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爷爷他们的故事(续3) -- 犀光

共:💬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爷爷他们的故事(续4)

国家于民无恩,民对之于国家,也就相应少了些义务。即便在抗日战争年代,虽然有3万学生兵自愿保家卫国,但是绝大多数的兵员依然是抓壮丁来的。那个年代的中国,不仅仅像阎锡山这样的军阀抓壮丁,蒋介石的中央军同样抓壮丁,共产党也一样。我所听到的和共产党的教育里百姓敲锣打鼓、热烈参军的场面截然不同。我们那儿的老年人说,别的部队抓壮丁,逮住就抓;八路军不然,看见有壮丁,先问你,成家了没有?有没有看上四方邻村那个姑娘?然后就连夜把那个倒霉的姑娘抓来,逼他们同房,八路军在外面等着,清晨时把壮丁带走,算是给你留了一个后,也留下了孤儿寡母的绝望的等待。

还有一次,在一位老爷子面前卖弄我刚学的八路军抗日的史迹。那个年头,我特别愤恨国民党反动派,对八路军和毛主席崇拜的不得了,加上农村对于上学的孩子的独有的宽容,我滔滔不绝,肆无忌惮地说了很多壮观的场面。然而,老爷子脑瓜一瞥:“八路军抗日,他才有几个人?”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让我的自尊心特受打击,我那个时候那是叫一个惊诧。后来翻开教科书,还真是,1935年长征结束,红军剩下只有不到3万人了。那个老爷子还说,“你小,不知道,八路军在咱们这儿还真扛过一次日,那是在杨谈村,有两个日本人落了单,被从北山上下来的八路军给砍了。可是老百姓也惨了。”

那个年头,每个村都有城墙,杨谈村也不例外。这个小村的城墙是用红土垒的,时间长了与街道对着的地方因为有很多人爬上爬下的,就有了一个豁口。那个游击队的人就从这个豁口往里看,看见两个日本人沿着大街往豁口走来,估计八成是派过来看守这个薄弱环节的。游击队就隐下身子,静静的等着。日本鬼子走到豁口跟前,探出脑袋往出看,就被游击队砍了一个。另外一个看见不好,就边跑边杀猪似的叫。

那个城墙修的里面比外面地势高,里面的人可以跳出去,外面的人却进不来。游击队员干着急没办法,就赶紧放枪,那种落后的自治土枪,但是没能打死那个狗日的。一看形势不妙,游击队就撤到北山上了。过了没多久,日本大部队调过来,已经不见人影了,鬼子们气急败坏,把全村的人召集到村东的一个小桥上,用机枪扫射,一下杀了几千人。这是我们那儿有名的惨案,我们同族的一个叔爷爷,在那个村的烟坊里当伙计(我们那儿商号行话叫熬相公),就在那次惨案中死掉了。我的初中在杨谈村上,还隐约记得见过个纪念碑。

但是后来让我想起这件惨案就让我沉思的是那位老爷子最后说的几句话,“那个时候,日本人进来已经稳下来了,不怎么杀人了,你说你要么不抗日,要么一鼓作气把日本鬼子赶出去;没事你杀了个日本人,人家杀你几千口子,有什么意思?”听了这话,我就在想,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占了全中国,中国的普通百姓肯定不会有太多反抗。因为中国是少数上层人的,多数人不认识字,所谓的文化是少数人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要活下来就行,管谁统治呢?现在看中国的发展,我就担忧,近八亿多农民不能从发展中获利,何以让他们爱国?国是别人的,在这个国里,没有人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普通国民的利益得到忽视,却对外国人奉迎以牟利,难怪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想移民。在刚解放的时候,毛泽东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却走错了方向。所谓文革中的民主,不过是没有法制的部落式民主,与其说是进步,不如说是倒退。可惜啊。

注:说起抓壮丁,我们那儿还有几个倒霉蛋被国民党抓了“党丁”。这个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就说有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一批人,把村口坐着的几个人赶进大庙,把庙门一关,说要开会。大家吓得不得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坐在那儿听那些穿制服的人讲了半天,满嘴都是新词,一句也听不懂。折腾了半天,那些人终于说,同意的人在这上面签个字就可以回家了。这些被赶进来的人,大部分不认识字,听说按了手印就能回家,就告诉了人家自己的名字并且按了手印,急急忙忙回家。谁知道若干年后,四清,这些人都惨了去了,变成了国民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