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被人遗忘的川陕根据地(三) -- 慕容无牙

共:💬11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被人遗忘的川陕根据地(三)

上节:

被人遗忘的川陕根据地(一)---引子

链接出处

被人遗忘的川陕根据地(二)---开创新区

链接出处

巩固苏区

1.政权建设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乃至理名言,既然打进了通南巴,那就要建立相应的政权来管理这片地区,总不能军管吧。这个任务在初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1)1932年12月―――1933年2月

这段时间敌人路反攻部署尚未就绪,前线暂时无战事,首先建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旷继勋),再从上到下建立县、区、乡、村临时革命委员会,履行政权机构的职责。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员,大都是在拥军、带路、打土豪中表现积极而坚定的工农分子、部队政治机关和工作队人员(这个实际上就是军管会,没有什么民众基础)。

1933年2月中旬,在通江县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仅有一百五十人),正式成立了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国炳,通江人,当然是贫民)。省苏维埃政府下设保卫局、军事部(也就是现在的人武部)及内务、监察、土地、粮食、财政、交通、文教、劳工等委员会和革命法庭。考虑到川北多山,交通不方便,将占领的地方重新划分为红江(通江西部和南江东部)、赤江(通江南部)、赤北(通江北部)、南江、巴中(巴中清江镇)五县和巴中特别市及陕南特别区(陕西镇巴、西乡一带),约一百万人口。会后,各级临时革命委员会,亦均由正式的苏维埃政府机构取代。红色政权的普遍建立,标志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2) 1933年6月―――1933年7月

取得反三路围攻的胜利后,又新成立了广元(现旺苍一带)、苍溪(现文昌一带)、长赤(南江南部的长赤)、仪阆(巴中南部的恩阳),江口(平昌北部一带)、万源(通江万源接壤的竹峪关一带)等6个县苏维埃政府。

至此,川陕根据地就有11个县1各特别市。

2.党的建设

(1)建立各级党委

川北地区非常闭塞,交通极其不方便(没有任何公路),红军入川之前,几乎就没有任何党组织(有几个党员而已),一般老百姓连孙中山、国民革命都不知道,更遑论GCD、苏维埃了。这个问题难不倒GCD的,只要有贫穷老百姓,那就有办法。先突击入党一部分苦大仇深的,再把军队的一些干部战士“转业”到地方,这样就建立起各级地方党组织。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召开五县一市党团员代表大会,到会60余人,代表地方党员200余人,成立了川陕省委。6月25日在通江新场坝召开了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48人(突击利害吧),为召开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做准备,并把川陕省党政军等机关先后迁驻巴中城。9,10月间,罗世文(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和廖承志也赶到根据地,担任川陕省委委员,加强了地方党的领导。

(2)开办了各级党校,加强培训基层党员干部。

(3)组建青少年的革命组织

主要由红军中的共青团员和原少共国际团的成员协助建立,把广大青少年组织起来,团结在党的周围。后来还成立的红军少年先锋师,参加了保卫根据地的斗争。

(4)肃反

在此过程中,也开始进行了“纯洁队伍”的运动―――那就是令人谈之色变的肃反,大批干部战士被自己人给干掉了,著名的人物有:邝继勋、余笃三。由于这个运动时断时续,后来还有不少人遭到监禁(比如上面提到的罗世文,廖承志)和杀害(比如曾中生、舒玉章)。这个问题比较大,一时说不清楚,所以点到为止。

3.武装建设及剿匪

(1)扩红

红军刚入川时只有4个师(10D,11D,12D,73D)共1.4万人,通过扩红工作,在反三路围攻前已经有1.8万人。同时收编了南江桃园寺(以后还要介绍这个地方)的土著武装任玮璋部两千余人编为红军独立师(后被拆散混编)。反围攻后,1933年6月,红军扩编为4个军(4A,9A,30A,31A,分别对应原4个师)共4万余人。

(2)练兵

川北这个地方当时鸦片泛滥,开始只招收不抽大烟者的参加红军,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后来才改为先入伍后戒烟的办法来解决了兵员补充问题,这在全国所有的扩红运动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可以说,那时的大部分新兵也是双枪兵)。当然,这样的兵员素质之差那也是可以想象的了,所以练兵的工作就非常辛苦。除了技战术训练,政治教育那是必不可少的。

基层指挥员在彭杨学校进行学习指挥,更重要的是文化学习。据徐帅回忆“军以下几乎是清一色的工农干部,许多师团级的指挥员都不识字,受领任务,传达指示,全凭记忆力”。

(3)剿匪

川北的土匪俗称“棒老二”(大号奇特吧),聚啸山林,打家劫舍,比较嚣张。红军入川后,有些地主豪绅和兵痞流氓又逃进山里,勾结土匪,对抗红军,残害群众。在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下,很快就消灭了土匪,稳定了地方,也大大提高了红军的声望。

(4)发展陕南游击战争

红军入川前,在陕南西乡、镇巴一带建立了游击队,开始坚持武装斗争。后来又争取了一部分“神团”和土匪队伍加入建成红二十九军,共两千余人。但由于成分复杂,不久即发生“马儿崖事变”,红二十九军被搞垮,余部一百余人即编为陕南游击队,继续坚持当地的游击战争。

(5)地方武装

   各县、区均建立了独立营、连,乡、村普遍有了赤卫军组织,按军事化的要求训练和行动。

(6)建立妇女独立团

在原来已有的地方武装妇女独立营的基础上,1933年3月,在通江县建立妇女独立团(35年扩编为独立师)。这个团不仅担负救护、运输工作,也直接参加战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们的历史功绩永彪史册!(深切缅怀中)

4.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

(1)废除苛捐杂税

四川的苛捐杂税特别多,有的简直匪夷所思,试举几例:不种鸦片要缴纳“懒民捐”;不吸鸦片要纳“禁烟捐”;土地税可以预征几十年(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在1930年代就已经征收到1990年代了,这预付费业务也不能这样干哪)。

(2)土地改革

无条件地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山林、房屋,没收富农多余的土地,雇工、贫农、士兵、失业而愿意亲身去种庄稼的人分得土地。在分配原则上,按田地出产量为标准,人多的多分,人少的少分;能种庄稼的壮年男女多分一点,老弱不能做的少分一点(虽不够仁慈啊,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耕种土地太少)。  

(3)经济建设

当然以农业为主(现在也还是这样),严格禁止种植鸦片,提高粮食单产。同时也建立了一些小工厂(大都是一些手工工厂),能够解决一些根据地军民生活用品的供给。

建立了苏区工农银行,发行苏区的银币和布币,开展贸易。

(补充一点:由于四川鸦片生意太好,几乎就是硬通货,虽然在苏区禁止种植、贩卖和吸食鸦片,但是政府把没收的鸦片卖给了国统区,赚取硬通货和购买一些苏区必需品。)

5.文教卫生

省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了干部学校,各县、区均建立了列宁小学,进行义务教育(这可能是根据地最早的义务教育了,存疑中)。每个集镇均设俱乐部,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设立贫民学校、工农中学提高群众文化。

在医药卫生方面,红四方面军建有红军总医院,省苏维埃政府建有工农医院,各县建有工农分医院,区、乡建有工农药房,解决根据地军民看病和防疫问题(实际上,主要还是中草药治疗和预防)。

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广大的老百姓得到了一定的实惠(瘾君子除外),也逐渐支持新政府的政策,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节:

被人遗忘的川陕根据地(四)---发展苏区

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川陕根据地(landlord)#川陕根据地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