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罂粟花开魔鬼来(一) -- 俞天任

共:💬32 🌺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罂粟花开魔鬼来(二)

里见甫出生于1896年1月22日。应该说日本的户籍制度是很严格的,但就在这么严格的制度下,居然这位里见甫的出生地不见记载。IPS的审讯记录上是秋田县的能代,而里见的儿子则说听他父亲说是北九州的小仓。怎么会差了几乎整整一个日本?

里见的父亲乙三郎是海军军医,退役以后在日本全国缺医少药的山村巡回治疗。可能里见甫在秋田出生以后又在北九州度过了少年时代。总之此人从出生开始整个就包在一个谜里面。

1913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访问了福冈的修猷馆中学。这个中学是九州地方的名校,后来的甲级战犯广田弘毅,老俞在《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中提到过的中野正刚,战后任过自由党(现在“自民党”的那个“自”字)总裁的绪方竹虎(原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绪方贞子就是他儿媳妇),现在的自民党重量级政治家山崎拓全是那个学校的毕业生。孙中山访问的那天里见甫为孙大总统表演了柔道,从那天起里见甫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当时日本的中学毕业生来说最理想的精英学校有四个:一高(旧制第一高中,现在被并入东京大学教养学部),陆士(陆军士官学校),海兵(海军兵学校)和东亚同文书院。前三个大家可能都知道,这第四个是个什么玩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东亚同文书院是那位麦克阿瑟大帅爷想绞没绞成让他给自杀成了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父亲近卫笃麿于1901年在上海开办的。一开始只是个旧制高中,1939年升格为“东亚同文书院大学”。这个学校在哪里?原来在虹桥路,抗战开始以后把交通大学的校舍给抢了过来,就在现在上海交大的那个地方,一直到战败了才把校舍还给交大,回了日本。现在日本的“爱知大学”就是过去的“东亚同文书院大学”。

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国立交通大学的校舍也能说抢就抢了?能,这个东亚同文书院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像对外所说培养目标是外交官,商社职员和新闻记者的学校,他是一个高级间谍学校。学生全是日本各府县推荐的官费学生,不但不要钱,而且每十天还有一个大洋的零花钱,要知道那时候一个大洋能买一石米。

学校的第一特色就是彻底的中文教育。外国人学中文最难学的就是四声,没掌握四声就不算会了中文。前几年有一个“罗钢事件”,老俞一听那个录音就知道是假日本人,那人没和老外打过交道,不知道外国人说中国话为什么听起来怪里怪气。那种怪里怪气不是在发音,而是在四声的声调上。他那四声太标准了,这就暴露了马脚。而东亚同文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起就彻底纠正这个问题,每天一早就在校园里“啊啊啊啊”地练四声,周围居民说起来就是“同文书院的乌鸦又在叫了”,你别说,还真像一大堆乌鸦在哇哇叫。

最后四年级的毕业生要进行为期长达四个月的“调查大旅行”,费用全是外务省出的官费,目的地是中国内地,回来写成报告书提交陆军省或外务省。像里见甫进行的调查大旅行就是从北京出发,足迹遍及太原,黄河,延安,西安,秦岭,汉水。

点看全图

(里见甫(左)在东亚同文书院)

精英学校学校是不是出精英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在日本是只要你不是精英学校出来的就肯定不是精英。可能全世界的人对精英学校出来的不全是精英这点会一致同意的。比如这位1916年毕业的里见甫,虽然从号称精英学校的东亚同文书院毕了业,但是绝对不是精英,起码在当时别人不会认为他是精英:毕业成绩是倒数第二名,同时缺课是顺数第一。因此他只能去一个在青岛的叫做“新利洋行”的三流日本贸易公司去就职。

但是看看里见甫的旅行报告却不得不承认,此人很有文才,而且看问题的观点很独到。里见甫花了大量的篇幅报告了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西油田地带的所见所闻,和对日本石油公司在争夺延长,延安和宜川的石油开采权时败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一事表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关心,要知道当年的里见甫只有19岁。

里见在青岛的公司干了三年,公司破产,里见只好带着他的女人,一个在居酒屋里捡来的14岁的雏妓,回到了日本。那是个第一次大战后全世界不景气的年代,里见在日本找不到工作,只好到东京去打工,住在当时东京最贫穷的贫民窟下谷万年町里一间只有一张榻榻米大小(大约3.3平方米)的棚子里,过着吃了上顿找下顿的生活。

这时候那个雏妓的老爹还成天缠着里见不放,要里见正式娶了他们家小闺女(里见甫娶她是15年以后的事了)。26岁的里见走投无路,只好又带着那未来的老婆和未来的公爹再次来中国大陆,通过同文书院后辈的帮助,在天津的日本人报纸《京津日日新闻》报社当了一名文字记者。

这是里见甫在走向“传媒王”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