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关八爷的鸡肋说 -- 黄河故人

共:💬126 🌺1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么我们索性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把喷气时代早期以前的航空技术积累统统拉平,以简化对比分析的复杂度。

美、俄从开始研制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1945~1950这段),用了十年左右时间、在具体的战斗机型号上突破了M1(F100、MIG19),又用了大概五年、实现了双2。

中国研制喷气式战斗机,始於歼八,立项时间是1965左右,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解决了跨音速飞行震颤、M1.5以上速度后机身温度过高等问题,大约在1978年左右,歼八具备了可靠的双二飞行性能。

美、俄从开始研制第二代战斗机、探索超视距空战(1960年左右),到具备了成熟可靠的超视距空战能力,用了20年以上。

中国从70年代后期歼八II立项、确定了超视距空战的技术发展目标,到90年代中期达成这一目标,也用了20年稍少一点的时间——但是,我们这个时候已经用上了主动弹,比80年代美苏的发展水平都要高。

无庸讳言,我们走的是技术跟踪的路线,有后发优势,这个是占便宜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同样面临着技术积累不足、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的制约

研制歼八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超音速风洞,在碰到跨音速震颤这个难题的时候(最极端的一次把平尾都震掉了),根本没有风洞实验的条件、只好在飞机的机翼和后机身贴满样条上天,总师则坐上歼教六伴飞,用这种非常特殊的办法去探索超音速飞行状况下飞机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解决这个无法逾越的拦路虎。

另外,研制歼八和歼八II的时候,因为经费有限,原型机的数量被缩减到了少得不能再少的地步,懂行的人应该知道,这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万一原型机摔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型号的研制就会遭受重大挫折甚至因此而流产。

难倒你认为这一切不是正常的技术进步么?还是那句话,沈飞的表现很一般,但起码是及格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