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生活在1968年的1998年(10) -- 人来人去

共:💬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生活在1968年的1998年(10)

也许我并不懂得如何叙述故事,对於完整的叙述一个故事我是先天不足的。这多少与我年少时的教育有关。在很小的时候,父亲训练我进行写作。那样的训练是无聊而枯燥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是学习着记叙一件简单的事情,刻画一个简单的场景,或者描述一朵花,甚至一个小动物。这和我大学时代的素描课有着很多的相似。在那些素描课上,我在两个月里只学习如何进行明暗对比。如果不是教室里有几个美女,我真不知道我是怎样熬过那些素描课的。

在1998年的时候,我开始尝试着创作我有身以来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美国往事。”这次创作的努力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惊讶的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驾驭多于10个以上的场景或人物。在那篇小说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男主人公和三个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恨离愁。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我一开始的写作是顺利的,因为对於男主人公的描写是简单而明了的,这是一个对於单一人物的设计和描写。然而随着情节的推移,随着多个女主人公的出现。我先天不足的叙述能力开始显现,我无力驾驭多个人物场景的描写。

於是在那些个夜晚,我的脑海开始经常出现成千上百个人物形像,他们以各异的方式发生关联,并进而拼命拥挤进我的小说。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开始变得似是而非,他们的面孔开始变得模糊。我日益不能确定自己到底在描述什么,似乎每一个主人公同时有着上百个脸孔。这样的困惑和焦虑据说在伍尔夫弗吉尼亚 (Wolf Virginia)早年的写作生涯中也有所经历。而这个天才的女性在面对着这近似于不可能的任务,采取的办法就是哭泣。於是我们经常在弗吉尼亚的小说中捕捉到那些不着边际的叙事和无关痛痒的多重人物表情,以及反复出现的哭泣镜头。

对这个天才的女性,很多的文评家以一种错误的方式进行解读,他们自以为是的认为弗吉尼亚的文字背后躲藏的是不可捉摸的命运和无所不能的上帝。这样的解读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结果就是我们终於无可奈何的发现我们离弗吉尼亚越老越远。

其实这些并不重要,我理解弗吉尼亚。这是一个捎带神经质的而富有才气的女孩。我理解她内心深处的那些种种无奈,我能看到她那些夜晚的无助哭泣。我知道,这些是一个热爱文字的人不可抵抗的宿命。

那些1998年的夜晚。我也经常躲藏在人大研究生楼的水房里,不过我不是在哭泣,而是在抽烟。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医生警告我,如果继续抽下去的话,我的肺部功能将彻底报销为止。在1998年的冬天,我听从医生的劝告,决定戒烟。我也听从了我美丽师姐的劝告,放弃了那本“美国往事”小说的写作。

在已完成的“美国往事”中,有着太多我无法理解的章节,这些文字象梦魇一样经常困惑着我,让我进退不得。在生活的道路上,我在1998年冬季彻底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我开始以为我没有出路。在水房里,我转来转去,听到了伍尔夫弗吉尼亚 (Wolf Virginia)的无助哭泣,看到我师姐的宿舍还一直亮着灯。(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