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生者与死者》三部曲 -- landlord

共:💬25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生者与死者》三部曲

经过俩个多月个的浴血奋战,数百名九死一生的苏联红军战士终于突破了德军的重重包围,回到了苏军的防线后方。稍作修整后,他们举行了阅兵式,打头的是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工农红军第172师”的军旗(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战士来自这个师),绝大多数战士手中的武器是缴获的德军装备。阅兵式后,在某位边防军少校的监督下,大家上交了缴获的武器,坐车回后方修整鉴别。

路过一座小桥,中间的一俩卡车出了一点小问题,耽误了几十分钟,于是整个车队一分为二,前面的先走了,后面的会追上来――至少后面的那些红军战士和殿后的边防军少校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们没想到,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德军的迂回部队切断了公路。于是,后面这些几乎是手无寸铁的红军战士坐着卡车向死亡开去。更加不幸的是,他们之中仅有的几条枪打出的子弹又非常凑巧的击毙了德军的装甲团团长,德军选择了不留俘虏。

那条小河,那微不足道的几十分钟,就隔开了生者和死者。这就是西蒙诺夫的名著《生者与死者》里的一个情节。

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是在大学。我这个人属于极端无聊型人物,特喜欢看打仗的小说,在高中就把高中图书馆里的这类小说看绝了。到大学,找同学借了一堆文艺书借书证,先是把中国的打仗小说看绝,再是外国的,后来甚至是繁体字的也不放过。。。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生者与死者》。

前一段,通过网络买了几本西蒙诺夫的小说:《生者与死者》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和《日日夜夜》。可算是过了把瘾!

最难忘的,还是书中那几位拉着一门牵引炮,退了300多俄里,还不断主动出击的炮兵战士。

“混乱”是这场战争前期苏军的主旋律。书中描写了一群18、9岁的年轻人,穿着预备兵的服装(这个有点儿记不清了),逆着逃难的人流,去兵役所去报到--实际上也是走向死亡,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兵役所已经被德国人占领了。还有那些没有战斗机掩护,但仍然奋不顾身地去执行任务的轰炸机,他们成为德国战斗机的靶子(但是成功的炸断了桥梁)。

辛佐夫(第一男主人公)第一次杀人,是自己人――一个精神错乱的红军战士;第一次受伤,也是被自己人打的――一个受伤后神志不清的苏联将军。

文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苏军将士们的痛苦,宁可以堂堂之师奋战而死,也不愿这么稀里糊涂的被打败。

这个三部曲写于1974年(《日日夜夜》创作于42-43年),所以作者可以在文中多次借苏军将士之口尖锐地提出了“为什么”?目标直指斯大林。但是,西蒙诺夫并不是痛恨斯大林(从文中多处可以看到他对斯大林的尊敬),他只是提出一贯正确的领袖是不存在的,对的都归功于领袖,错的都归罪于领袖身边的人是完全不公正的!

而他文中的俩个主人公,辛佐夫在战争中蒙冤,费将军(第二男主人公)在战前进过劳改营,战争中因为对上级的命令阳奉阴违(不愿为了政治宣传而浪费苏军士兵的生命)而免职。但他们对党却没有动摇过,随着战争的进行,看到身边的人和事,对胜利也是越来越有信心。

三部曲不像是在讲故事,而是像许多个人日志的结合,没有悬念,没有激动人心的高潮,甚至没有结尾。就是那么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但从书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韧劲。

从书中还了解到苏军的一些特色:比如很多人都带个水壶,里面不是伏特加,就是纯酒精,伏特加直接喝,酒精兑水(变成伏特加?)喝――看来苏联没有名牌酒啊,呵呵。

另外,有些翻译让人莫名其妙。看来苏联红军的政治军官有政治指导员、一级政治指导员(营政委?)、团/师政委、然后是集团军/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这两个我看半天才明白敢情那个委员会就一个委员,其实就是政委),但旅级政治指导员是什么东东――好像只看到有装甲旅,没见到步兵旅,而在书中看到过旅级政治指导员、和旅级指挥员(号称是军衔)各一次,但都是在步兵部队!

还有,书中说当时德军抓到三类苏军俘虏很可能会就地枪决:政工人员、犹太人,还有绿肩章的边防军--最后这个为什么?

要说这套三部曲最强的是那个“致中国读者”的前言,作者是――普京!就是现在的总统普京!

还有一个美中不足,我都看完了才偶然发现,买了三部曲,但是第二部是有上下册的,而卖书的没(从国内)寄给我下册,我说第二、第三部之间怎么跳跃程度大了一点呢,郁闷ing。。。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