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强烈推荐:转一个好帖子 华人在南洋(一)冷月孤星剑原创 -- 老马丁

共:💬103 🌺2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华人在南洋(十二,完) 作者:冷月孤星剑

华人在南洋(十二,完)

冷月孤星剑

2007.4 于[世界军事论坛]

可 以看到,南洋的华人们这五十年来变迁,和中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强大和在南洋的影响力,无不改变着他们的生活。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的日渐强 大,南洋华人们的生活日渐自信,2006年印尼新国籍法颁布后,很多华人社团已表示要开始组党,来保护和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马华公会的领导人,也开始改 变他们以前类似海峡华人的心态,开始真正感受马来传统华人的想法。而马来西亚的传统华人们,也开始大力推行华文运动,为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贡献自己的 力量。如今在马来西亚,常可以看到马来人和印度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新加坡,大部分华文老师都是马来华人。

与 传统华人思想在南洋的重新兴起不同,作为海峡华人聚居地的新加坡,似乎还保持着二十多年来良好的优越心理。年轻一代的纯英文生活环境,让李光耀当年担心的 英校教育的弱点越来越显著。95年和2000年,李光耀两次出版了他的回忆录,分别记录了新加坡建国以来的发展历程。他出书的本意,是希望新加坡的年轻人 能仔细阅读,从中学习他的奋斗心得,但是,这两册回忆录,在新加坡看得多是本地的中老年人,而他的年轻读者,大多是马来华人或者来新短暂读书或工作的中国 人。而他寄予主要期望的新加坡年轻人,大部分根本没有兴趣看。当被问到如果真有李光耀所说的危机来临该怎么办,他们大多会耸耸肩,很不在乎的回答:移民 吧。

以 廉洁著称的新加坡政府,是按照李光耀心目中的精英治国方式建立起来的。政府大力吸收历届学生中的佼佼者来做公务员,以此来保证最聪明的人都在政府内,以李 光耀构想的管理巨型企业的方式来管理新加坡。但是,这也很容易带来一贯的由于精英们生活的优越安逸而造成的“何不食肉糜”观念。

由 于地处赤道,新加坡最大的病人群体是肾炎病人,每年有上万人需要洗肾,为此新加坡成立了一个民间机构叫新加坡民间机构全国肾脏基金会,简称NKF,专为援 助那些家庭收入低下、却不得不支付高额洗肾费用的肾脏病患者。虽然是民间机构,但其总裁杜莱,吴夫人的密友,是由政府任命。每年NKF都会发动民间募捐活 动,每年的电视筹款都大约在五百万新币,约两千五百万人民币左右。1997年和98年,有人揭发杜莱以公费做头等舱,被他以诽谤罪告上法庭。2004年, 有记者到NKF采访,发现他的办公室内有私人浴室,里面有高档马桶和镀金水龙头。在随后的调查发现,杜莱的年薪大约六十万新币,约四十万美元,和美国总统 相当,也是该年电视募捐款项的十分之一。这个时候,吴夫人出来发话,觉得这么点工资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舆论大哗,四十多万人在网上发言,要抵制以后的 NKF募捐活动,杜莱和管理层被迫全体辞职。

2005 年,新加坡政府做出了一个也许是建国以来唯一不是李光耀的决定,在岛内修建赌场。并由美国金沙集团得标,赌场将于2009年开始营业。值得一提的是,金沙 集团CEO,拉斯维加斯博彩业大亨谢尔登埃德森在澳门开业的两年内,资产由70亿美元猛升到约270亿美元。对于政府开赌场的决定,很有意味的是,英校教 育的人似乎对此没有太大反应,而华校毕业的人们大多对此颇有忧虑。

新加坡要往何处去?李光耀之后该怎么办?

在 每年一届的位于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国市长班”里,一些中国未来的市长们向课堂上的新加坡老师问到了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李光耀说过,如果以后有人想 改变他定下来的东西,他会从坟墓里跳出来的。”目前,这句话也许是每一个被84岁的李光耀的海峡华人思想教育出来的新加坡人的心理依靠。海峡华人们目前的 路似乎还是很平坦,但世界真的能一成不变吗?坟墓里,人真的可以跳出来吗?

不 久前的一个新闻,大约可以为南洋海峡华人目前的心理作出一个清晰的注解:2007年4月17日,预计于5月份赴美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由于美国过 于专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导致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逐渐丧失给对手中国。他还说,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衰退,将会使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受到影响。 李显龙表示,根据印度尼西亚官员透露,中国企业三月以低于其他公司的标价,和印度尼西亚签署价值28亿美元的建造燃煤发电厂合约,这显示中国加深与东南亚 关系的策略已经奏效。李显龙说,作为亚洲国家,新加坡希望和中国加强区域合作,但这不能是新加坡仅有的关系,新加坡也希望和美国继续维持关系。“我们很多 课题上和美国看法一致,我们想做的是确保东南亚继续在美国的雷达萤幕上。”但他认为,理智上布什政府知道东南亚是个有用的伙伴,“但我觉得它(美国政府) 已经不如从前那样积极”。

(完)

-------------------------------------------------------------------------------------------------------------

作者后记:

由 于时间有限,本人假期也接近尾声,所以只能匆匆结束此文。很多话题也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展开,希望大家见谅。本文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让大家对于南洋华人这个 群体的历史变迁,现状以及未来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展望,因为现在看来,很多国人,特别是政府官员们,对南洋某些国家的认识是颇有偏差的,因此,对这里的 某些行为,由于不切实际的期望,产生了某些不必要的反应。

感 谢大家对本文的如此关注,其实很久以来都想写点关于南洋华人的东西,因为他们,特别是这里的传统华人们以他们的方式为着中国复兴做着自己的贡献。如今中国 在海外的移民越来越多,如何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随着东南亚日益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他们也必将发挥更大 的作用。

本文强调了南洋两种主要华人不同的历史变迁,很显然,他们生活的变化,一是和中国实力的变化息息相关,另一个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坚持与否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个人觉得艇长的评论最为独到,为此特别摘录如下:

“关 于南洋华人的争论,让我想到明清之争。其实两场争论,都涉及一个误区,就是人的民族和国家的自我意识,其实是可以分裂的。认同自己是华人/汉族的,也可以 忠于某个外国。不仅新加坡人如此,大马赵的公民忠诚应该也是属于马来西亚的。感觉有些把新加坡当作华人之光所以说不得碰不得的朋友,在国家认同上也是更倾 向于新加坡。

不认为自己是汉族的,也可以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大马赵念念不忘的大明,也是多民族共同体。太祖成祖手下连蒙古官员和军队都有。今后这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没有大量华人以外的效忠者,中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可能达到强权的目标。

---------潜水艇那么长”

另:本文欢迎随便转载转贴,但请保留作者姓名,并注明[转自世界军事论坛],以此作为近十年来军坛对作者帮助的回报,借用潜水艇那么长的一句话来结尾,就是“军坛是他的第二所大学”,这句话对作者也同样适用。

冷月孤星剑

2007年四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