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请教关于日本人私下调查我国资源一事 -- 龙战

共:💬26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故事是翻唱了。

  以前听说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包钢,炼铁炉渣

里有稀土金属。

  攀钢的钛是建厂前就知道,中国解决了钒钛磁铁矿的冶炼技术后才建的厂。

开拓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和综合利用的研究

  我国西南边陲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储量极其丰富,但其中二氧化钛含量很高,给炼铁工作者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用普通高炉冶炼,更是科技领域中的一大难题。

  1958年3月,冶金部王鹤寿部长向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提出报告,建议在“二五”期间开始兴建攀枝花等钢铁基地。

  为了加快内地钢铁基地的建设,李公达勇敢地担起了组织钒钛磁铁矿冶炼试验任务。承德地区有近似攀枝花矿的钒钛磁铁矿,为加速试验,他于1958年亲自到承德地区考察资源,指导承德钢铁厂小高炉的建设和生产,并为进行钒钛磁铁矿冶炼和综合利用开始了探索。同年,他决定在钢铁研究院建0.5立方米试验高炉,以进行攀矿的冶炼研究;同时,在该院业已建成的竖炉上,领导展开钒钛磁铁矿球团水法提钒半工业试验,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综合利用新工艺的研究。1959年,他不顾体弱多病,在交通条件十分不便的情况下,毅然爬山涉水亲赴西昌、攀枝花地区,实地考察矿山资源情况。同年10月,在他领导和指挥下,于钢铁研究院0.5立方米高炉上进行了攀枝花矿的冶炼试验。通过试验,总结出“大风量、斜风口”等冶炼操作方针,同时认识到:加强和控制炉缸渣面上的氧化气氛,防止钛的过还原,是保证钒钛磁铁矿正常冶炼的技术关键。1960年,为了优化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工艺,多生产当时奇缺的战略物资——五氧化二钒及钒铁,他积极倡导在承钢建设球团水法提钒试验车间,并组织领导了设计和筹建工作。

  1964年国民经济情况好转,攀枝花矿冶炼试验需要继续进行,李公达受冶金工业部钢铁司之托组织考察组再次赴西昌、攀枝花进行调查,参加考察组的有矿冶研究院和东北工学院的有关科技人员,李任组长,3月成行。他不顾花甲之年和带病之身,深入不毛之地,在农民的帮助下,登上攀西矿区兰家火山顶峰察看矿区现场,并搜集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样品和有关资料;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后,5月回京。

  1964年5月,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8月,中国金属学会在京召开了攀枝花铁矿冶炼和综合利用专题座谈会,有56位专家和学者参加,李公达是其中之一。会议讨论了攀矿的选矿、烧结球团、冶炼和提钒等问题,对冶炼方案争论激烈,有的说用高炉冶炼,有的主张用电炉,有的建议用高炉“三高”(高风温、高湿度、高顶压)方法冶炼,莫衷一是。李公达主张用高炉冶炼,采用矿石全部选矿、烧结入炉。其后又在鞍山召开科委冶金组会议进行第二次讨论,会上仍有争论,但多数主张用高炉冶炼,并决定在高炉冶炼试验的同时也进行电炉和高炉“三高”冶炼试验。

  攀枝花地处我国西南山区,当时铁路尚未建成,无法运出试验所需的大量矿石,王之玺和李公达提出先在承德钢铁厂100立方米高炉上,用承钢钒钛磁铁矿精矿和含二氧化钛40%左右的钛精矿配料进行攀枝花矿冶炼的模拟试验。随后确定李公达任承钢试验组组长,他随即着手试验准备工作,制订摸拟试验方案及进行承钢高炉的恢复和改造。同年11月,李公达考虑身体有病,不能长期驻留承德,因此推荐鞍钢炼铁厂代厂长周传典为试验组副组长,具体负责试验工作。李公达向周详细介绍了攀枝花矿试验的三个方案(高炉、电炉、“三高”)。试验过程中他热心支持周的工作,及时搜集电炉和“三高”组试验情况,供高炉组参考,并多次抱病到承德参加冶炼试验方案的讨论和了解、研究试验中出现的情况。

  承钢高炉冶炼试验从1965年1月24日开始到同年5月,经历了4个多月时间,在试验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根本问题,决定了攀枝花矿高炉冶炼的方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