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一个好女婿的国军中将-杜聿明(1) -- woyan

共:💬47 🌺1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一个好女婿的国军中将-杜聿明(10)

杜聿明思想的转变,还有一个原因是共产党治好了他的病。

杜共有胃溃疡,脊柱结核,肺结核和肾脏结核四种病,曾被人戏称为四肢不灵,五脏不全,在57年前均被基本治愈。为此在57年的交待材料中,杜曾写到”我当年在旧社会有钱有地位,病都没治好。现在我是一个罪犯,人民政府还想尽一切办法,治好了我多年没治好的各利疾病,这种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我永世难忘。

杜的腿总是不能完全伸直,走起路来有种拖泥带水的感觉,47年在上海中医西医查了半天也没查出来,怀疑是在缅甸时染了风湿。原本想去美国看看,后因战事原因被蒋介石阻止了。

后来杜一直关着,别人也没太注意他的身体,直到53年到功德林的时候,一次战犯们在一起洗澡,管教科长李振江突然大喊”201,立正站好”(201是杜在监狱里的代号)。然后就蹲下来仔细看杜的下面。其它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围过来看。杜自从军校毕业后就没集体洗过澡,本来就别扭,这时更加不好意思,忍不住大声叫到:你这不是侮辱人吗!说完就把手巾向李振江扔去。李也没生气,说他屁股上有了一个大包,赶紧穿衣服,带他去医务室。

后来诊断时发现了他有那四种病,于是卧床休息,每天保证足够的营养,并由周恩来特批安排人去香港买特效药,特别是对他的脊椎结核的治疗,还为他特制了一具合身的石膏板,使他能够舒适地安眠入睡。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杜恢复了健康。杜为此曾说”共产党对此有再生之恩德”

1957年,美籍华裔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第一次华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两人的去向对大陆和台湾都很重要,立刻成了两党争取的对象。但领奖前杨只去了香港和台湾,并没回大陆,并从记者会上的发言看,对共产党有一定成见。

于是周恩来当即决定派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代表团其实只有两人,就是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和夫人王承书。张文裕在启程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到北京功德林1号与杜聿明会晤,向他表明了中共的态度,希望他以岳父的身份给女婿杨振宁写一封祝贺信。此时,杜才知道自己的大女婿为何许人。杜立即判断出杨现在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如果共产党宽大处理了自己,那共产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尊重科学的形象就会影响到全世界,而自己促使杨亲近大陆,对自己问题的解决也很有帮助,于是他在一张十六开的无格信笺上写下: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你要注意政治。

杜聿明即草

杨振宁给杜聿明回了信,托张文裕教授带给杜聿明,信中向杜聿明表示感谢,并说,岳父的关怀使他很受感动。同时杨也将杜的情况通知了自己的岳母曹秀清,在信中含蓄他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曹秀清马上提笔给女儿复信:”快告诉我的老朋友,我和孩子都好,让他不要着急,我非常想见他……”

1959年,国家决定特赦一批战犯,杜当时认为自己是头号战犯,且表现并不算突出,第一批中应该没有他,但中共考虑到统战工作,还是于12月4日,让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当杜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时,十分惊讶,不由得声泪俱下地说:“党和毛主席对我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头等战犯,给予特赦,我无限感慨。誓在有生之年,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遭受狂风暴雨的阻碍,生死以之,决不返顾!”

4月13日,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十名特赦战犯。杜对周总理说:“学生对不起老师,没有跟着老师干革命,走到反革命道路上去了,真是有负老师的教导,对不起老师!” 又向陈毅副总理检讨说:“我在淮海战场时,老总写信要求我们投降,我当时抱着与共产党誓不两立的反动立场,拒不回信,坚持顽抗,确实是顽固透顶,应该罪加一等。”

1961年3月,杜聿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

1963年6月,在外交部的安排下,杜的妻子曹秀清由美国秘密经瑞士来到北京。

曹秀清回国后,杨振宁为让岳父岳母安度晚年,特意买了一批美国最新的家电如电冰箱、空调、电动缝纫机和照相机等托运到北京,经周恩来指示,均得到特别关照,免税进口。

1964年11月,杜被特邀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杜聿明也受到了冲击。一天,「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了杜聿明家中,把他家的《文史资料选辑》、照相机、缝纫机等值钱的东西都搬走了,最后又要把杜聿明大儿子的骨灰盒当作「四旧」拿走丢掉,曹秀清急了,冲上去哭着求道:”这是我从美国带回来的,是我孩子的骨灰,不能丢呀!”才给留了下来。

事后周恩来得知后,特别指示政协领导,一定要把杜聿明等文史专员作为保护对象,保证他们本人及家属的安全。

71年春,美国国务院解除了美国公民不准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的禁令。杨振宁给在上海复旦大学的父亲杨武之去信说,他要回到祖国来看望父母、岳父母和同学朋友。中共当即表示欢迎。并立刻恢复了杜的工作并发还了抄走的东西。同年7月28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并宴请杨振宁和杜聿明夫妇。

1978年,杜聿明当选为五届人大代表和五届政协常委,并分给他一套四室一厅的新居室。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肾衰竭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按当时报纸报导,杜聿明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病危深思,最关怀者惟一言而已: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

杜去世后,因杨振宁在海外参加学术活动,不能及时赶回,追悼会特意延期两天举行。邓小平亲自参加追悼会,由政协主席亲自至悼词,在悼词中中共这样评价他:“他虽然走过曲折的道路,但他有光荣的后半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人民怀念他!

*以后不准备写这么长的东西了,改写战犯在功德林的一些趣事,感觉可读性比较强,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