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太平洋战争前的日苏关系日方经纬简介 一 -- 电子赵括

共:💬19 🌺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太平洋战争前的日苏关系日方经纬简介 七

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

1941年3月12日,松冈外相及随员从东京出发。3月17日,越过苏满国境线,经过一星期“无聊”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3月23日,比预计时间早一天到达莫斯科。到达莫斯科后,松冈外相立刻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并出席了当天大使馆举行的晚宴。24日,松冈外相在莫斯科会见各国使节,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同美国驻苏联大使举行了一小时的会晤。会谈中松冈表示日本对新加坡以及南洋地区没有行使武力的意图,也没有领土野心,并力劝罗斯福总统出面调停中日之间的战争,为日苏交涉后的日美交涉埋下伏笔。

下午4点,松冈外相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会谈进行到一半,斯大林也参加进来。然而当天的会见中松冈外相并没有提出实质性问题,而是为日苏双方真正开始谈判进行一些准备。一方面,按照原定计划当天晚上松冈即离开莫斯科前往柏林,半天内谈论实质性问题确实不现实;另一方面,按照松冈的意图,首先和德国首脑会谈后,确认德国最近的对苏政策,估计“四国协商”的成立前景,然后再开始对苏联进行实质性的谈判。因此,松冈在这个会谈中为将来的日苏交涉作了些心理上的铺垫,比如声称日本虽然不是政治经济上的共产主义国家,实际上是“道德上的共产主义者”;如今日本因为受到盎格鲁萨克逊的自由主义影响,思想上有所混乱;为了恢复日本人的传统道德,同盎格鲁萨克逊的斗争无法避免;这个立场同苏联相同,日苏间的合作有必然性等等。

单纯看以上发言,纯属胡言乱语。但是松冈外相并非简单地胡言乱语,有自己的考虑。按照日程,24夜松冈乘坐专列前往德国意大利访问,此后还要回到苏联。他估计可能从德意带回一些外交成果,因此从德意返回后,将有利于对苏联的谈判。以上发言从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两方面,给了苏联接受日本提议的理由,属于他事先作的铺垫。确实,日苏两国在远东是宿敌,没有相当策略达成和解困难重重。以上的发言,充分体现了松冈洋佑的苦心。

3月24日夜间,松冈外相乘专列离开莫斯科,26日到达柏林,受到德国方面盛大欢迎。3月27日到29日,松冈外相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举行了3次会谈,同希特勒举行了1次会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德日会谈当然引起各国高度注意。然而和“日本外相访问德国”的友好表象相反,三天的会谈中,逐渐暴露了德日之间的重大分歧。德国方面对于日本的“四国构想”以及日苏关系的改善毫无兴趣,而希望日本能够参加对英战争,尤其是实施对新加坡的攻击。

早在3月5日,希特勒就对德国陆海军发出过指令,“基于三国同盟协作的目的,在于尽早将日本引入远东(对英国)的积极作战”。此时的德国对于日本的外交方针,完全是基于上述目标而运作。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对于英国的屈服均抱有“是时间问题”的乐观态度,但是为了尽早促使英国屈服,日本对新加坡的攻击有重大意义,而且最佳时机就是这一两个月。德国估计现在美国政府对于如何应对局势尚难以决定。基于以上判断,希特勒和里宾特罗甫极力表示希望日本能够给予承诺。对于德国的如此表态,松冈外相启程前日本内部有所预计,并进行了探讨。陆海军均强烈主张这个问题上不能对德国作出任何约束,因此松冈仅仅表示理解德国方面的要求,个人也同意,但是无法代表政府简单承诺。

根据德国方面的纪录,松冈外相访德的主要目的是商讨苏联问题,但是在会谈中仅仅被作为次要问题进行了讨论。所谓“四国协商”的构想,则只给予了一次探讨。第二天(3月28日)的会谈中,松冈提出了苏联问题,同里宾特罗甫有如下对话:

松冈:关于日德苏条约,总统(希特勒)是否已经考虑过?

里宾:没有。......这绝对不可能。......尽管德国不会去挑衅苏联,斯大林的政策如果同总统所拥护的不一致,总统也会粉碎苏联。

松冈:日本现在正视图避免招惹苏联。日本在等待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完全胜利。没有德国的帮助,日本也不会有机会去完全改善日苏关系。......我回国的途中计划在莫斯科作较长时间停留,同苏联就互不侵犯条约或者中立条约进行交涉。日本也决不会同意苏联立刻加入三国同盟,这恐怕会招致日本国内的愤慨。

里宾:苏联加入三国同盟根本不在(探讨)问题之内。这个问题和现在的时局并非完全符合,如果可能在莫斯科也不应谈及这个问题。

最后一天的会谈中,里宾特洛甫对于同苏联的关系,有如下发言,

考虑到全盘的局势,最好不要同苏联进行过于深入的讨论。......如果苏联对日本进行攻击,德国将立刻站在日本立场上。日本不必疑虑同苏联的关系问题,应该专心于进行以攻击新加坡为目的的问题。

三天的会谈,充分表露了苏德关系已经恶化。曾经热心于“四国协商”的松冈外相也不得不承认了这个事实,放弃原来就已经动摇的构想。松冈外相到达柏林的3月26日当天晚上,南斯拉夫爆发反纳粹暴动,为苏德关系的恶化作了活生生的注解。结束柏林访问后,松冈外相前往意大利,于3月31日到4月3日对罗马进行了正式访问,会见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外长奇阿诺。松冈访问意大利并没有正式任务,不过是向外界表示德意日轴心的团结。从意大利返回柏林后,松冈再次会见了希特勒等德国政要。4月5日,和里宾特洛甫的最后会谈结束后,松冈外相前往莫斯科,开始同苏联进行正式交涉。

就在松冈外相访问欧洲的同时,巴尔干地区风云突变。苏联方面认为保加利亚应该属于苏方势力范围,德军于2月底进驻。3月1日,在德国的恐吓下保加利亚加入了三国同盟。南斯拉夫对于德国施加的压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后,3月25日屈服于德国,其反纳粹势力随即于3月26,27日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4月5日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强烈刺激德国方面,也大大增加德国对苏联的敌对态度。4月6日,希特勒下令摧毁新政权,确立德国支配地位,德军开始进攻南斯拉夫。松冈外相在返回莫斯科途中,得到了德军开始巴尔干作战的情报。对于苏德关系的恶化,松冈判断有可能反而有利于日本同苏联的交涉,即也会增加苏联同日本的交涉欲望。4月7日松冈到达莫斯科,再次会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松冈已经放弃了原有的借助德国进行交涉的意图,但是根据情势发展,仍然抱有苏联会做一定让步的乐观态度。因此,他首先尝试性提出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及收买萨哈林地区的意见。对此,莫洛托夫坚持40年11月18日给建川大使答复时的立场,即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困难,首先签订中立条约,而且必须以日本解除萨哈林地区权益为前提,寸步不让。

双方休会一天后,4月9日重开谈判。作为让步,松冈外相同意签订中立条约,但是坚持无条件签订,即日本不放弃萨哈林地区权益。对此,莫洛托夫仍然“面无表情”固执己见,并且以以前建川大使曾经同意过放弃萨哈林地区权益为理由,指责日本出尔反尔。最终这一天的谈判也没有达成实质性成果,松冈外相本人也放弃了原来的乐观态度,对苏联方面的强硬立场既感到失望也感到无可奈何。4月9日,双方还谈到了在华势力分割问题,莫洛托夫仅仅以“留待以后商榷”作了简单回答。当天夜间松冈外相离开莫斯科前往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观光。根据松冈归国后的报告,这次观光的目的是为了给外界留下日苏之间关系良好的印象,即使不能达成协议,也可以以此种姿态强化对英美交涉立场。可见此时的松冈已经在考虑日苏关系无法改善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放弃了离开东京时的乐观态度。

4月11日,松冈外相返回莫斯科,再次同莫洛托夫外长举行了两小时的会晤。莫洛托夫终于从40年11月的表态中有所让步,提出了苏联方面的方案,将外蒙和满洲国列为了“领土保全以及不可侵犯”的对象。但是在关键的萨哈林地区权益问题上,依然不肯松口。唇枪舌剑的结果,松冈外相表示:

关于签订的中立条约,首先应该迅速缔结通商以及渔业协定。进一步,在最快的速度下,基于我们协调和相互和解的精神,根据1925年12月1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有关萨哈林地区的合同,站在解决对于两国关系毫无贡献的所有萨哈林地区权益的问题之立场上,我希望(双方)进行努力。

基于同样的精神,解决国境问题,并且以处理国境纷争事件为目的,短时间内设立相关各国的共同委员会。我认为这对于(日苏)两国以及外蒙满洲国,都是适当的措施。

松冈表明,以上为日方最大让步。如果不能得到苏联认可,他将按计划于4月13日回国,希望明天能够拜会斯大林作为告别前的礼节。当天夜里,松冈得到斯大林通知,表示将在4月12日下午5点同他会晤。这次会晤仅仅持续了十几分钟,苏联同意考虑日本提出割让南部萨哈林的提议,但是斯大林亲自定下了“北部萨哈林权益(石油煤炭等资源集中于北部)应该以几个月之内解除为目标进行努力”的基调。松冈外相接受后,双方终于达成妥协。

4月13日下午三点,在克里姆林宫双方正式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同时发表了满洲国以及外蒙古领土保全,不可侵犯的声明。日苏中立条约文本如下,

日本以及苏联基于促进和强化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之希望,缔结中立条约,协定如下。

第一条 两缔约国维持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而且约定相互尊重对方的领土保全以及不可侵犯。

第二条 缔约国的一方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三国列为军事行动对象的时候,另一方在纷争的全期间中严守中立。

第三条 本条约对于两缔约国,自批准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两缔约国之双方在上述期满前一年不做任何通告的情况下,自动延长五年。

第四条 本条约应该尽快得到批准,在东京交换批准书。

条约签订仪式后举行了宴会,宴会结束后斯大林亲自前往火车站送松冈外相启程。斯大林前往火车站迎送是非常少见的举动,自然引起各国外交使节以及新闻记者的注意。斯大林同松冈外相亲密话别,互致拥抱。松冈外相的送别仪式如此隆重,斯大林对于此次苏日交涉成果之满意,多半是其原因之一。首先,在萨哈林地区问题上,不过理论上留有一个“考虑割让南部”的意见,苏联并无任何实际损失;其次,苏德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苏中立条约大大缓解苏联两线作战危险;第三,日苏和解姿态,同样有利于苏联对德国交涉,有挽救苏德关系之可能;最后,刺激日本南进政策,挑起“日英美帝国主义”纷争,这一点上互相敌对的苏德对于日本倒是有类似的期盼。以上四点,第一点切实,后面三点虽然尚没有100%的保证,都是可以期待的希望。斯大林对此,当然有满意理由。诺门坎战役期间,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关系恶化期间,苏日签订了中立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虽然不能保证条约不沦落到一纸空文的地步,但是至少从眼前的情况看,两次条约的签订都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地位。外交谈判的根本在于国家的实力,如此结局,也只能说是与苏联的大国地位相符合。

松冈外相于4月22日下午返回东京,24日在枢密院会议上得到日苏中立条约之批准。至此,日苏中立条约签订工作完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