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即使没有文革,中国经济也不会提前进入第二世界 -- 葡萄

共:💬1730 🌺11319 🌵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东欧国家举债主要是70年代的事情

东欧国家这一时期为什么要开始举债,外因是石油美元的出现使得游资大量充斥市场,阿拉伯国家有了钱,没处花,存在西方银行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流动性过剩,西方银行于是想尽办法花出去,但由于这些是金融资本,所以一般不会直接投资实业,多是直接借给需要举债的国家,东欧拉美非洲的债务危机多是这个时期埋下的。

举债的内因则是,东欧国家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落后西方,迫使政府加快发展。而东欧各国技术已经落后西方一代,这些国家期望通过引进技术来加快发展经济,如果不引进只能越来越落后。但由于走的还是重工业优先的老路,国民经济不平衡没有得到纠正,结果各国计划基本没有完成,而且轻重工业不平衡更加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最关键的是造出来的东西没有国际竞争力还不上债。到了80年代西方国家因此施加压力要求这些国家作政治上的让步,挺不住的如波兰,早早就妥协了,挺得住的如罗马尼亚,勒紧裤腰带还钱,结果老百姓不干了起来造反。幸亏老华的洋跃进最后没搞成,否则前景也很难说。当然,你要问为什么要把钱投到重工业里面呢,没办法,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就是这么搞的,要是他们当年往轻工业里扔钱,"改革"这个词恐怕就不会成小平同志的专利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我觉得计划经济对提高技术水平其实并不是很有效,也许在某些行业比如国防行业通过加大投入,可以快速提高技术水平,但这是以打破经济平衡,牺牲其它行业的发展做到的,比如苏联30年代在美国帮助下建立汽车工业,可70年又要引入意大利技术生产小汽车,再比如东欧各国尤其民德捷克机械工业战前很发达,但战后却逐渐落后了。另一方面计划经济片面重视重工业牺牲了整个社会消费能力,结果导致国内市场狭小,比如78年中国全国汽车产量才20万辆,比不上人家西方一个厂的产量,你还拿什么和人家比研发。所以计划经济这一套短期内对国力提高很有效(比如30年代的苏联,50年代的中国),但长期看由于这种指令性经济本质上不可能平衡发展,国民经济会越来越扭曲,东欧各国的计划经济到了70年代就几乎进入了死胡同,不举债会越来越落后,举债搞重工业还是死路一条。前苏联靠石油出口多挺了一段时间,但其实也已经病入膏肓,80年代末终于也垮掉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