神庙和纪念性建筑外,也开始兴建功能性的公共建筑,包括大型室内公共浴场、市政厅、竞技场、图书馆等。罗马人更是大量修建道路、桥梁和城市上下水系统,不过这已经超出建筑艺术的范畴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万神庙(Pantheon),据说这是把犹太人逐出以色列的海德里安(Hadrian)皇帝亲自设计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万神庙的无支柱穹顶的跨度是古典时代的一个奇迹,直径达43米的穹顶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才超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穹顶的圆孔是用来通风,使宗教仪式的香烟得以散发,同时也象征了直通天庭的意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门厅采用科林斯柱式,但直接坐落在地面而不用台阶和采用多层列柱的做法,是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风格,特别适合宗教仪式队列的行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德里安的另一个设计是双重山墙,增强了层次和进深,这是从雅典卫城的山门吸取来的设计手法。如果和帕底农神庙充满精美雕刻的山墙比较,可以看到罗马人不事修饰的实干风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中世纪,万神庙被基督教“征用”,改作基督教堂,墙上的装饰和壁龛里的雕像都是那个时代的东西,不是原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泰伯河边的圣安琪罗城堡(Castel Sant Angelo)就是在海德里安为自己设计的陵墓的基础上改建的,城堡前的Aelius大桥(Pons Aelius)也是海德里安设计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德里安不满足于在罗马大兴土木,还要把罗马的辉煌带到帝国遥远的行省,这是在现土耳其的Ephesus的海德里安神庙。显然,和希腊神庙相比,罗马神庙更为华丽、娟秀,而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Ephesus的这个华丽的图书馆也是在这个时代兴建的,现在的人们只能想像里面收藏了什么样的智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德里安当然不会亏待自己,在罗马郊外Tivoli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行宫,现在称为海德里安行宫(Hadrian’s Vill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德里安行宫的水池和池边雕刻至今依然是西方园艺的典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行宫里的维纳斯神庙是圆形布局,这个构思得益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德里安特意在行宫里包括了帝国各地的建筑风格,以体现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的理念,这是海洋剧场(Maritime Theater)的希腊风格部分。这段残柱孤廊勾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以致于后人拷贝不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的蒙梭公园(Parc Monceau)里就有这么一段赝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大斗兽场(Coleseum)是罗马人雅俗共乐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底层采用多利亚式的半柱,二层为爱奥尼亚式的半柱,三层用科林斯式半柱。这种混用在希腊建筑中是不可思议的,采用半柱是因为柱子已经不是承力结构,而纯粹是装饰元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温哥华图书馆的设计显然受罗马大斗兽场的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人酷爱温泉浴,洗浴不光为了个人卫生,也是社交的好场所。罗马人在帝国疆界内有温泉的各地,兴建了很多巨大的公共浴场,这是Caracalla浴场的遗址,今天只能想像千头攒动的情景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英国巴斯(Bath),人们意外地发掘出罗马时代公共浴场的遗迹,石板底下还有热水加热,其豪华难以想象。后来加以修复,这是今人看得见的最接近真正罗马浴场的东西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asilica of Maxentius,罗马皇帝Maxentius建造的巨无霸,相当于市政厅。在结构上用巨大的穹顶提供巨大的连续室内空间。两侧的筒形拱结构从侧向承受中拱向侧面的压力,而不需要大量的粱柱结构,实现了更大的连续室内空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asilica of Maxentius的结构示意图,注意其中间的长厅(或者大堂,中厅,nave)和两侧的侧厅(aisle)。这种长厅加侧厅的建筑构形称为basilica,是罗马人的发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asilica of Maxentius的内部想象图,长厅上方两侧在侧厅之上开窗,用于采光。光线这么通进来,既有利于采光,又给人崇高的感觉,加上宽大的内部,使basilica日后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构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帝王和将军凯旋的时候,最大的荣誉就是从以自己命名的凯旋门下经过,这是君士坦丁凯旋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凯旋门就不说了,平壤凯旋门也显然和罗马凯旋门一脉相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广场(Forum)是罗马建筑的另一个贡献,这是罗马公民聚会、讨论的地方,每一个像样一点的罗马城市都有自己的广场,相当于雅典的Agora,和后世Plaz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广场的想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庆功圆柱是罗马建筑的另一个贡献,成为埃及方尖碑以外最常见的纪念碑碑形。这是Trajan圆柱,周身雕刻了Trajan皇帝的军功,其盘旋而上的刻线实际上标示了内部的螺旋形楼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柱身上的雕刻之精美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极力模仿罗马皇帝的拿破仑当然也要为自己立一根类似的圆柱,这是用奥斯特里茨大战中缴获的一千(?)多门大炮浇铸而成的巴黎旺多姆圆柱,拿破仑自己站在顶上指手画脚。英国人当然也不甘落后,在特拉法尔加广场上建立起纳尔逊圆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人毕竟是实干的人,不会光建好看不中用的东西,这是在法国尼姆附近的Pont Du Gard,这不是真的桥,而是引水渠。尼姆所在的普罗旺斯曾经是罗马的行省,有大量罗马遗迹

家园 送花,有进圆明园遗址的感觉——
家园 被履老师这么一说,还真有那么一点感觉
家园 长春园北缘的西洋楼景区用了很多欧洲设计

欧洲人朗士宁主持,中西合璧,虽然雕塑大多用中国的花鸟鱼虫,但大水法,远瀛观,海晏堂等六景都是西式建筑,可能勉强算是巴洛克风格?

不知何故,这部分在浩劫之后也是保存最完整的。

家园 那部分留存下来应该是石制建筑的缘故

欧洲很多修道院(abbey)也是由于火灾或霉变,木质的屋顶和连接件毁坏了,但石制的墙、柱、窗框还在。

家园 大英博物馆,里面的东西差不多都是赃物吧

在下刚到英国的时候,是用了三星期的时间,差不多一个展品一个展品看下来的。看到中国厅的时候,其中的感觉,说不出来的郁闷,心口总有堵着的感觉。哎

说旁一个事情吧,大英博物馆中国厅门口有一个回转楼梯。回转楼梯中心的空间立着一尊两层楼高的佛像。佛像明显能看出来是被锯成了三四截,后来又被用粘接材料粘合恢复的。这佛像好像是云冈石窟的,胖子记性不很好,记不很清楚了。但是胖子记得很清楚的是,我第一次看到着佛像的时候,佛像的铭牌说明上说:这佛像是日本国赠与大英博物馆的……

去年,胖子又去了一趟。没忍住的又看了回这佛像的说明,原来的日本国云云的说明都不见了,只是说明了一下这佛像的特点之类的东西。

2002年的时候,胖子在大英博物馆的礼品处看到了汉字封面的纪念册。本想买回去作为收藏的,打开一看却是日文的,然后就遍寻也没看到中文版的纪念册。去年再去,中文纪念册就被放在了显眼处。

身在海外的胖子这里只想说:愿我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家园 那些都不是英国的东西,不是赃物又从哪里来?

他们还强词夺理,“如果英国不保护这些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在原地就被毁坏了”。如果这个道理成立的话,美国现在推行如此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是不是中国应该把美国的国库接收过来,免得美国人自己把自己给毁了?

是啊,中文的说明书越来越多了。去年在巴黎的时候,旅馆里还看到一本免费的中文旅游刊物,

家园 补充两张图

贴原文的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现在补上。雅典卫城上除了帕底农神庙外,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这个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雅典卫城北部和帕底农神庙遥遥相对的是爱奥尼亚式的Erechtheum神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Erechtheum神庙的著名的女神立柱,在19世界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希腊复兴风格的建筑中广为拷贝

家园 帕特农的破坏最大罪人还轮不到英国人

土耳其人应该是罪魁祸首,由于他们拿神庙当军火库结果导致了大爆炸,整个顶都轰掉了。说实话在大英里光看那些残缺的雕塑真不感觉有多出色,还不如附近被英国人整个搬过来的希腊式陵墓更有印象

家园 大英的中国馆好像很小

特别是相对于埃及希腊巴比伦,而且里面的说明太简单,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而且那些国宝级的东西都不会展出。所以对外行来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展览中国的应该最一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