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37.随便聊:关于某某教育 (幼儿园零碎) -- 非

共:💬24 🌺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要说起来话就长了

虽然也听说过蒙式的大概意思,但也理解多数是把它当个marketing tool,总之为人父母,如果有个方法又能让孩子不受罪而且能博学多才,当然是很有吸引力了,这大约是蒙式能够流行的主因。

在国内,蒙式流行的原因是因为国内与国外的信息互换还是不多,实际上它只是国外比较知名的几种学前教育方法体系之一,远远谈不上有多么普及。蒙特索利本身是意大利人。而意大利事实上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学前教育方法,一个是以蒙特索利名字命名的蒙式教育,一个是以地名命名的Reggio Emilia。这两者,我喜欢后者。

蒙式教育是比较早介绍到国内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时国内对国外的学前教育情况了解的并不多,但因为中国的发展,眼界逐渐开阔,开始对不同教育方法有需求,经济条件好转,等等,蒙式进入的时机是很好的。带来了新鲜的方法,于是受到欢迎。但是,真正实施蒙式教育的,我想寥寥无几。一种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是否大量运用了它的教具。那只是辅助手段。我无从考证是何人最早把蒙式教育带进国内,但就我的信息掌握,很多从事学前教育方向的翻译的,不是专业人士。

学前教育的发展,理论基础的形成是在西方,虽然中国第一个公立幼稚园也在一百年前于武昌建立,但是,要考虑到把幼稚园带进中国的这些元老们都有自己选择国外理论家的倾向,这种倾向就形成了初建时候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公理”,“宗旨”。就是长时期内被规定了的。就比如,我们父母那代规定了是学俄语,受的是正统教育,而我们这代可能因为世界变化,学英语,学法语,接受多文化影响。但那之后的一百来年发展到现在,国内的学前教育体系依然没有完全与国外的信息达成一致,甚至比较闭塞,(当然,这个也不仅仅限于学前教育,有很多领域内都有这类问题),同时,在学前教育领域,我所看到的,专家类的,可能因为语言问题以及实际经历,极少有真正在国外系统学习过,并具备国外幼儿园实际工作经验的,(那些打着访问学者牌子的,不要信,呵呵)。一般老师类的,又多数是中专大专出来的,少数是中学毕业去到类似新加坡的地方留学,很年轻,中文素养较低,(当然,也有些不错的。我只是说说普遍现象)。还有一些非专业的海归,或者有条件在国外生活过,了解过国外孩子教育过程的,自己有孩子因此决心为自己的孩子回国自办幼儿园的,比如北京的XXX的,她们很努力,有见识,形式活泼,英语程度好,具备直接接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的能力,但因为缺乏可以真正实践的老师们,到最后扩大化,也逐渐走向商业化,赢利为主。还有一种,比较让人啼笑皆非的,这个我不得不点名了,东方爱婴,可能好些人听说过它,我记得有次在新浪链接里看到记者对东方爱婴的创办人贾军的采访,贾军所说的学前教育方面的话题,有些常识性的错误,不知道是不是记者的笔误,(但也不应该误成那样)。之后曾被迫看了很多关于它的资料,而且,据说创办的起因是她到国外三个月的时间里看到了国外的教育云云,(有点诧异,三个月时间能深入了解多少?),采访中她所提到的国外的学前教育,和她后来在国内所采取的家庭亲子计划一类的大部分内容,实际在国外,是很多社区常见的活动,也是很多国家帮助家庭孩子,family support的那些部门所常见的。所以,我觉得贾军最大的成功并不是她的那些让家长购买的内容,(说实话,那些稀松平常),而是,她是第一个把这些社区服务内容介绍到国内来,更名为她的个人创造,并且收费。当然,后来她也出钱赞助一些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究竟怎么个研究法,我就不得而知了。

在国外,蒙式教育最早是在意大利,然后发展成加盟店,老师选择它training的course,就可以得到蒙式证书。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蒙式证书,在国外,至少在英联邦国家,并不能作为合法教师资格认证的。(顺便说一句,我是英联邦承认的注册教师。官方网上能查到我的registered number.。)蒙式教育更倾向于保持孩子的独立的,完整的学习时间,简单例子,在国外的蒙式幼儿园,若小孩子在玩一个拼图,group时间到了,他可以选择完成了拼图再去参加集体活动。自己独自玩的时间很多。老师在大部分时间里充当的是种提供者的角色。对大一点孩子的读写能力也相对注重-----这也是被很多教育家异议的一点,因为,这已经属于academic的范畴,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这里需要介绍的一点是,国外的普遍理论是不应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过度academic方面的开发。而相比很多其它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蒙式在这方面比较突出。和国内相比,国外的学前教育更注重have fun, learning must be fun。所以,蒙式教育在国外,见仁见智,但绝对谈不上是主流。

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如你所说,对于他们的情商,健商有很重要的影响。是学会独立性,自助,解决问题,与人相处,分享,理解别人的需求等等可能影响一生的基础重要,还是强调会多写几个字,数多几个数重要?我想,关键也在于,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究竟有多高的期望??有的时候,在家长,也是很难的选择吧?涉及到面子问题,攀比,也涉及到现实的升学考虑,也涉及到要把自己曾经失去的在子女们身上补回来---但不考虑他们是否真的需要?。。。

其实,教育,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真不好意思,杂七杂八就写了这么多,有感而发,但好像有点跑题了。打住,打住,呵呵,就懒得删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