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一个好女婿的国军中将-杜聿明(1) -- woyan

共:💬47 🌺1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一个好女婿的国军中将-杜聿明(2)

杜聿明刚刚入校,就先后收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申请入党表格,因杜属于地主家庭出身,对共产党的纲领很是反感,因此只加入了国民党,不过他和同届的陈赓等共产党人的关系却一直不错。

在军校期间,杜以枪法出众和军容军纪整齐而受到过邓演达的公开嘉奖,在受训六个月后,被分配到何应钦第一教导团第一营第三连当见习官兼军需上士。在这里他当年当管家的经验派上了用场,每天精心安排士兵每月六元的伙食费,带着炊事兵上街买菜,然后又跟着下厨房做饭,全连伙食办得很好,深受连长和土兵的称赞,不久升职为第二排副排长。不过他当副排长后,却嘴脸一变,对士兵要求过于苛刻,导致不得人心,处境困难,几乎在连里混不下去。

1925年春,杜聿明随教导第一团参加第一次东征。时任该团宣传队长的陈赓,见杜在连里实在呆不下去了,便把他调到宣传队当队员,担任检查部队军容风纪的任务。他发现任何一个官长或士兵,只要打破老百姓的一只碗或损坏一棵庄稼,都要有关人员照价赔偿,有时自己掏钱赔偿。攻淡水城时,蒋介石挑选敢死队员,作为爬城先锋,他也自告奋勇报了名,但未被入选。

东征军攻克淡水后,杜聿明得了皮肤病,混身溃烂,不得不请假回广州医治。治愈后杜与其他三人回黄埔军校谒见党代表廖仲恺,廖说:“你们来得正好,胡景翼(西北军河南军务督办)要办军官学校,连连打电报请广州派人协助,现在派你们到河南去,帮助胡筹备建校。”临行前,廖将一封信交给杜,要杜经过北京时,将信面呈孙中山先生。

同年3月初,杜一行四人到了北京,找到了在北京的汪精卫,并在汪的引见下见到了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孙中山。杜聿明将廖仲恺的亲笔信双手递给了孙先生的副官马湘,后写了一封致廖先生的信,汇报了孙中山的病情。接着,他们转赴开封,在胡景翼的直接领导下,协助苏联顾问筹办军校。不过仅过了一个月,胡就因病去世,新任军长岳维峻(原第二师师长)对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感冒,军校办不下去了,杜给广州国民政府写了封信问怎么办,广州方面回复说让他们在北方坚持斗争,但杜等在河南岳维峻处已没有容身之地,在呆下去可能命都没了,没办法只好回到了陕北老家。

回家不久,当地的大地主吴宝山钱多的没处花,在国民二军高桂滋团捐了一个补充营营长当着玩,该营自己负责招人发饷,吴宝山听说杜是军校毕业的,就用重金聘请其为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成为实际的负责人。该营刚组建完,第二军就被派往华北,补充营行军途中在榆次被晋军缴械解散,杜还被押至太原监狱关了起来。好在太原警备司令孪生达是老同盟会员,对黄埔学生抱有好感,出面将杜释放。出狱后杜感觉大受打击,于是郑重地给广州革命大本营及黄埔军校分别写了书信,汇报自己的情况,要求返回广州。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即回信指示:希望杜聿明仍留北方,让他和孙中山的待卫长马湘联系,参加在北京碧云寺停厝的孙中山先生灵榇的守护。这时,正好高桂滋奉令率部开赴北京,担任京畿的卫戍勤务,重新组编的吴宝山补充营也随团北上。到达北京后,高桂滋将补充营改为特务营,派该营进驻西山,杜聿明仍任该营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

到了西山后杜和马湘取得了联系,当时马湘手底下只有十几个人,正在为护陵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见杜来了如见了救星。原本广州方面是让杜接受马湘的领导,但因为杜手里有人有枪,最后反而是杜领导了马湘,驻扎在碧云寺静宜园,负责起了守护孙中山灵榇的任务。

当时兵荒马乱的,也没什么人想去碧云寺找一个死人麻烦,杜在西山整天无所事事,年纪轻轻的正精力多的没处使,在手下人的怂恿下,开始吃喝嫖赌起来,最后竟然敢拿连队的军饷去赌博,被士兵发现后几乎引起兵变,这时原来的营长大财主吴宝山已经觉得兵旅生活并不好玩,回老家接着种地去了。新任营长和杜不和,趁机要处置他,正好此时广州方面开始北伐,杜聿明获悉这一消息后,决心南下归队,于是不辞而别,离开了北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