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主题: 一百双眼睛里的战争:南疆集团军在1979――1987 作者:丁隆炎(执笔)、马夫可、苏应奎 -- 老广

共:💬97 🌺927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没来得及留下姓名的老兵

没来得及留下姓名的老兵

―张明远(团参谋长)

1979年我是团军务参谋。

打仗前,从南京、济南军区补充来一些老兵,都是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现在他们中不少人成了我们部队的基层干部。(作者在者阴山采访时,得知那里的守备营教导员高家鹏就是那次来自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一个老兵。)

有一批老兵是我们已经出境作战两天后才赶到的。他们在行军路上向我报到时,天很黑,又下着雨,我来不及登记他们的姓名了,就是来得及我也不能登记,因为规定出境后身上不能带多余东西,哪来的纸笔?我就在路边叫他们列成横队,说了几句话,不外乎表示欢迎他们的到来,然后就宣布:第一二名到X连,X连现在正顺着公路右侧山脊前进;第三四名到X连……就这么干脆利落地把他们分配了。他们有的人带了多余东西,问怎么办。我说,除了弹药、干粮和雨衣,其它的物件都留下,我叫收容队运回去,打完仗你们自己再认。我记得分配到第七八名的时候,有人提出了异议:报告首长――晚上看不清面目,我也忘了介绍我是个什么官――这样不好吧,要是我们打死了,不是连个名字都留不下吗?我觉得是个理,但当时又只好如此。我就说,别胡说!你们的姓名、简历到连队后向指导员自我介绍嘛,……他们也就不再说什么,分头找自己的连队去了。几十个人的分配,不过十来分钟就完成了。

就在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凌晨,五连报告,有个老兵到连队就参加了战斗,打得很英勇,手榴弹从他手里扔出去象小钢炮,又远又准,各种枪、火箭筒他都使得来,哪需要他出现在哪。刚才,他牺牲了,我们想给他报功,可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他没向指导员报告过么?”

“报告了,可指导员没记下……”

“不是还有一个同去的老兵吗?”

“有,他跟他也是在火车上才认识的。没通姓名。”

“连队就没一个人问过?”

“问过。他说他就叫‘老兵’!”

后来,他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在为他清洗、换装时,有人发现他的被血渍染黑的军装内层,隐约显一行兰字。轻轻把血渍洗去后,终于看清了,那是他的名字――方大军。

可是问题又来了!

和我们同时掩埋烈士的友邻团同志说,那遗体是他们团的万大军。还派了本连的同志来辨认。

“不会错吧?”

烈士的面部已不好辩认“看个头,像!”

“你们万大军手榴弹投得又远又准?”

“对!”

“他各种武器都使得?”

“对”

“他怎么到了我们五连参加战斗?”

“可能是路过看你们那儿打得正激烈呗。”

于是,友邻团把这遗体安葬了,碑上写的万大军的名字。

战后,从清理遗物、从随后寄到的档案,从同批分来的老兵提供的情况都证实,二月十九日我确实分配了一个叫方大军的同志去五连,那个英勇作战、壮烈牺牲的老兵就是他!

方大军是原济南军区战士,1957年生,1976年参军。共产党员。

上级给他追记了三等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