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溜子撞墙记】草原战火——诺门罕事件(上) -- 冰冷雨天

共:💬290 🌺69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溜子撞墙记】草原战火——诺门罕事件(中之上)

山县联队撤退以后,苏蒙联军于六月十八日正式进驻哈拉哈河东岸,捎带着把诺门罕一带的伪满军也赶上了大兴安岭。苏军的轰炸机也把周围的日军军事仓库全给炸了,光甘珠儿庙一带日军贮存的汽油就给苏军炸掉五百桶。日军的空中侦察表明这一带的苏蒙军兵力有十几门高射炮,二十几门大炮,三十几辆坦克装甲车,五百辆汽车左右。

和所有的类似事件一样,是就此罢手还是再接着赌一把就在关东军司令部,陆军省,参谋本部里掀起了一个大鸣大放的大高潮。

陆军省军事课持不扩大事态的态度,课长岩畔豪雄大佐的意见是首先大陆战线日益扩大,腾不出手去和苏联人扯淡,再加上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长山下奉文中将还嫌事情不够热闹,又扯出了一件“天津英租界封锁事件”出来,现在美国也大有加入的势头,先不管口头上“大日本帝国”怎么牛,同时和几个大国吵架总不是一个聪明主意。

英租界事件是怎么回事呢?英国当时在整个中日战争中还是持中立立场,没有公开介入。但是默认租界内国共两党的情报机关活动,而且通过英资银行向中方提供资金。1939年4月9日伪华北联合准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兼伪津海关监督程锡庚被抗日锄奸团暗杀,英租界当局拒绝向日军引渡凶手。山下奉文就在6月14日用通电铁丝网将英租界围了起来,在进出口处将英国人在大庭广众下扒光了抄靶子。

这时候正好日美间在谈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本家大叔丢了面子,美国人也不干了。这个谈判进行不下去了。最后还是以英国人让步的方式结束了这件事,7月22日英国人同意取缔英租界内的抗日共产分子。正当日本人在欢呼“英国佬投降了”的时候,7月27日美国政府正式向日本政府照会美国中止《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给了日本人一记闷棍那是后话了。

关东军可不这么看,尤其是作战课的服部卓四郎和辻政信两位参谋。“大日本帝国陆军”从1871年成立以来还没有在对外战争中吃过亏,更不要说这次是对一个人口只有八十万的蒙古了。辻政信说:“对于旁若如人的苏蒙方的行动,一定要在一开始就痛加打击。如果关东军表示出决心,不但可以封杀苏蒙的野望,也能打开日英谈判的僵局”,一开始并不同意扩大事态的课长寺田雅雄大佐面对着这种“政治上正确”的豪言壮语,也只好同意。总之,这个场子一定得找回来,无敌的皇军不能这样吃哑巴亏。

当时关东军估计苏军是步兵9个大队,火炮120门,坦克150辆,飞机150架,汽车1000辆,再加上蒙军两个师总共30000人的兵力。(其实是兵力57000人,坦克500辆,装甲车385辆,火炮542门,飞机515架)。辻政信的计划是出动日军一个师团,炮兵力量加强一倍,第二十三师团没有实战经验,是不能用了,起用精锐的第七师团再加上整个第二飞行集团。

关东军的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看了这个计划以后,提出了特别关东军的意见:“上次是小松原打正面,这次换上第七师团,小松原的面子上不好看,这次还是让第二十三师团去吧。”

总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没反对这个计划,就是说这么大的事情还是得和中央省部(陆军省,参谋本部)商量商量,于是就上报到了东京。

东京也是争执不下,到最后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拍了板:“只是一个师团的话,就不要那么烦了,让关东军去吧”。

好轻松,“只是一个师团的话”。这句话极其有名。日本人只要回忆战争,就会提到这句话。要知道当时日本陆军的师团总数是这样的:一个近卫师团加上番号为1-20的常设师团但其中番号为13,15,17,18是“特设师团”,还有新编成的21-23这三个特设师团。全部折算成“常备师团”的话就只有20个。陆军大臣一句话,百分之五的军队就可以不要了。

东京这边还在扯皮做算术的时候,关东军的捷报又来了。6月27日,第二飞行集团对外蒙古的达姆斯克空军基地实行空袭,炸毁击落苏蒙联军各类战斗机轰炸机达150架。就连一直赞成作战的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稻田大佐接到关东军的报捷电话时也跳了起来:“八嘎丫鲁,这是什么战果!不是跟你们说了先不要动,空袭外国内地要经过天皇批准,你们知道不知道?”把电话那边的关东军作战课长寺田给吓得浑身发抖。

辻政信接过了电话,从容不迫地说:“苏联飞机先炸的甘珠儿庙,所以关东军只是在采取战术手段,军司令官批准就行,没必要报送天皇。如有问题,所有责任我一人承当”。

没人来追查责任,真要追查起来辻政信就得枪毙。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追查结果是参谋次长中岛铁藏中将命令关东军中止空袭的电报已经被辻政信撕毁,而且辻政信私自下达了空袭命令,发令栏里作战课长,总参谋长,司令官的签名全部盖着辻政信的图章。

但现在是漏子已经捅了,苏蒙不会善罢甘休,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了,打就打吧。

第二次诺门罕事件,就是这样由辻政信下令打了起来。

这次的作战计划,和上次大同小异。只不过这次出动的兵力多,而且吸取了上次没有装甲兵力的教训,派出了装甲部队,增强了炮火支援。在辻政信看来,如同杀鸡用牛刀一样胜券在握。既然如此有胜利把握,干脆就把仗打到对面家里去,砸了他的瓶瓶罐罐再说,于是这次第23师团主力干脆渡过哈拉哈河,抢占高地,以逸待劳,在河西岸等待被由安冈正臣中将指挥下的主要由机甲部队组成的安冈支队驱赶过来的外蒙部队,在哈拉哈河东西两岸将其全部消灭。

辻政信到底知不知道他面对的苏蒙联军到底有多少?回答是半知半不知,或者说不想知道。他原来的估计苏军只有五个营,其余都是外蒙军队,其实当时回国述职的日本驻苏武官土居大佐正巧在西伯利亚列车上亲眼看见了增援部队,据他判断是起码两个机械化师。可是当他警告辻政信“一定要内地增援坦克和飞机,否则作战困难”告时,辻政信居然对他说:“回东京以后可千万别乱说,要不然那些少壮军官会把你宰了”! 辻政信是不是有点神经错乱了?不是,基本上来说他对苏军的估计符合当时日军的常识。

辻政信是这么算的:在诺门罕作战对日军来说已经到了极限。因为日军缺乏机动运输能力,大兵团作战区域离开铁道线不能超过250公里,而诺门罕离最近的铁道线是240公里,所以说这是极限。反过来看苏军呢,最近的铁道线离哈拉哈河地区也有750公里,因此在辻政信看来就算你老毛子汽车多个几辆,撑死也就只能供应一个师团,增兵多少个师团也是空的数字而已。所以在辻政信看来日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既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而皇军的勇敢据说是规定了,那么皇军不胜还有谁能胜。

就这样,小林恒一带着冈本德三大佐的第71联队和酒井美喜雄的第72联队从6月20日开始就出发了。第23师团不是还有一个山县武光的第64联队吗?因为上次山县联队过于勇敢,所以这次不舍得用,留在海拉尔了。从齐齐哈尔找来了第七师团的第26联队,联队长须见新一郎大佐。这帮被称作“步兵团”,这里的“团”字不是中国军队里那那个军事编制,而只是“集团”的意思,解说成“团伙”也行。觉得“支队”不合适的时候就用“团”字。

汽车不多,先拉了一个大队和两个中队去抢占河东的要点阿木古郎,将军庙和甘珠儿庙,其他将近一万人就走着去。有日本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出门行李多。皇军们也不例外。当时日军的标准步兵行装是37公斤,包括一支三八大盖和240发子弹,还有手榴弹,燃烧瓶那些杂碎加上铺盖什么的。一般日军行军带两天口粮,吃完了就去抢,但这次也知道草原上除了大老鼠以外没有可抢的对象,因此这次还得多带口粮。

后来活下来的日本兵回忆诺门罕,肯定会从那次倒霉的行军开始。出发时还挺精神振奋,结果走了整整一天回头一看,那海拉尔的房子还是清晰可见,这就叫“茫茫大草原”。皇军们一下子就都泄了气了:这得走到什么时候啊?

这还没完呢,草原特产有一件就是蚊子。那蚊子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活蹦乱跳的大活人?比黄鼠狼大耗子什么的滋味好多了,黑压压地就朝皇军轮番攻击上了。行李重,路途远,太阳晒,蚊子咬,第71联队出发时2400人,掉队的就有一千多人。

就这样走了整整六天,到26日半夜大部队终于到了渡河口。这当间坐汽车先到的先遣队已经被苏蒙联军给蹂躏的奄奄一息了,伸长了脖子等主力呢。累屁了的主力还得先救先遣队,然后再准备渡河。

(土鳖扛铁牛)

关键词(Tags): #诺门罕事件(当生)#诺门罕(当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