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论】黄仁宇作品的文学价值超过史学价值。 -- 任爱杰

共:💬1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亨廷顿和文明冲突论的一点看法

任兄的观点非常有见地。不过关于亨廷顿,小吏有一点补充。国内对亨氏其人多半持炮轰态度,盖因他那个惹祸的“文明冲突论”。其实从他的学术历程看,他提这个观点还是有点缘由的。首先,亨氏是一位政治学家而不是国际关系学者,他最大的学术成就在于它对于“政治发展”问题的理论贡献。所谓,“政治发展”在西方政治学界是有特指的,主要是研究不发达国家或非西方家的政治现状,讨论它们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民主的(当然是西方标准的)政治制度,以及在这些非西方国家里,政治机制是如何运作的。所以,亨氏是以研究非西方国家起家的,这比许多对第三世界一窍不通却喜欢胡说的西方学者已经强了很多了。据小吏所见(肯定不甚全面),亨氏在学术上的一个高峰是那本非常有名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在这本书中,亨氏引人注目地指出评价一个社会的政治体制,要看它的行政能力而不要光看民主不民主。但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民主虽然不好,但自有其道理。而且一个强有力的独裁政府有时比一个软弱的民主政府对当地更有好处。这对西方学界自然是离经叛道,但可能很符合80年代后期国内思想界新权威主义流行的实际,所以这本书在中国被再版了很多次。确实如任兄所言,亨氏虽然研究非西方国家但骨子里自然还是认同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因此在90年代初,面对苏东体制解体,国际社会上民主化风潮大行起道的现实,亨氏出版了他那本最为有名的《第三波》。(该书在国内有三联书店厚厚的一大本中译本,仅此可见90年代中国的思想自由程度已非往昔可比。)这本书以小吏所见,与其说是一本学术著作,毋宁为一个教导民主派如何夺权的行动手册。在书中,亨氏对西方民主在非西方国家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虽然还没有象福山那样高兴到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但也预言西方民主必为普世价值。可90年代的国际现实实在是不能令人满意,许多民主转型国家并没有顺利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政府体制,更多为冷战所掩盖的冲突爆发出来,特别是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为代表的极端势力回潮在国际上造成了许多流血纷争。亨氏所言“伊斯兰的边界到处淌着血”并非危言耸听。面对这种事实,亨氏自然要反思他在第三波理论中的乐观预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何普世的民主价值观会在现实中遇到如此大的阻力。那么在早年就详细考察过非西方国家社会现实的亨廷顿此次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解释,那就是“文明的冲突”。阻碍民主的不是经济条件,也不是政治势力而是人群思想深处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意识。所以,与其说文明冲突是亨氏为了挑起东西方的纷争,不如说是其本人学术思想发展的一个结果。至于其后的纷纷扰扰,恐怕就是亨氏本人也无法脱身其外了。

小吏以为亨氏属于那种思想活跃,很有创见的人物,但有时流于散漫。在《第三波》中他象开药方一样告诉民主派应该如何组织民众抗议,如何面对可能的镇压,甚至夺权后应不应该和以前的独裁者算历史旧账都说的详详细细,这就不象学者的风格了。关于“文明冲突论”本来是一片长文,但真正出版时里面就加上了许多杂七杂八的议论。他甚至在书中以相当细腻的笔调设想了一场未来以文明划界的世界大战,和科幻小说有得一比,最终甚至出现了描述“八国联军”(当然是西方文明国家的民主联军)胜利后开进天安门的文字,实在是匪夷所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