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自私的基因》读后的一点问题 -- 正宗鲁皮皮

共:💬57 🌺1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真理越辩越明,我们的观点也逐渐趋近一致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首先感谢今年的第一枚通宝。然后再来讨论我们的话题。

首先澄清一下何谓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这并不是指发生进化的最小单位或最简单单位,而是指在自然选择中选择作用所直接影响的单位(我知道这还是个很模糊的说法,但我已尽力了)。

我赞同这个观点,但是需要对所直接影响的单位做一个说明。正如你所说的,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为何,在本质上这不是科学事实之争,而是观点优劣之争。人们对于哪种视角更适合用来理解自然选择与进化这种现象有分歧。我之所以选择基因组这个整体,或者说是生物的个体,来作为直接影响的单位,是根据我在逻辑上的理解。

基因与自然选择条件间的关系,包括如下几个可能性:

第一,如果基因A是满足自然选择AA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的话,那么,AA所直接作用的就是A本身。A也是AA的唯一作用单位;(这种现象是我在上文中所提到的特例

第二,如果基因A是满足自然选择AA的必要条件的话,而且这两者不满足第一类的要求,那么,AA所直接作用的就不仅仅是A本身,而是包括了其他的必要基因在内的所有必要基因的组合。我们可以说,AA直接作用的,是包括A在内的基因组合;(这种现象,是大多数自然选择发生时的情况

第三,如果基因A是满足自然选择AA的充分条件的话,且,两者不满足第一类的要求,AA所直接作用的,是所有的必要基因,或者说必要基因的组合(有可能是单一的基因)。而基因A本身不是这个选择所需要的,但却是满足自然选择AA的要求所需要的。举一个例子来说,A是生存必需的基因,如果没有A,那么无论其他的条件如何,AA的要求绝对达不到。但是A与AA的要求没有任何的直接关联。(这种情况,是基因组内绝大多数基因在受到选择时的状况

所以,根据以上所列举的情况分析,我的结论是,即使单个基因满足及必要又充分的条件,在其他的基因组内的成员不配合的情况下,也无法满足通过自然选择这一关的条件。所以,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单位,不是基因,而是基因的组合——基因组、或者说个体。

Dawkins在内的基因中心派则认为基因才是进化的最终受益者,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这个受益,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地通过个体的受益来完成的。

如果说自然选择下的生物进化是有最终目的的,那么这个目的就是基因的存在与传播,因为基因才是最基本的复制单位。

但是基因不是基本的独立复制单位。这其中的区别还是很巨大的。就好像一只活老虎与一根老虎尾巴,一只老虎耳朵,或者一根老虎毛的区别。

如果用黑猫白猫的逻辑来判断,把基因视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能更好(至少是更方便)地解释一些进化的结果,比如衰老,又比如损己利他的行为。而把个体视作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相对基因说在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上是否有什么优势,我就不清楚了。不知水风兄是否能代为解惑。

解惑不敢当。说一点我对于这方面的一些理解吧。你说得很对,把基因视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能更好(至少是更方便)地解释一些进化的结果,但是这种解释,是一种过度简单化的解释。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迅速快捷的把事情大体说清楚,但是如果细究起来,细节上市经不住推敲的。我想,这主要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在我看来,在大尺度上看进化事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某一基因,或者几个基因在整个物种的基因库,(也就是所有的个体的基因组的集合),中的所占比例的扩增;另一方面,基因库容量的变大,换言之,就是物种数目的提高。

对于基因比例的提高,在整个生物的进化史上,新基因的出现事件,是屈指可数的。而更多时间,是等位基因的替代。等位基因,就是在同一位点上,变化了的基因。可以看作是以前基因的兄弟姐妹。等位基因彼此间有着不同的功能,但是占据了同一个基因组位子,也有着一致的表达。也就是说,一般二倍体(我们人类就是二倍体,就是有两套染色体组),任何一个位点,对于个体来说,只能有两个等位基因存在。但是等位基因的数目可远远不止2个,比如果蝇的眼睛颜色的等位基因,就有6、7个之多。这些基因散布在整个基因库里面,在正常情况下,占据了相对稳定的比例。也就是说,有1、2、3、4、5、6六个等位基因,对于任何一个个体,可以是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的组合。这些等位基因,彼此有着不一样的功能。跟其它的基因组配合,可以产生不一样的作用。党外在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某些基因跟其他基因组的配合,明显的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体,抛弃用这些基因。(其实不是抛弃,而是已经用了的,因为受到鄙视,找不到老公老婆,没法把这些基因给流传下去)。所以使得这些等位基因在基因库中的比例发生改变。

单就等位基因而言,自私这个词实在是很不确切的。(你已经说过了,我就不再罗索)因为损己利他的行为,对于等位基因而言,根本就是扯淡。即使个体本身,也不知道自己的等位基因究竟是哪一个。更何况,人类中有着异族吸引的这一特性所在。就是亲缘关系越是远(等位基因组成差异越大)的异性间,越容易彼此吸引。我们看着白皮肤金发碧眼的人好看,这也是我们大脑连线时候的蓝本设计所致。这种作风,与其说是因为个体间的自发行为,不如说是发育程序中,大脑连线那个程序所受到的选择压力,就是如此。同样,历史上发生的选择也是把连线行为倾向于舍己利他。或者说,历史上因为某个偶然的原因,使得那些有着自私连线的家伙都死翘翘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看进化事件,不是在个体的角度,而是在基因库的容量和其中的等位基因的比例变化上来看的。站在这个角度,你就会发现,90%以上的突变所引起的都是所谓的中性突变,也就是既不好也不坏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慢慢的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也就是慢慢的提高将来不同的基因组合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等位基因的这种产生方式,可以视为原始基因逐渐产生自己的后代基因。但是,这种后代产生方式,不改变这类基因在个体中的数目。它们所准备的,是将来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产生足够多的可能性来应付突发事件。而即使过了突发事件之后,他们在个体内的数目也不会增加,只会改变自己同类内部的组成比例。进化中至少90%以上的进化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

说到这里,我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一开始没有从大尺度着手,而是想从小尺度的单个基因事件来说明问题。呵呵,看来还是我脑子里面的连线程序在搞鬼阿。

至于衰老,那个比较罗索,我们下次有时间再谈。

多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