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半个原创 】桥·1937 -- 黄河故人

共:💬52 🌺2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半个原创 】桥·1937

这篇草草写就,花了5月7日一天的时间根据中央台纪录片改编而成.希望能够用一个剖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茅以升先生。

[SIZE=3]这是一座有历史意义的桥梁。[/SIZE]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大型铁路-公路桥,是曾建在被人认为无法建桥的钱塘江里的大桥。

[SIZE=3]这是一座英雄的桥梁。[/SIZE]它历尽艰险,用了两年多才建成,却在建成后即被炸毁,日本人又用了七年才修复它,这期间中国人又炸了它两次;它还没出世,设计师就在图纸上设计了它的毁灭。

[SIZE=3]这是一个,一些,一群中国人的故事。[/SIZE]他们有科学家,有政府官员,有民工,有游击队员;他们信仰不同,有的根本就不知道信仰。围绕这座大桥,他们都作了自己的事,他们都对得起中国人这三个字,他们都是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故事从这一刻,这一地开始。

时间:1937年8月14日下午

地点:钱塘江大桥6号桥墩下的沉箱,水面下30多米

男主角:茅以升,钱塘江大桥设计师。

男配角:工人若干

女演员:无

(注解:沉箱是有缝隙的,利用高压空气江水排开,创造出施工环境,如果空气压力降低,江水倒灌,箱内人必死无疑。这时沉箱内温度40多度,气压是三个多大气压。)

茅以升正在指导工人施工。突然,毫无征兆,电灯灭了……………

人们一片恐慌,大难临头的想法充满了每个人的脑袋,压抑的空气则充满了整个沉箱。出什么事了?我们还能活下去吗??怎么办???

工人不知道,茅以升也不知道。万幸,输送高压空气的电力还在供应。茅以升叫大家沉着镇定,坚守岗位。半小时后,电灯复明。

(这些不是马甲的杜撰,有当时的拍摄的影像为证,要查吗?CCTV有)

作为局外人,我们解释一下。当时是日本飞机轰炸,实施了照明的灯火管制,沉箱里的照明电也被切断了。一位机房工人在江边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只因灯火管制灭了灯,继续向沉箱供气,为中国保住了一座大桥,为中国保住一位能为中国继续造桥的人,为中国保住一批正在为中国造桥的人。

钱塘江大桥对上海的抗战至关重要,日本人已经得到了大桥即将完工的消息,他们决不想让大桥顺利完工。随后几天,日军轰炸更加频繁。工地上有人提出大桥伪装成远未完工的样子,或许日本人就不会再轰炸了。这招好像起作用了,日军轰炸越来越少,但是日本人真的被骗了吗?

实际情况绝非如此。日本人认为占领杭州只是时间问题,而钱塘江大桥可以为他们所用,他们也在等着大桥的竣工。

一个多月没有轰炸,连续施工,六号桥墩从水下生长出来,铺设钢梁,铺设铁轨……难以想象的速度,9月26日凌晨四时,第一列火车通过大桥,但这时火车的用处已经变成了向后方输送物资。

建一座桥,自然不只是一个桥墩。那………我们从头开始。

钱塘江造桥难!其一,钱塘江是一条凶险的江,上游时有洪水暴发,江流汹涌;下游常有海浪涌人,波涛险恶;若遇台风过境,浊浪排空,愈发势不可挡;倘提及钱塘江潮,更是令人闻之色变,潮头壁立,高达5至7米,势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其二,自古传说“钱塘江无底”,底自然是有的,可是不仅深而且还有流沙。据测,沙层厚达41米,而且在激流冲刷下变化莫测,给打桩建桥造成极大困难。

建桥需要什么?,有主持工作的人,有设计施工的人;,没钱什么也干不成,那么大的投资从哪里来;工具,桥不是说两句话就出来的,得一点一点干。

这个主持工作和筹钱的人,叫作曾养甫。曾养甫1932年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同时兼任浙赣铁路理事会理事长和建设钱塘江大桥及改良蚕丝两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养甫写信促请当时正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前往杭州,共商筹建钱塘江大桥之事。茅以升很受感动,当即动身南下杭州。

很不巧,那几天曾养甫患了严重的伤风感冒,一般情况都是闭门谢客。当听到茅以升前来拜访时,他急忙趔趄着身子亲自迎接。曾养甫开诚布公地告诉茅以升:“关于主持造桥的人,铁道部请来了美国专家华德尔,但我还是觉着自己的大桥应演自己造,还是请你来,担任设计和施工工作。”茅以升踌躇满志,但考虑到工程的艰巨性,一时还有些犹豫。曾养甫立刻安慰道:“筹钱的事我已多方准备,这一点请你放心。”他把胸脯拍得山响,最后又给茅以升吃下定心丸:“造桥工程完全由你负责,我决不干涉。”很快,轻装上阵的茅以升被任命为钱塘江建桥工程处处长,就此茅以升带出了一个团队。没想到的是大桥建了两年半,这个职位他却干了十六年,剩下的时间好多在修桥。

建桥不是只有设计师就可以的,水文,地质条件都要考虑。这些外国的设计师不管,需要建桥的主持者提供给他。其实曾养甫并不是一开始就选中了茅以升,他也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渐渐有了让中国人自己主持大桥的修建的想法。后来由于前期的勘测错误,我们前面提到的6号桥墩,几乎让大桥功亏一篑。原因是6号桥墩的位置正好在河床的斜坡上,通常方案无法施工。茅以升只好亲自下到江底,指导施工。这不能怪曾养甫,中国人那时还没有这个经验。好在他们做了这件事情,所以今天我们有了经验。

曾养甫筹款很难。曾养甫先请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时任中国铁道部顾问,做了一套大桥设计方案. 叫他设计,就不会反对浙江建桥,还可利用他的招牌筹款. 在此之后,茅以升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双层桥,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道,战争时期公路可为铁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造价510万;华德尔方案是单层桥,中间铁路,两边公路,造价758万。中方设计远胜美方!显然采取茅以升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茅以升预料到今后交通发展的需要,在北端引桥下预留一孔,现已被打开使用) 但开始只敢说是根据华德尔设计“略予修改”,后来经费落到实处,曾养甫才敢宣布“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

为筹足款项,引发了浙江省铁道部、外国银行、国内银行各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最后终于达成协议,把建成后的钱塘江大桥按贷款比例分别抵押,才解决了钱的问题.

写完了才发现没有留插图片的地方,就放在这里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青年茅以升,也是小帅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茅以升铜像,背景钱塘江大桥,前面的领导,不知道是什么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主持建桥时的茅以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年茅以升,旁边坐的可不是茅夫人,是吴健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是茅以升和女儿茅玉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大桥现在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桥当年的样子

关键词(Tags): #曾养甫#茅以升#钱塘江大桥#古今中外科学家征文(爱莲)元宝推荐:爱莲,铁手,海天, 通宝推:三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