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灾”是随人的主观判断而转移的么? -- 茶园农工

共:💬183 🌺2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找到了导致饥荒的两个决策,一是58年作出了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的决策

二是59年和60年过高的征购率。减少粮食播种省下的资源到哪里去了,还有高征收率征来的钱到哪里去了,结合寞洑的文章,一个合理的推测是用在了大炼土钢等假大空工程上了。这证明了我的说法,大跃进通过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极大地影响了农业。

二、“浮夸风”导致的粮食减产

1958年由于党内左的错误不断膨胀,全国都刮着“浮夸”的大风,各地极力鼓吹粮食产量。五八年的北戴河会议曾公布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000亿至7000亿斤。是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计的粮食产量又被夸大到8500亿斤,也就是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粮食1300斤,造成一种粮食已经过关的假象。 由于对粮食产量的过高估计,国家提出了“少种高产多收”的口号,根据粮食问题已经解决的不实估计,1958年作出了次年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的决策,195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4034万亩,比1958年的191420万亩下降了9.1%,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下降9.1%,小麦播种面积下降8.5%[④]合计居然达到一万七千万亩之多!可想而知,夏收粮食、油料等都因此大幅度减产。由此可看出,人为原因造成的粮食减产更是远远严重于自然灾祸,可见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分析是完全在理的。

三、粮食征购过度

大饥荒之前的1958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丰收年,各地粮食均是大丰收。但是这点成绩再加上前文中提到的"大跃进"和"浮夸风"使得领导人盲目乐观,粮食征购率也随虚报的产量而上升。又是一个更恐怖的特大跃进!过高的产量估计导致1959及1960年的实际征购率达到39.7%和35.6%,而实际产量却是直线下滑,农民手中可供支配的粮食急剧减少,以至不能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从而导致了更大范围的饥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