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绝不参加同学聚会 -- 忘情

共:💬63 🌺1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绝不参加同学聚会

我这辈子只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我想那也是最后一次。

 那是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去外地念书的同学们都回来了。有一个平时学习成绩极差,但高考扑到了冷门,撞大运才考上了大专的家伙忙里忙外张罗着,又是通知同学,老师,又是在学校里借场地,布置会场。

 聚会那天,天下着蒙蒙细雨。到会的全是当年考上大学的,那些复读的同学们一个也不见。老师们只对那些考上了名校、重点的同学们关爱有嘉,那些,一般般的同学们呢,只好自己聚在一堆,默默地听着那些名校生们高谈阔论。那个最活跃的家伙张罗着要留通讯录,本来这是互相留的,但是你看,那些名校生们象大明星签名一样,写完拉倒,并不屑于索要其他同学的通讯录。如此种种,聚会开始仅半小时左右,就有人陆续退场了。本来应该是场高高兴兴的同学聚会却让人感觉象是吞了苍蝇一样地不舒服。

 以后,随着时光的推移,阅历地增加,慢慢地对所谓的同学聚会有些看法。

 所谓同学聚会,肯定是由混得比较好、或者自以为混得好的人张罗组织的,要是混得差,我看没人会有心思忙乎这个。

 组织同学聚会,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的思想在作怪。尤其是当年在班上学习差的,同学们不大看得起的家伙一旦发达了,他组织同学聚会肯定比一贯混得好的人还要积极得多,借聚会来炫耀自己如何不得了,让混的差的羡慕他,借机满足自己虚荣心而已!!!。二是希望借助同学会,将如今散在各处的同学们联系起来,组织一张关系网,以方便办事谋利益。

 那参加同学聚会的呢?我看也有三种种心态。一是不含功利目的,纯粹是怀旧。不过在这个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人情味越来越淡薄的今天,这种人是越来越稀有了。二是需要这张社会关系网,怀着功利心去的。君不见社会上关于什么是“铁哥们”的顺口溜,第一句话就是“一起同过窗”吗?第三种嘛,就是攀比较劲去了,见面就开始攀比工作、工资,比谁吊了金龟,比谁娶了某某大官人的女儿,比谁的衣服贵,比谁的房子大,比谁的车子牛……正所谓“昨日同学会,归来泪涟涟,满眼权钱色,未见故人情”。

 我呢?虽然混得不得志,但生活还算过得去。我有我自己的理想,目标和生活乐趣,对于拉关系那套功利做法觉得恶心,又不善于在人前掩饰自己,因此自打那一回后,就再没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中玩得好的,谈得来的,平日的交流接触倒不少,可让我跟一大堆人去虚伪客套,自己觉得没有必要。将来就是我不幸发达了,也绝不会组织、参加这种无聊的同学聚会,因为我会想到我现在的心态,会想到那些混得不尽如人意的同学的心态,我瞧不起别人摆脸,那自己就更不会去摆脸,任何时候也绝不!

 05年,中学同桌雨从美国回来探亲,忙着张罗同学会。一般来说,谁想人前摆谱,人前显贵,谁就得负责买单吧?可她偏不,让参加聚会的人每人交300元钱,某日中午到海林宾馆门前集合,她找人安排行程,整个活动从当日中午到次日凌晨。

 我还真没见过这样搞的!

 于是,在一次私下会面中,我与雨有如下对话

 “有你这样搞的嘛?”

 “怎么了?有什么不妥?”

 “二十个小时的活动你收大家每人三百?”

 “三百块钱不算多,小意思”

 “你在美国呆久了吧?不知道这里的实际生活水平。回去问你爸妈去,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225元。为了让你能回国愉快地接见同学,就让俺拿出月收入的四分之一来应付这二十个小时的开销,说实话,一来根本不值得,二来我还真舍不得。本来嘛,你混得好,要回来摆谱,按理你该自己出这笔钱。”

 “一人三百,三十人就得九千,我哪来那么多钱?”

 “九千人民币也就是一千一百美元而已(05年的外汇牌价)。你这回回国,逢人就炫耀自己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在田纳西州立大学里当讲师,家里有一栋别墅,三辆小汽车,那这一千一百美元对于你来说那岂不是九牛一毛?何况你六年没回国,难得放一次血。你坚持自己开心,同学自费,让人家在背后怎么看你?”

。。。。。。。。

最终,雨的同学聚会还是按原计划办了,还是让每个人放了血。我呢,当然一如既往,拒不参加。

(各位也许要怪我和雨说话太直白,太咄咄逼人,半点颜面也不给人家留。个中缘由我会在另一篇文章里交代清楚,我是所有人里唯一能和她这样说话的人)

哈哈,什么同学聚会,早就变了味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