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2007年中国足球的进步 -- 毛锥子

共:💬139 🌺1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楼下各位,为什么我说足12分钟跑测试是愚蠢的

首先得还得再强调一次,我在这个帖子里谈论的是足球,要说我就说足球这项运动和运动员,以及足球运动员需要的体能训练。除老酒外,我看不少人都在说士兵和自己体力好同学强调体能多么多么好云云。我不打算和你们扯这个话题。足球运动员练的是足球这项运动,练的是足球需要的体能。士兵或你们的某同学体能再NB他也踢不了足球,拿他们划拉事和吹自己中国象棋下得过国际象棋冠军没什么不同。这也是“中国足球爱好者”一个通病,喜欢借题发挥,最后离题万里。

12分钟跑和5x25米折返跑体能测试是王俊生在92年拍板搞的,94年正式施行。为什么搞这种体能测试,据他自己说是针对当时球员普遍存在的体能差,跑动少的现状。这里还有个大背景:90世界杯是对80年代技术足球的一次反动。在那届世界杯上,德国英格兰意大利等力量型足球强国完全占了上风。世界杯后全世界足球风格都开始发生巨变。人人都在强调体能,队队都重视拼抢。在这股大潮中中国也没拉下,破天荒地请来外教施拉普纳玩“豹子精神”。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豹子没当成,黑色三分钟五分钟倒是出了好几次。于是中国足协就反省了,反省的结果就是体能测试。年年把把全国所有甲A球队弄到昆明海埂集训,专门拉练体能,最后来个测试。测试通过了放下山去。通不过的球员不给发上岗证。

12分钟跑有用么?有。因为它可以锻炼球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也就是耐力,问题是它有多大用。这个必须先从足球这项运动的运动机理来说。家想想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做哪些动作,有匀速跑,加速跑,变速跑,冲刺,起跳,原地起跳,对抗等等。这些动作中除了匀速跑属于有氧运动外,其他的都是无氧运动。欧洲有一个统计,球员在场上中有氧运动只占30%,无氧运动占70%。12分钟跑只能练球员的耐力,但足球运动员还需要爆发力,还要灵敏度,还要节奏感。这些都是12分钟跑无法提供的,因为12分钟跑就是个匀速跑,除了耐力,别的它提供不了。这是一方面,还有从球员方面来说,足球运动员在场上职能是不同的。前锋,中场和后卫,这种职能不同的球员对体能的要求是不同的。说到耐力

,中场球员最需要。老酒提到谢育新和范志毅,我提到李铁,他们都是中场球员(范在上海踢的是中场,在国家队才踢后卫),在耐力上多下功夫是应该的。但前锋需要这么好的耐力么?比如蜡笔小新提到的郝海东,他的爆发力很好,但耐力就很差,12分钟只能跑到2600来米,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郝海东不敬业么?

总之,如果要加强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要做的应该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球员状况,通过不同手段来加以练习。而中国足协是怎么干的呢?首先,他们划了个搞了个上岗证。一刀切规定谁跑不到12分钟跑到2900今年就别想踢球。这么一来全国各队冬训就不敢干别的,只能拉练体能了。一支球队总有体能好的,体能差的,好的练完了只能瞪着眼看差的,技术训练,战术训练都先放一边,没上岗证还扯什么淡啊。其次,他们把人都弄到海埂,关起门放狗,不人道的拘着球员让他们在基地跑圈。这里不能不提欧洲球员怎么练体能的,人家也跑,但是找片森林或山坡让球员跑,而且是找些曲里拐弯的路让球员跑,这样球员在练耐力的同时别的也顺便练了。这种方法和咱们球员在跑道上转圈孰优孰劣?

体能测试给中国足球带来的后遗症还不止这些。因为搞了多年体能测试,一批技术出色但体能差的老将被逼退役了。同时青少年球员选材上也只注重身体,很多驴高马大的糙哥们补充到了一线。本来底子就差,入了一队又没有老将带,只能更差。所以中国足协搞12分钟跑的那些年,是中国足球技战术严重退步的开始,但这个后遗症当时还没有明显发作。从专业时代练出来的球员呼风唤雨了几年。等到职业联赛开始后的球员接班,从联赛到国际赛场,那才叫丢人现眼。因为效果实在太差,体能测试足协自己都搞不下去,所以只好弄了个YOYO测试继续糊弄,球队也不用上海埂,自己找地方练就行。YOYO有用没有这个得另外开帖子说,只说一点,现在全国公认的最讲技战术的球队,去年的冠军山东鲁能泰山,他们在冬训期间从从不进行体能专项训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