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博白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 北斗

共:💬13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计生政策的效果好像各地不同

某去过西北(陕西)、东北(辽宁)、南部(广东)的村庄各一

根据楼主的信息,看来甘肃跟某去的那个陕西的村子好像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感觉

因为某做的是历史,所以当下的情况只是稍微了解,不敢断言

基本上是生得都比以前少了,

也确实还是要生到男孩才画句号的。不过已经是通过“科学”手段人为选择了,或者吃药或者用什么其他的手段判定性别然后手。

连着生七八个女孩然后再生个男孩的,某还真没碰上。某遇上的多是两个女孩后生个男孩。

三个村庄都实行了独生子女或者两女户的养老金政策。

大致是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女儿的,父母在60岁以后每人每个月可以从政府领50--100(三个村庄有别)的养老金。

不知道甘肃、广西是不是实行了这一政策,还是这项政策在这两个地方不起作用?

某看到的三个村庄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陕西的村庄目前效果似乎不明显,但问起来村里人(普通村民、主要是妇女——计划生育问男的不太合适)都知道,看起来这个政策已经加入村民们的算计之中。因为本村以及周围村已经有一些纯女户拿到这笔钱了。一人一年600在陕北的村庄还是不少的。

东北情况也类似。某去的那个村庄算比较富裕的了。问起来,村里人说,现在一个儿子(已成家立业并且单另着过的,村里老人独自生活的多多)一年也不一定能给父母1200块钱。某在村妇女主任家住了有些时日,碰上过有村民来问独生子女证的问题——是一个儿子,因为这个证涉及到60岁以后养老金的问题。

广东的那个村子比前两个富裕很多。所以那点养老金是不入眼的。不过村里人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成本问题。问村里的妈妈,都说孩子将来要上大学,但现在上学太贵,不能多生,不过男孩子是一定要一个的。某在这里遇上了唯一的一起躲计生的例子——有两个女儿又怀孕了,好像村里采取了点强制措施,应该多少有点暴力。某没细问。

在这个村一个妈妈说:以前多生儿子是要打架(家族房支间),这些年都不打了,生那么多干嘛,一个(儿子)就够了。

这三个村子走完,某的感觉是,咱政府学聪明了啊,知道光威逼是不行了,还利诱啊——养老金制度以及教育市场化的意外后果。所以广西出事还是有点吃惊。不晓得是政策也各地不同呢,还是因为各地政府的原因?

此三地基层政府(乡村一级)处事风格也有不同,多少与地方财政状况有关系。

广西事件还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材料才能说话。

根据LZ所说,某感觉是甘肃似乎还是主要靠威逼,而且计生罚款仍然是地方基层的财政来源之一 (广西可能也是)。所以某猜应该是尚未在村里实施养老金制度。

关于计生政策利弊孰多,某没有发言权。不过感觉敞开了生还多少有些麻烦。

关于老年化社会以及劳动力需求的计算,某不太清楚。

不过如果人口总数仍然是在增长,那么资源的消耗总量也得上升吧,而且我国目前人均资源消耗量好像不是逐年减少啊,某没有数据,感觉而已。如果错了,还请哪位大人指正。

现在为了应付资源需求的增长,我国已经积极地把向非洲进军了。

当然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某心里总觉得这是在重走美国的“帝国主义”的道路,呵呵,或许某的考虑过于幼稚。

最近美国学界比较火热的一个研究是why they hate us? 讨论为什么世界人民都不喜欢美国

想想如果我国某一天也走到这一步总觉得有点心寒。

一个ABC朋友两个月前去赞比亚,回来说到赞比亚目前的仇中情绪。有出租汽车司机当面咒骂中国人,然后问朋友是哪里人。那个朋友说当时只好说是日本人。估计说美籍华人,那就是double troublesome了。

某总觉得计生放不放开,不应该是个简单的计算问题。

不过没有疑问的是,象广西这样愚蠢地靠暴力强制,那绝对的是傻到家了

还是要多想些法子利诱一下大家伙儿。

至于城市居民,某身边倒是有好多根本不打算生的。

打算生的,也有一些觉得应该生多于一个。

打算多生的,基本上是有钱人家,至少是有信心能供得起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三五万的罚款当然是不在话下。

要是能够允许那些丁克家庭把生育指标让给那些打算多生的人家——当然最好还是通过政府机构了,那和谐社会也许能够更和谐了。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还是上世纪90年代,某机构通知独生子女人员去领独生子女费,于是有数个丁克的(都年届40了)结伙去找领导:生一个的有奖励,那不生的呢?当然领导打打哈哈而已了。)

纯粹瞎说,千万别跟某生气,拿板砖拍某就好。

利诱利诱,计生政策以及其他政策都一定要高举利诱(换而言之,以替政策的受众着想为出发点)的大旗

关键词(Tags): #计划生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