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做事要图“好”还是图“快”?(一) -- cxwangy

共:💬8 🌺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做事要图“好”还是图“快”?(一)

    屈指算来,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将近8年了。互联网行业是一个迭代速度非常快的行业。这些年里,我被督促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做事情要图“好”还是图“快”。

    四年前,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清晰。或者说,心里有点儿偏向性,但是不一定敢于落实到技术和管理决断中。今天再来看这个问题,我以为一定要”又快又好“,没有其他选择。进一步说,明白人做事“又快又好”,糊涂人做事“又慢又矬”。或者理性地说:“好”和“快”这两个维度支撑起四种组合:

    好且快 好且慢

    矬且快 矬且慢

    可是,当我看到人们讨论要”快“还是”好”的时候,往往提问者心中已经倾向“快且矬”了。实际上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往往就是引出下一句“业务发展最重要——先把业务做起来,再优化方法不迟”。甚至,几个月前北京的一次互联网行业大会上,某创业公司的团队很骄傲的自称是”糙快猛“的团队。

    今天,互联网行业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属于比较高收入的行业。能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们,不至于看不到”好“和”快“支撑起的四种组合。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鼓动大家对这四种组合视而不见,甚至偏离其主元空间(principle component space)“好且快”--“矬且慢”,而是近乎刻意地突出其次主元空间(non-principle component space)“好意味着慢”--“矬才能快”呢?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社会学问题。我大致理解的答案是两个心理因素:

    1. 人们面对自己的时候,通常是不够勇敢的。

    2. 人们面对追求的时候,通常是趋向短视的。

    诸君信不信,且听小弟说几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作为故事的背景,简述小弟的概要经历:某军校本科,某留美技术学校phd;在美国某知名互联网大企业做研究数年,又进入国内大厂工作数年任技术总监,目前在硅谷工作和带娃。

    ---- 喝水,准备讲故事,也不知道诸君有没有兴趣。。。唉~ ----

    通宝推:桥上,李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多快好省”

      不光是“快”和“好”。也要“多”。多了就占领了市场。也要“省”。成本下降就能更多,更好。

    • 家园 原创】做事要图“好”还是图“快”?(二)

      先说一个“在追求上趋向短视”的例子。不在于评价好坏,为了鼓励读者诸君不需对号入座,我对细节做了小小修改。

      话说推荐引擎曾经是风靡一时的一个话题。Amazon和淘宝的推荐系统使得购物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需要的货品。Youtube和土豆、优酷的推荐系统帮助用户找到喜欢的视频。这帮助Amazon和淘宝把生意做大,也帮助Youtube和土豆、优酷获取广告收入。

      推荐系统的商业效益,使得某国营大厂也展开了追求。

      所谓大厂,通常指公司人数多于5000的。这样的公司里,核心业务趋于稳定,要不然也养不起5000人。当然,人一多,统一意见需要的时间就长了,在此期间,往往团结在一起的若干小团体之间自然会形成一种竞争格局。我个人理解,公司内部的竞争——在高层确保竞争的合理性的情况下——能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是有价值的。

      当年小弟就被任命为其中一个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带着二三十个工程师负责开发这样一套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严格地说,不是一个“系统”,而是一摊“生意”。通常我们说系统,指的是一个开发项目——有明确的需求,据此做设计,然后实现,最后测试是否满足需求,通过后则上线,随后是系统运营——定期收集整理用户反馈,形成新的需求,从而指导对系统的不断修改和完善。

      推荐系统总体上也是这样,但是更多的一点是:它和商业运营密切相关。拿电子商务网站的推荐系统举个例子:在推荐系统上线之前,就得有销售团队出去联系开店儿的卖家,说服卖家参与竞价——理想情况下,货品质量好,和用户购买意图匹配的商品,在卖家愿意给推荐系统付更高的“感谢推广费用”之后,会比同类产品排在更靠前,更容易被用户看到的屏幕位置上。

      大家可以想象,要做这样一摊生意,除了技术团队,至少还需要:

      1. 销售团队:拉卖家(或者叫广告主)来花钱以推广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

      2. 市场推广团队:在其他推荐系统或者广告系统上打广告,让更多潜在卖家(或者广告主)了解本推荐系统,从而方便销售团队拉卖家下水。

      3. 商业拓展团队:虽然大部分推荐系统的推荐结果显示在自家页面上,也有很多系统把推荐结果显示在其他公司(联盟)的网站页面上。毕竟,更多的页面意味着更多的展示推荐结果的机会,以及更大的潜力拉更多卖家下水,从而或得更多收益。

      4. 产品经理团队:技术团队和上述各团队的桥梁。

      当年我们开张做这摊生意的时候,相对于我们的竞争团队是有基础的——我们已经有一摊成熟的业务,每日收入是竞争团队的8倍,每月收入是很多中小公司全年的收入——我们想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新开辟一摊业务。为此要新开发一套系统,并且围绕它展开业务,并且不断随业务目标调整系统。

      什么叫随业务目标调整系统呢?举个例子:生意一开张的时候,我们会希望系统给出的推荐结果都是和用户需求尽量相关的——如果系统不够了解一个用户,那么宁可不给推荐,也不要给出用户觉得不相关的推荐结果。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销售团队此时已经和潜在的广告主建立联系了,而潜在广告主们也开始观察系统的行为了。如果看到的是推荐结果很相关,大家会放心来投放广告;反之,可能打个哈哈,就去其他平台投放了。

      类似的,公司高层管理者也会关注推荐结果和用户意图的相关性。一个大公司在有稳定业务收入的情况下,通常是不会给一个新业务很大收入压力的。可是我们当时集体商议的结果,却是希望尽快提升收入,从而显得我们优于竞争对手——今天来反思这个决定,可谓“图快”的成因。

      如果要在收入上图快,那么系统就要展示那些“点击率”高的结果——就是展示出来之后,用户更愿意点击的结果——因为卖家或者广告主会为每次用户点击向系统支付一笔小小的推广感谢费用。

      可是,优化点击率和优化相关性在很多时候是互相违背的——如果要点击率高,当然是要出人见人爱的结果。在充分体现人性的互联网上,这就意味着要出美女图、老中医、陈冠希老师之类的内容。可是,如果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的合作者会作何感想?

      1. 广告主:这平台烂——格调不高,技术水平也不过关。

      2. 公司高层:这团队不行——技术水平差到搞出这些伤害公司公众形象的结果。

      3. 合作媒体:不能和这样的平台合作,让这么低级的推荐结果出现在我们的页面上。

      4. 用户:老中医治陈冠希又来了,赶紧关了这个页面——甭说点击推荐结果,以后都不来这个页面了。

      换句话说,这样一来,整个业务生态中所有合作者都怒了。各位看官,理智的人都不会选择这样做的吧?

      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通宝推:桥上,李根,
    • 家园 板凳已搬好,瓜子花生已摆好

      快点开讲吧

    • 家园 沙发

      这个快是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特征,但是活下来的都是又快又好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