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中国制造的变化 -- 葡萄

共:💬274 🌺25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日韩造船业“西移”真相:封闭技术,拒绝在华“总装”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70406/chj/200704060050.asp

“船体在中国造好了,油漆也刷好了,最后运回国内进行总装。最可怕的是,这一运作模式正在中国的海岸线急速扩大。”

    

  3月30日,韩国STX株式会社在大连临港工业区举行生产基地开工仪式,同时吸引40余家韩国企业考察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

  在大连市有关方面兴奋的同时,业界却发出另一种声音,“这次组团考察,表明韩国企业计划加大投资中国造船业。但我们分析发现,韩国造船厂只是来料加工,几乎不建设总装厂。”

  “谈的都是配套加工项目,只将分段造船技术输入中国。”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邓璇玲表示,在日、韩造船企业新一轮对华投资中,大多数是在建设来料加工性质的船体分段制造基地,其“拉动效应”微不足道。

  

  “分段加工”路线图

  “STX在大连长兴岛共有6个具体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帮助STX的年产能由25万吨提高至50万吨。”韩国STX株式会社会长姜德寿在开工仪式上表示。

  据介绍,STX株式会社先后于2006年9月、12月与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两期投资协议,累计投资达4.92亿美元。

  业界人士指出,尽管STX上述项目总投资近5亿美元,但是大连基地仅扮演着为STX韩国总部提供“零部件”的角色。

  “总体规划中确实提到建设造船厂,但仅限于小型船,技术含量不高。”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指出:“所谓建设造船厂,其实是为了某种目的,因为国家在审批监管方面越来越严格。”

  据介绍,由于造船材料需求急剧攀升,韩国船企承接能力达到极限,“被迫”加大转移中国市场,从而缓解资源短缺局面。商务部网站的资料表明,进入2006年,外资造船项目进入国内的势头更猛,但像全球最大的造船商韩国大宇、三星重工等进入中国的布局路线与STX如出一辙。

  将于今年7月投产总投资达4亿美元的三星重工荣成造船厂,其规划设计同样采取“分段制造”模式。

  三星重工有关高层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三星重工荣成基地主要经营范围为造船、拆船、机械铸造以及陆地及海洋钢制结构物,产品全部出口韩国。三星重工于1999年在宁波建设第一家年产12万吨的综合工厂,以加工生产船体分段、舱口盖为主,产品全部运回韩国船厂组装。

  

  “拉动效应”微弱

  “船体在中国造好了,油漆也刷好了,最后运回国内进行总装。最可怕的是,这一运作模式正在中国的海岸线急速扩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经济研究中心工程师梁文川表示。

  据梁文川介绍,上述韩国、日本企业乐于向中国转移船体分段业务,其目的十分明显:其一,低成本吸收中国造船业的材料与基础资源;其二,封锁造船核心技术;第三个因素在于运输方便。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就船体分段制造成本来看,中国比韩国同类工厂低40%,因而大多数国内投资项目主要为韩国总部提供分段制造,最后在韩国组装成船。

  商务部网站的一份报告表明,目前在山东,三星造船、伽耶造船、成东造船、大宇造船这几家的总分段加工能力为95万吨。对于韩国企业而言,如果将这95万吨分段能力集中总装,造船能力约400万载重吨,产值约400亿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并没有给当地发展造船业带来拉动效应。不仅在关键造船技术上,中方将一无所获,相反,本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却在向外企流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一位人士表示。

  目前山东造船加工贸易产业集中在产业链的组装环节,土地、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较高;其次,产业布局集中在相对狭小的沿海地带,土地、电力、民工等要素资源供应紧张现象日渐凸显。

  商务部有关人士指出,进入中国的韩、日造船企业,除青岛现代涉及整船制造外,其余都是分段加工或对外宣称二期工程为整船制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