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翻译】普利策小小传(一) -- 梦秋

共:💬52 🌺2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普利策小小传(三)

普利策小小传(三)

《纽约世界报》创建于1860年,一度有过良好的口碑。在1880年代激烈的报业竞争当中,《世界报》落了下风,平均每年的亏损达到4万美元。普利策倾注全力,不惜借债,以34.6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份报纸。从报纸的经济状况来看,《世界报》并不值得这个价钱,加上纽约报界的情况错综复杂,普利策选择此时进入纽约报界并不被人看好。

当时的纽约仿佛像是中国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是个冒险家的乐园,也是实现美国梦的天堂。在1880-1890年之间,纽约的人口增加了50%,成为美国对外的窗口和经济中心。这个城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消费能力。在普利策进入纽约之前,竞争主要在下面几家报纸之间展开:《纽约先驱报》,这份报纸一般有12-16页,售价2美分;达纳的《纽约太阳报》,4页,售价2美分;《纽约论坛报》和《纽约时报》,两份报纸都是8页,售价4美分。《世界报》的版面是8页,售价为2美分,在价格上占据一定优势。

有一个个人因素推动普利策进入纽约报界:他的弟弟阿尔伯特.普利策也来到了美国。阿尔伯特以25,000美金为资本,在纽约创立了自己的报纸《新闻早报》(Morning Journal)。普利策兄弟俩之间的亲情非常淡薄,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似乎远远大于兄弟之情。两人在平时业务上几乎没有往来与合作,彼此之间就像竞争对手。阿尔伯特的这个举动无疑刺激哥哥要在纽约作出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

1883年5月11日《世界报》易主之后正式发行了第一份带有普氏风格的日报。在此之前,《世界报》每天的发行量是15000份。在发行当天,普利策要求的报纸印发数量达到22000份。到了中午时分,所有的报纸全部卖了出去。

一炮打响的背后,普利策的营销策略其实不让人感到陌生。他在首份报纸上大量采用了哗众取宠的新闻内容,配以夸张的笔法,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在报纸的首页上报导的是新泽西一场损失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风暴灾害。其余版面报导的消息也全都是读者看得心惊肉跳的东西:采访要上绞架的杀人狂;华尔街投机者跳楼的故事;匹兹堡执行死刑;海地发生暴乱;还少不得对某个误入情网贻误终生的女仆发表一番感慨。

首日成功,《世界报》在5月12日发行的第二份报纸当中用了足足两个专栏来感谢好奇的纽约人对报纸的支持。这封感谢信的感谢对象下至商店里的女售货员,上至纽约市长。别以为这是在讨好纽约市长和政府官员。仅仅过了一个星期,普利策重拾“与政府斗,其乐无穷”的信条,找到了开炮的目标:纽约市新建成的布鲁克林大桥——《世界报》声称该大桥不应该收过路费。

普利策的自由主义倾向在《世界报》的社论专栏当中得到了彻底而充分的表现。在这个版面上,普利策鼓吹加税政策,加税目标隐隐有水泊梁山的遗风:遗产要加税、高收入要加税、垄断要加税、有特权的公司要加税、贸易利润要加税。除此之外,普利策还弹起批评政府的高调,抢占道德制高点,要求改革政府的服务机构、惩治腐败官僚、严肃处理选举中的舞弊行为等等。要说这些话题现在看来也不新鲜。只要一个民主的政府存在,这些高调就是唱上一百年也不会有人敢说个不字。至今美国总统和国会选举大家也不都拿着加税和减税说事吗?

这就是普利策的高明之处。1880年代的纽约,有五分之四的居民不是海外直接移民就是直接移民者的第二代。这些移民者大多来自欧洲,出身社会下层,对普利策在报纸上揭露的社会阴暗面感同身受,自然也会对他的社论观点表示赞同。报纸本身需要大众化的读者,所以普利策坚决反对特权阶层,批评美国社会当中出现的贵族化倾向,他公开宣称,劳动、智慧、责任和道德才是真正的贵族气质。瞧,如果再引用一下《资本论》,《世界报》差不多就成为第二国际的机关报了。

除了社论版的自由主义,或者说左翼风格之外,《世界报》也是美国新闻史上独特的“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的始作俑者。现在我们都知道中文当中的“黄色淫秽内容”这个专有名词的意义。这个词语的源头可以上溯至此。但是黄色新闻的主要卖点在风气保守的19世纪末倒还不是女人的胸脯和大腿,按照新闻学的定义,它指的是:

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2、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

3、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异的标题和版式;

4、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

5、报道内容流于肤浅;

6、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7、专挑耸人听闻的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假造骇人的新闻;

有人总结说,普利策创造了美国的新新闻风格,也有人评论说,普利策开启了黄色新闻的潘多拉魔盒,因为黄色新闻是没有灵魂的新闻。按理说,鼓吹道德至上主义的普利策不太可能采用这样的办报风格。别忘了,作为实业家,普利策是一个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于一身的人。后人评论他“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就是指在他在新闻工作当中既表现得道貌岸然,又喜欢跋扈张扬的双面表现。从《世界报》转如普氏手中后发行的第一份报纸上我们就可以找到黄色新闻的痕迹。真正的,有着社会价值和新闻意义的东西都被挪到社论版去了,其余版面全部是噱头,以便吸引眼球。对于一份要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报纸,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战略。在《世界报》易主后一个月里,头版标题上常见的字眼包括“死亡”、“毒药”、“爱情”、“尖叫”、“怜悯”等等。总之,标题语气必须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什么“女英雄还是罪犯”、“华尔街的恐怖”、“小洛塔的情人”、“在鲜血中的洗礼”——在此只能说,国内新闻网站社会版的八卦历史足足比伟大的美利坚同行落后了一百年。

有了黄色新闻和社论版的自由主义立场这两根柱子支撑,《世界报》的销量迅速上升。普利策经营《世界报》三个月后,报纸发行数量达到39000份,年末达到60000份。1884年的年初,《世界报》星期日版创刊,很快销量就达到了100000份。为此,普利策奖给每位员工一顶丝帽,并在纽约市政厅公园鸣放礼炮100响以示庆贺。单单是礼炮规格,恐怕后世没有哪位国家元首能够享受这种待遇。

《世界报》一跃而成为纽约最成功的报纸,成功的故事说来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如何让成功的故事继续延续,这才是普利策最成功之处。

普利策在经营当中不仅注意报纸的短期发展,对报纸的长期发展也具有独特眼光。他建立了一支出色的人才队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他从《圣路易斯快邮报》带过来的老员工,为首大将就是那位有点不安分的科克里尔。此后,普利策采取了挖墙脚的商业惯用政策,先后从《波士顿先驱报》挖来社论主编梅里尔,从《纽约先驱报》挖来执行主编史密斯,从对手达纳的《太阳报》挖来了著名记者卡尔瓦罗。普利策甚至把墙角挖到了他弟弟的《新闻早报》,弄来了一名执行主编。后来发现此人不堪大用,遂将其爆炒。

在圣路易斯办报时期,普利策因为树敌太多,以至于报社被暴民围攻。他充分吸取了此事的教训,以《世界报》的名义在纽约开展了一系列成功的公关活动。除了对通常所见的公益慈善事业大撒钞票之外,普利策重点开展了几次公关活动,其中有两次成效非常明显。

1885年,为了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专门塑造了著名的自由女神雕像准备赠送给美国。美国人早早做好了打算,要把自由女神像建在罗德岛上。不知道什么原因,美国国会半天不肯拨款在罗德岛上建立一个雕像基座。总不能让自由女神像戳在罗德岛的烂泥里吧?普利策瞄准了这个机会,通过《世界报》号召全纽约人募捐建造雕像基座。五个月后,共有120,000位《世界报》的忠实读者捐了款。这笔总额达到101091美元,大部分都是硬币的捐款成功地垫起了自由女神像,至今仍在牢牢地支撑着这个美国的象征。

1889年,受到全球探险风的影响,《世界报》提出赞助美国女探险家奈丽.布莱进行一次环球旅游。此次环球旅游的真正亮点在于奈丽能否打破科幻小说《环游地球八十天》的时间限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环游地球。实际上,奈丽是《世界报》的专栏记者,胆子奇大无比,曾经伪装疯癫混入疯人院里进行调查采访。她此行果然不负众望,仅仅用了72天就完成了环游地球的使命。在这72天里,《世界报》用足了资源对其行踪进行跟踪报导,并开展了一个预测比赛,看看谁能够猜对奈丽环游地球的准确时间。一时间全国有上百万人参与了这个预测比赛。《世界报》也因此声名远扬。

办报之余,普利策依旧深深地卷入美国的政治生活当中。1887年,普利策当选为纽约州众议院议员,但是很快他就退出了政治前台。在普利策的影响下,《世界报》的社论于1888年和1892年两度发表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夫兰的言论。有些言论的表达已经达到露骨的程度。1888年,报纸社论在说明支持克里夫兰的原因时使用了“脑白金”广告似的重复句:他是个老实人;他是个老实人;他是个老实人;他是个老实人。

1888年克里夫兰在总统任上输掉了选举。1892年克里夫兰卷土重来,再次成功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届任期因为选举失败被隔开的总统。不用说,普利策的政治嗅觉帮他弄到了一定的政治优势。但是他的对手达纳的脑袋就搭错了一根筋,没有看到美国政坛两党制的发展趋势,转身去支持一个第三党的总统候选人,把自己的政治资本赔了个底朝天。

普利策办报的自由主义原则有时候也给他带来不少麻烦。1892年,匹兹堡钢铁工人大罢工,钢铁大王卡内基雇佣了著名的平克顿侦探所侦探来看家护院,在和罢工工人的冲突中开枪打死了几个工人。出事的时候普利策在欧洲旅行,他手下的社论主编梅里尔完全站在工运人员一边,在社论版连续发表攻击卡内基的文章。这种做法已经越过了自由主义立场的底线,表达出某种激进的社会主义倾向。这么做的结果是普利策发现报纸受到了空前孤立。一俟欧洲归来,他立刻把报纸从梅里尔的激进立场上带回原来的立场上。

1887年,普利策的《世界报》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包括达纳的《太阳报》,成为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天的发行量达到250,000份。这是普利策已经进入了巅峰期。但是这一年也是普利策最不幸的一年:他因为劳累过度,完全丧失了视力。一代报业大王成为了目不视物的瞎子。

关键词(Tags): #普利策#世界报#自由主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