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其实,我们知道得并不多——撇开“奇瑞”说国内轿车故事 -- 月树

共:💬63 🌺2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纷纷扰扰,且问问英雄出处(上)

现在的国内的轿车制造很热闹,只有热闹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明星。因此,一开始我就想说说这些热闹的源头,那些汽车制造厂的群生像。

国内的汽车制造工厂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全国的汽车厂,从汽配到整车组装厂——我是说那种有本事可以把四个轮子凑到一起发动起来,从而组成貌似汽车一类东东的工厂——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两千七百多家企业,其中有模有样的整车组装工厂有一百一十多家,分布在全国十余个省。虽然这是2000年的报告引用1998年的数据,可是几经组合,到今天仍然是个不小的数目。因为在“四个轮子凑一块”的简单方法之下,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有进有出,有的工厂消失了,有的工厂又诞生了。

在多数文字中,这种情况被唾弃为国内汽车制造落后的标志,可我却想到了毛公的一句诗词,“万类霜天竞自由”。

12亿人口的市场,近五十年的投资,才发展了二十年的市场竞争,两千多家与汽车制造相关的工厂撑起一百挂零的整车制造工厂,不过分吧。

反正俺觉得很正常。

尤其是当俺稍微追究了若干家能与轿车扯上关系的整车制造企业诞生经历,更觉得这种繁星点点的格局在现今国内市场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为啥?英雄出处各不同,一列从中央军到土兵的壮观排列,五个档次,各有来头。

先说中央军。

前面我说了,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就是“五十年投资,二十年竞争”,扣除的那三十年,可以说就是中央军编成的过程,从1956年长春的“一汽”造出了“解放”算起,中国汽车的中央军序列便产生了。中央军的编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能让中央出钱建厂的地方,绝大部分地区工业基础恐怕都能够追溯到蒋公之前,这可不是我乱说,国内汽车工业分布散,但集中度可不低,其中规模前六的地区分割了全国近三分之二的汽车资产,它们分别是湖北、吉林、上海、江苏、重庆和天津,有兴趣的河友不妨查查这六个省市的近代工业历史。正因为如此,汽车中央军的数量很好数,五个手指头就够了。具体到轿车,就是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那个“三大二小”,一汽、二汽、上海汽车、天津汽车与广东汽车。二十年的浪淘沙,天汽成了一汽一份子,而广汽先天不足,初创时虽尽得政策呵护(托叶公的福,呵呵),始终蹒跚,几经浴火,长成的模样早已不是中央军气质,可以不计。除此之外,南京汽车虽然不是御命的轿车企业,并且也已经不是央企,但究其发展历史,企业经营风格,与其他轿车中央军还是有的一比。因此在我的故事里,中国轿车中央军就是四家:一汽二汽上汽南汽

要说轿车中央军是啥模样,四个字:家大业大。如果还要详细点,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些中央军造车之初,所造之车没有被定义为“商品”,而是称之为“产品”,并且是“工业产品”。国内汽车业的中央军们是造着“工业产品”成长起来的。其中门道真不是两句话能够说清的,河友中如果有上世纪80年代在制造业工厂上班经历的应该多少能体会到这段文字的含义。可以这么说,轿车中央军展现给公众的模样种种,归根结底都要和这段文字扯上关系,我会在后面章节中详谈的。

中央军之后是地方军。地方军的编练可以说是中央军编练的延续。中央投资把汽车工业折腾起来了,但毕竟是大工业的要求,单一力量有限;而且就当时的外部环境,中央每在工业上投一分钱,都会要盘算一下“大三线”的问题。至于一省为单位的各路诸侯,个个顶着不亚于中等国家的地域规模,都不是甘心地里刨食,小打小闹的主,既然上下都有这个心,加上“大跃进”之类政治的鼓动,中国汽车地方军就这样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由省到市的在全国30个省市分布开来了。

汽车中央军与地方军的诞生都政治结合经济的产物,因此都有着类似的特色。只不过中央军少,好管,地方军却是星罗棋布,加之省与省之间的观念水平参差不齐,就让汽车地方军的水平相差很大。这么说吧,年产四五千台车与年产一台车,那都叫地方军。这样一个场景肯定是让现在的“市场人士”撇嘴的,不过地方军也有不同于中央军的地方,那就是规模,诸侯毕竟不是国家,在不是市场的年代,养不起大孩子,更不敢逾越中央,结果就产生了一大帮半饥不饱的小个子。中国有两句老话,一曰穷则思变,一曰船小好掉头,地方军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它们的秉性。在经历二十年的市场竞争后,灰飞烟灭的固然有很多,成了气候的也不少,更多的则成为汽配汽修汽贸之类的配角。反正到今天,它们仍然是中国汽车制造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方军成气候的“先进分子”并不是个个都捣腾出轿车,但确实有一帮汽车地方军千方百计的钻进了轿车堆。它们就成了我故事中轿车地方军的代表。例如,来自安徽的江淮汽车,来自海南的海马汽车,来自福建的东南汽车,来自北京的北汽以及前面提及到的广汽。都算是代表。

中央军加地方军,国内轿车企业的主力包含了大部分。可这还不是全部,除了这两支队伍外,还有一帮特殊群体。它们都是国企,都是发展十余年,专门为生产整车而被批准诞生的汽车企业。但它们的产生并不是中央投资,也和地方没有太大关系。它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大型央企。这些央企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造军火的。因此,这些车企都有着军工背景。我把它们统称为特种军。

特种军分两支,背景分别是陆军装备制造企业与飞机制造企业,要说这两支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前者喜欢造柴油车,而后者一般都是汽油车当家。原因嘛,大家听说过装汽油机的运输车辆或者装柴油机的飞机吗?!

不过具体到轿车,情况又有不同。特种军里的轿车集群,打下品牌的,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引进。那时候,国内制冷工业有个“阿里斯顿”的故事。而轿车特种军中,也有个“奥拓”的故事。具体情况,我会在后面章节里详谈。这里我要说是,军工企业历来都有独来独往、自成一体的习惯,而做轿车对它们而言,与其说是主动,不如说是对上世纪80年代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一种探索性调整。在投资其中的军工企业看来,轿车制造是在为保存主业而产生的“三产”,或者说是试探“军转民”出路的触手之一。既然不是主业,就很难获得开办者全力以赴的关注。军工企业的背景又使其处于国家地方都在管又都管不到的境地。在这样一个三不靠,又自诞生起便进入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国内轿车特种军的成气候者数量不比国军难数。其中,陆军装备制造企业系统中产生了一个重庆长安汽车,飞机制造系统中产生了一个黑龙江哈飞汽车。而在本世纪初,依靠SUV的推广,轿车特种军又多了个新丁:湖南长丰汽车

中央军、地方军加上特种军,算是囊获了国内轿车行业的国军序列,可是还没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家发现自个的轿车制造资产中多了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企业,他们的产权是国企,可国家并没有让它们诞生,它们的出现,既是某个国资操盘手的决策行为,也可以说是市场的催生——没前途没利润的事谁会干?!这些企业,姑且称它们为新军吧。

轿车新军的产生,源于上世纪60年代起汽车地方军的组建,但由此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问题,与一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历史名词“国家汽车目录”密切相关。

关键词(Tags): #中央 地方元宝推荐:爱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