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侃侃“ 人之初,性本善”到底啥意思 -- 鳕鱼邪恶

共:💬24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侃侃“ 人之初,性本善”到底啥意思

侃侃“ 人之初 性本善”

《三字经》:“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其它经典解释,亦大致如此)

小子大胆,今天要在老祖宗头上动土,歪侃一下咱中国人用了上千年的儿童启蒙教科书,《三字经》的开篇第一句。

话说这“人之初”,世世代代皆以为是指人出娘胎之时。小子大胆,有个疑问:这人之初的初字,为啥不用“出”呢?不是更形象更接近于事实更符合常规用法吗?此疑一也。历代解说,对此都是模糊带过,不肯明言。您看这个解释:“易解:人初生之时”;为啥叫“人初生之时”不叫“出生”之时呢?怪!难道是宋代大才子王应麟写了别字?打死俺也不信。

疑惑二:“性本善”。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 这就更邪门了,难道中国人个个都是圣人下凡,一出娘胎就能分辨善恶? 木桶掉井里-----不通呀不通!

善恶者,人世间是非之标准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说法儿,年代不同标准也不同。这些中国婴儿不光个个是圣人还个个是神仙,能未卜先知哪一个时代用的啥善恶标准,哈!

疑惑三:“性相近,习相远”。易解:“。。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

这一句就更让俺糊涂了:首先,“性本善”既然是善良本性之意,那么人人善良,“相近”改为相似还略为通顺。

“习相远”的习字,《易解》说成是学习,也是极可怀疑之处: 前面的这个“性”字,与其对应的部位,咋出了个动词呢?甚是不合格式。故此,亦疑之。

(这一段掰镬俺自己都觉着勉强,暂且放在这里,看俺后面能否自圆其说)

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他山的石头可以卖个玉价钱。咱到西方找找答案去。。。。

您别说,这一找,还真给俺找到答案咧。西方圣经有云:人之初乃一公一母俩个人,傻里巴叽不知道善恶;也就是说,人的老祖宗不知道干坏事。嘿嘿~ 真真乃“人之初,性本善”的绝妙注解!!

且慢!楼下那位有意见了:照您这一说,那咱中国人的老祖宗,是从西方来的?

No! No! No!王应麟大秀才还说了一句话:“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啥意思呢?说的是东西方人的老祖宗虽然善性相似,但习性相差甚远。是呀,人家吃面包咱吃米饭馒头,不是一个胃口。

(俺为自己孚一大白先!)

这通篇串起来,“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是这么解释的(暂且叫鱼解吧):人类的始祖,在东西方出现的时候,虽然习性不同,但性情皆善。哈!大功告成

“嗖~”,侃到这里,拌着冷笑,楼下飞来一砖头:王应麟读过圣经?您老洗洗睡吧~

慢来慢来,这互联网就是好;待俺放狗搜一搜,结果显示(用时0.001秒,好狗!):

1. 学术界普遍认为,大批犹太人最早是在唐代(约公元8世纪前后)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这种看法已从考古发现中获得了比较充分的证明。。。。,直到宋朝,在开封才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犹太社团。

2. 王应麟 (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南宋著名学者。(<三字经>的作者)

嗯,这回俺真要洗洗睡了。各位晚安!

(至于王大人为啥要在开宗明义的地方写这么一段?咱明天再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