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斋志异》之新城王氏 -- 慕容无牙

共:💬6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聊斋志异》之新城王氏

《聊斋志异》之《王司马》篇,是有关王霁宇的几个传奇故事,感觉这大司马很厉害啊?这样的人物怎么就没有在历史上有传记呢?

一通狂搜索,这大司马可真的不是简单人物啊!王象乾,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字子廓,号霁宇,山东新城人(今桓台县新城镇)。隆庆四年(1570)山东乡试第二名,1571年中进士,先后任闻喜县知县、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保定府知府、汝州道副使、口北道右参议、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以兵部尚书兼署吏部,万历四十二年(1614),王象乾因病辞职归里。天启七年(1627)边境多事,83岁(?)时起用为总督,综理宣、大、山西军务(这个纪录估计在历史上没有第二个吧)。崇祯二年病休回家,卒于崇祯三年(1630),终年85岁。他一身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天启、泰昌、崇祯六个朝代,可以说是“六朝元老” 。除了早期年代,王象乾的官职生涯大部分都是和少数民族打交道,威望很高。鉴于他的功绩,还在他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万历皇帝一开心就把他曾祖父、祖父、父亲都统统的追赠了太师、尚书的称号,连带他一共四个,在他家乡立了一个牌坊―――四世宫保坊,至今犹存。

这样的资历在明代也是比较显赫的了,可是遍查《明史》也没有这大司马的列传,只是在其他列传中有提到他的一些事迹(比如本纪22中“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军务”)。最后在《明史稿》中才找到他的列传。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因为这王大司马当年和大清作战,后来张廷玉总编《明史》的时候就把他的事情给删除了,不仅如此,连带他们家族的事情都给消灭掉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人也和大清掐过架,不是一样还保留在《明史》中么? 仔细看过列传,也没有看出来他对大清有什么特别的伤害,所以还是一个不明白。这个问题看来只有去查张廷玉的笔记或者王家的档案什么的才有结果了。

再来看看他们这个家族,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的“新城王氏”。从一个农民之家,在短短的百年间就成为当地的望族,真的不简单啊。从王重光(王象乾之祖父)于嘉靖辛丑(1541)年中进士开始,到清道光丙申年(1836)共295年间,王家出进士29人,举人69人,贡生113人。在明朝时期,就是王象乾达到了高峰。在明末清初的动荡中,显赫的王家也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死难者达五十余人。清朝建立后,老辈的人虽然不愿意出来做官,但挡不住年轻人的脚步,以王渔洋为首来了一次中兴。王渔洋,名士祯(原名士禛,避雍正讳改名士正,后乾隆改为士祯),官至刑部尚书,号称清初一代文宗(可惜咱没有怎么读过他的作品),很受康熙的喜欢。他的兄弟士禄、士禧、士祜也比较有名气,在《清史稿》中有列传。

现在的桓台县也加紧在整理王家的文集和事迹,已经出版了一些著作,不过没有好像销量不太好,很多地方都看不到这些书。

再回到《聊斋》,蒲松龄在认识王家后,听说了许多王家的故事,也就把王象乾的传奇写进了《王司马》。他和王渔洋有聊天,当然希望这个名人给自己的书写写序言什么的,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可惜,王渔洋堂堂大员,也只有在私底下说说关于《聊斋》的好话,不敢公然宣传这些“怪力乱神”的文章,老蒲也就没有了希望。还是以王渔洋的诗来作本篇的结尾罢: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关键词(Tags): #新城王氏#聊斋志异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