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日文史料中还原平型关大捷 上 -- 萨苏

共:💬122 🌺3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从日文史料中还原平型关大捷 补

那么,八路军与日军的第一战是何时何地发生的呢?

《第十一联队战史》中对此的记载是这样的,“从灵丘到内长城(即平型关)约45公里,其间皆为断续的黄土高原。迎击我军的是阎锡山指挥的国共合作军队五个师(约五万)兵力。其中,这方面相对的敌军中有八路军中最年轻而作战指挥艺术精湛的林彪所率之一一五师,他利用平型关的地形巧妙地将部队隐蔽起来,等待我军的到来。对此一无所知的我军混成一个联队弱之兵力因此于九月二十二日晚,于东河南镇发生战斗,双方打成僵持后战斗悄然结束。此后,我军逐步逼近并占据小寨,关沟一线。”

这一战,在八路军老战士的记录中也有体现,不过仅仅限于“平型关前,我军也曾与日军打了一仗”而已,语焉不详。从日军记载来看,却可对此战略窥端倪。

看得出来,此战,一一五师的战术与平型关大捷如出一辙,也是老红军拿手的伏击战。然而,与之作战的日军则远远超过,略少于一个联队。以115师老战士的回忆,二十五日战斗前,该师主力尚未到达前线。因此,推测八路军设伏部队人数少于平型关大捷之战。

作战的结果显然是八路没捞到多少便宜 – 但是也看不出吃亏。日军一个联队在抗战期间通常可以和国民党军一个军打成平手。莫言在他的作品中提到珍珠港事变前的老鬼子个个是神枪手,这并不是过分的说法。日军的训练极为严酷,在瞄准中碰歪步枪上的菊花徽都会受到送往最前线受死的严厉处罚,其战斗力的确可观。一一五师二十二日的伏击部队显然没有能力以当时的兵力将一个联队的日军吃掉。所以,这一战八路军没有达到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此后双方的表现就迥然不同。

从日军的记载看,当双方打成僵持的时候,八路军部队就悄然消失了。因此日军虽然对遭到伏击有点儿惊异,却也未当作一回事来重视,继续前进。

这种打不过就走,如果是别的指挥官,倒也不足为奇,唯独放到林彪身上,却反映出了“黑土地之狐”独特的作战指挥习惯。

林彪这个人,打仗有个极大的特点就是透彻地研究对手,然后有针对性地在对手软肋上狠狠一锤 – 这是成就林总一代战神之称的重要条件,因为人的构造都差不多,就算是壮汉也没有谁的软肋上能吃得消这种打法。所以,无论是杜聿明还是卫立煌,傅作义还是陈诚,不同风格的指挥官都栽在此人手里,实在是因为他们都成了林彪的研究对象。

所以,东河南镇之战,细细看来,更像是林彪对日军进行摸底的一次试探性作战。其结果显然让林彪心里有了底 – 第一,日军是可以埋伏的,从见到伏击圈就钻,可见日本军队的军官脑袋并不是榆木疙瘩做的,但有类似的性质;第二,日军的战斗力很高,远不是国民党军可以类比。

既然试探完毕,又不是很容易捞到便宜,顶牛的仗林总不打,八路军悄然撤出了战斗。

然而,这一战的收获,在三天后的平型关却表现了出来 – 第一,日军既然是可以埋伏的,那咱就接着埋伏,不换招了。只不过这回的买卖不会再放你出去;第二,日军战斗力强,那么,我就放过你的前锋,不去直接伏击日军的一线战斗部队,改而在日军后腰上猛捅一刀,劫杀日军的汽车队和辎重队;第三,把一一五师当时能够调动的部队都加入了伏击和打援,这一仗,即便按照最低估计直接埋伏部队三个团,也是七千名老红军对一千多日军,其中还有若干伤员,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达到了最大限度。

而日军的反应,整个比土八路慢了半拍。

其实,日本国内对于共产党的部队投入抗日作战,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戒备。毕竟中国的内战中红军打出了名声。下面就是当时日本报纸对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的报道之一。这种报道在当时的日文报刊中颇为丰富,其中有些极为荒诞,竟有称苏联支援大批飞机给延安,所以八路军参战意味着中国军队空军力量的极大增长云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然而,前线日军大概是打顺了手,虽然碰上了红军,虽然碰上了以前其他中国军队没有组织过的伏击战,虽然对方的战斗力看来给日军留下了一定印象,但是,日军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的部署。直到平型关大捷之后,日军才如梦方醒,在前线认真提防八路军这个独特的对手。

所以,此战尚未开始,日军的命运已经定了大半,所谓“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真正的战斗是在上午十点钟开始的,当时,东路,也就是桥本顺正率领的日军辎重队正走在关沟村和小寨村之间的狭路之中。按照日军第二十一联队战史的描写, “当地的道路只有两米宽,勉强可让一辆卡车通行,而两侧山丘高达十到十五米,挡住视线,根本无法瞭望周围。”“我军进入此隘路后,即遭到左右台地上方预先设伏敌军用机枪和手榴弹的猛烈袭击,战斗开始了。”“八路军部队首先攻击首尾的车马,乱射之下道路前后均被阻塞,我军如同陷入袋中的老鼠进退维谷”。

此时,西路的新庄汽车队,同时遭到痛击。由于新庄淳中佐大出风头地坐在第一辆卡车上,当即成为八路军集中攻击的目标 – 新庄中佐是第一批战死者中的一员。

从战况进展看,新庄汽车队并未被全部放入包围圈中,因为他的两个中队长都逃出了战场。根据其车辆被击毁七十五辆之说,如我预计其车队为卡车一百六十辆左右,则放进了一个中队,即中西中队,另一个中队被割断在战场之外。当然也有认为日军两个中队一共八十辆汽车的说法,那么大部分日军汽车兵能够从包围圈中逃出则实为不可思议之事。

然而,由于新庄中佐的阵亡,这一路日军顷刻间陷入混乱之中,以至于未能尽快发挥其较强的战斗力组织抵抗。

按照益川记载,两路日军虽然同时进入包围圈,但是并没能会合,八路军此时发动攻击,估计也有避免两路日军合流,增大抵抗力的想法。这样说来,八路军的伏击圈长达五公里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不是一个战场的面积,而是分离的两个战场,否则以六千人设伏如此广大的战场,显然成为没有底的漏勺。

《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中这样描述:“林彪的部队在通路两侧的山崖上等待埋伏,攻击发起后手榴弹步枪齐发,无武装但多乘马的大行李首先遭到痛击全部溃灭。桥本参谋,高桥少尉等指挥卫队奋力迎战,结果全员战死。”

而在第十一联队战史中,战斗的经过显然更加复杂。

[待续]

抱歉,还要有个尾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